您的位置首页  网络创业  创业

我国创新创业发展态势及应对策略

  当前处在科学防疫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力促进科技创新创业,打通从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到高新技术企业之间的成长通道,培育和扶持科技型企业发展,十分必要,有利于稳就业、强创新、促发展,提升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本文从创新创业生态链出发,分析后疫情时代我国创新创业发展的新态势,提出进一步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政策措施。

  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双创,科技型双创是高质量双创的战略支撑。当前全国8000家众创空间,与5200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和700余家企业加速器构成系统化的创新创业服务生态,针对科技型企业发展不同阶段提供差异化服务,与22.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和169家国家高新区,形成“创意→创业→企业→产业”的创新创业链,组成新业态新产业新经济的“生产线”,成为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

  1.众创空间面向“从0到1”的创业者提供优质服务。一是零门槛面向所有创新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创业条件,成为稳就业、促发展的基本公共服务。当前8000家众创空间实现全国全覆盖,2019年全国众创空间服务的创业团队和企业44.1万个;吸纳就业人员191万人,同比上升26.2%;平均每个众创空间常驻团队和企业55.11个,比上年度入驻率上升81.5%;其中大学生创业团队和企业的数量12.7万个,同比增长20%。二是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创新创业,2019年全国民营性质的众创空间6395家,占总数比79.4%,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创新创业。三是形成一批优质创业项目,获得金融资本青睐。2019年,1.87万个服务团队和企业获得投资总额873.4亿元人民币,涉及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成为发展新动能的活力源。四是举办各类创业活动,2019年,全国众创空间举办创新创业活动累计达到14.9万次,同比增长20.2%,进一步活跃全社会创新创业氛围。

  2.孵化器成为培育“从1到10”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摇篮”。孵化器服务初创科技企业,提供物理空间和创业服务,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存活率。一是孵化器孵化培育大量科技型企业,2019年全国共有5206家孵化器,其中在孵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达21.7万家,累计毕业企业超过16万家,累计上市挂牌企业4675家,培育出以岭药业、科大讯飞等一批明星企业。二是孵化器成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多的高校院所开始创办孵化器,创业项目越来越“硬”,技术含量越来越“高”,许多科研人员怀揣梦想,在孵化器中创办企业、转化成果、造福社会。2019年在孵企业R&D经费支出704亿元,拥有有效知识产权56.3万件。三是孵化器成为创造就业机会的重要平台,吸引大量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仅从纳入统计的孵化器看,在孵企业吸纳人员达294.9万人,其中吸纳应届毕业大学生26.5万人。目前,我国科技创业孵化载体的数量、在孵企业数量和创业带动就业人数全球第一,并正在加快从量的积累走向质的提升。

  3.加速器成为引导“从10到100”的高成长科技企业壮大的“助推器”。加速器主要服务高成长科技型企业,通过提供金融资本、产业对接、管理创新等服务,推动高成长企业挂牌上市、加快产业转型发展。加速器成为高新区工作的关键抓手,许多高新区专门出台鼓励加速器发展的专门政策,当前700家加速器广泛分布在国家高新区,实现169个国家高新区全覆盖,加速器内企业3.1万家,成为推动高新区实现创新驱动、企业壮大、内生发展的关键载体。加速器培育了一大批高成长企业,当前全国共有2968家瞪羚企业、222家独角兽企业,成为资本市场竞相角逐的明星企业。

  4.“100以上”发展阶段的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创新驱动的“主力军”。高新技术企业是支撑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企业技术创新的主力军。一是政策环境日趋优化。各地在资金奖励、人才引进、土地使用、投融资、研发平台建设等方面已陆续出台了120余项相关政策措施。二是创新活动持续活跃。统计显示,2018年全国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10846.7亿元,较上年增长16.9%,占全国企业研发投入的71.2%;当年专利授权数77.6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9.9万件,分别占当期全国专利授权总量的33.2%、57.62%,平均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325.0件,是全国就业人员平均水平的11倍。三是经济贡献逐步显现。截至2019年底,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44.6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4.5%;出口总额4.8万亿元,占全国货物与服务出口总额的24.8%;高新技术企业在主板上市759家,在中小板上市616家,在创业板上市728家,在科创板上市89家,分别占到上述企业总量的38.3%、65%、90.7%、94.7%。高新技术企业群体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力量。

