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络杂谈  自媒体

“双减”后家长真实想法是什么?3633位家长说出各自焦虑

在日前举行的第 19 届上海国际课程论坛上,华东师大国际校外教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刘钧燕报告了一项义务教育阶段家长关于“双减”的问卷调查结果。全国28个省市3633位家长参与了调查,覆盖公办学校、民办学校和国际学校,并搜集到2000多条家长们对“双减”的真实感想。这也是由权威教育研究部门所做的首份“双减”实施情况调查。

该研究发现,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课后服务品质及多样性、校外培训规范治理有很高期待,同时,也对“双减”政策下孩子的日常学习生活和长远教育发展有诸多顾虑。

家长担忧的问题主要是:

  • “孩子的作业负担是否真能减轻?”
  • “作业减少后,知识能掌握扎实吗?”
  • “减负后省下的时间应该如何安排?”
  •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主阵地,真能保证孩子学足、学好吗?”
  • “我家孩子不补课了,别人家孩子却偷偷在补课,怎么办?”
  • “没有了培训班,家长自己的能力和精力又无法胜任辅助孩子的学习,怎么办?”

……

正因有这样的顾虑和担心,所以部分家长对限制校外培训时段等具体治理措施持观望态度,并且仍有一小部分家长依然在寻求校外培训。

调查发现,依然有部分家长选择让孩子参加学科类校外培训。周中晚上去培训班的做法,让孩子的生活节奏更紧张,学习时长更长,学生更累。此外,学科类校外培训也出现了一些“新变种”,比如“高端家政课”,这类方式更难监管,也让家庭经济负担更重。甚至有部分家长选择“秘密寻求培训服务”,在这部分出现了显著的地区差异,省会城市最高,乡村最低;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家长,其比例越高。

而有些在学科类校外培训上“减”了的家长,又把精力投向了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素鸡(指接受级别较高的素质教育的孩子)”更趋流行,也出现了家长间的竞争心态,更热衷小众项目,导致家庭经济负担更重。

对此,刘钧燕副研究员表示,“双减”是一项牵动千家万户的政策,对孩子的健康成长、社会的良性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也正因此,这项政策也最需要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在政策意图和家长