  习总在4月9日局会上指出,当前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新冠疫情对“双创”六年来营造的良好创新创业局面形成冲击,但也将倒逼“双创”升级。为支持经济平稳运行,保持双创活力,做好“六稳”特别是稳就业,有必要对后疫情阶段创新创业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研究,做好预判和预案。总的判断是:创新创业科技化已成为大势所趋,科技型双创是新时代双创升级的一个基本方向。具体而言,新阶段科技创新创业呈现五个突出特点:

  1.“稳就业”作用愈发凸显。创新创业成为稳就业的重要手段之一,创业带来的通常是群体性的就业增长,创业带动就业具有乘数效应,研究显示,1人创业平均可带动9-13人就业。2020年中国应届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874万人,中小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而疫情冲击下,7成以上的中小企业选择维持人员规模不变或适度减员,对创业就业产生了不利影响,可以预计在经济下行、疫情防控的双重压力下,今年就业形势更为严峻。稳就业是“六稳”工作之首,2019年,众创空间、孵化器和高新技术企业共吸纳高校应届毕业生134.7万人,成为稳就业的重要载体,通过创业带动高质量就业,将成为“稳就业”工作的重要举措。

  2.创业企业将呈现先抑后扬的V型发展。一方面,疫情给创业企业带来诸多困难,大量科技创业企业面临生存危机。调查数据显示,疫情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最大影响是营业收入下滑81.8%和用工短缺72.3%。同时,疫情对供应链的短期冲击严重。约60%的受访企业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近8成企业现金流只能维持1-2个月。另一方面,随着产业链逐步恢复和消费需求攀升,占科技创业企业比例较大的电子信息(49.23%)、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8.43%)、先进制造行业(13.96%)率先逐步走出低谷,最近我们了解到,一些地区的创新创业指标数据逆势上扬,成都高新区一季度新增市场主体8669户,同比增长10.66%,其中新增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占比较大。1-2月份,中关村科技园区六大重点高新技术领域实现总收入6165.9亿元,占园区总收入比重82.5%,较上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随着5G、工业互联网、诊断试剂、智能医疗等新产品新技术快速应用,部分科技创业企业在此次疫情中表现亮眼,将率先从低谷走出,业绩出现爆发增长。

  3.创业企业将更加重视自主技术创新。随着疫情在全球范围的蔓延,除了影响最为密切的消费和出口,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来的挑战更为显著,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有企业表示,“国内和国际的产业链和物流都出现了很多问题,已经把核心部件供应商从美国转移至日韩,逐步把研发中心从欧美转移到国内”。高新技术产业生存发展依赖技术、人才、信息的跨区域流动和高频接触,疫情蔓延带来的交通管制形成了巨大障碍,国际航运限制、产学研合作停滞等问题日益显现。调查数据显示,为减少疫情造成的损失,大部分调查样本企业表示复工后将加快生产和创新进度,54.6%的企业表示将加快新产品开发,许多企业考虑将智能制造、云办公、C2M(客户对工厂模式)引入企业,依靠技术创新应对疫情和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至4月,和互联网相关的新业态、新模式继续保持逆势增长,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6%,比上月加快2.7个百分点。4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比上月加快1.6个百分点。

  4.创业孵化机构将出现优胜劣汰的更替潮。“双创”工作开展以来,以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大学科技园为代表的科技创业孵化机构,在推动科技创新创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作用凸显。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1.3万家创业孵化机构,已覆盖我国绝大部分县市,成为创新创业的基础设施。随着双创的不断深入,大量民间资本进入科技创业孵化领域,民营性质孵化机构比例已从2014年的36.7%增长到2019年底的73.1%,成为我国双创服务的重要力量。创业孵化行业具有公益属性,整体处于盈亏平衡状态,以众创空间为例,2019年全国众创空间运营成本和收入分别为215.3亿元、203.7亿元,运营成本略高于收入,整体处于亏损状态,多数众创空间仍处于政策扶持阶段。此次疫情对创业孵化机构产生冲击,我们调查显示,占创业孵化机构总量73%的民营创业孵化机构面临较大的人工成本和租金压力,近50%的创业孵化机构现金流只能维持1-6个月。我们预计,创业孵化机构绝对数量继续保持增长较为困难,复工复产监测平台数据显示,许多众创空间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为企业开展“云上孵化服务”,提升线上智能孵化服务,继续保持住了创新创业活力。具有产业资源背景、精耕细作的创业孵化机构将会越来越壮大,创业孵化机构将呈现品牌化、连锁化、差异化发展。

  5.创业生态系统将更加垂直多元。当前全国8000家众创空间,与5200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和700余家企业加速器与169家国家高新区、高校院所、服务机构共同组成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但这一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尚不完善,表现在:一是促进企业发展壮大的加速器缺乏,当前全国数量仅700家,没有形成支持加速器发展的专门政策措施。二是聚焦特定产业发展的垂直生态系统缺乏,“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之间缺“链”,导致创新创业资源匹配互动不够。三是高校院所在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中地位不足,导致创业和创新之间的紧密度不够,许多科技创新成果未能很好转化。随着疫情冲击,各地方意识到区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特别在协调产业链复工、创新资源调配、大中小企业协调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加强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建设。

  推动科技创新创业,是应对当前疫情影响、做好“六稳”工作、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当今世界面临更多不确定性,给企业带来危机的同时,也为创业,特别是具有创新特性的科技创业带来了大量机会。下一步全国创新创业要坚持科技型双创取向,应采取更积极的政策措施,提出有针对性、有利、有效的政策工具,调动更广大的资源,完善“创意→创业→企业→产业”的创新创业生态链,促进双创升级,切实推动科技创新创业和经济平稳运行。

  1.积极发展科技企业加速器。在当前科技创新创业生态链条中,众创空间和孵化器数量较多,而加速器的发展并未得到重视。加速器有利于发展壮大创业企业,培育扶持高成长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发展效应,推动自主创新和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是打通“创意→创业→企业→产业”的关键环节。积极出台规范性文件和政策,引导全国科技企业加速器发展,形成“创业孵化-企业加速-产业化”的良好通道。

  2.推动形成创新创业集聚区。创新创业集聚区位于城市关键区位,汇聚孵化机构、投资机构、创业企业、高校院所、配套设施等资源,既是创新创业的集聚群落,也是创新服务的集聚群落。国外经验表明,创新创业集聚区在应对经济衰退、创造新就业、促进开放式创新、打造创新生态系统有独特作用。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中关村创业大街”、“深圳湾创业广场”、“杭州梦想小镇”、“苏州金鸡湖创业长廊”、“西安创业咖啡街区”等集聚区,下一步应当引导地方有序发展创新创业集聚区,推动科技创新创业资源的集聚。

  3.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的培育支持力度。制定差异化、精准化政策措施,集成要素资源,促进创业企业成长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龙头企业。利用更加积极有效的财政税收政策,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开展研发活动,提升科技创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推动高端人才创业就业。鼓励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创业投资机构等,为高校毕业生开展创新创业服务,采取减免房租、创业资助、带薪实习等方式吸引高校人才进入孵化器见习创业或实习。鼓励科技人员将科技成果在创业孵化机构内转化,创办科技企业。加大力度吸引海外留学生归国创业,以及外籍高端人才来华创业。

  5.举办创新创业活动提振信心。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已连续举办五届,极大提振了全社会创新创业信心。通过双创周系列活动,科技集中展示创新创业的最新成果,有利于极大提振全社会创新创业的信心。利用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等平台,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创业大赛、项目对接、路演、线上培训等科技创新创业系列活动。(文责自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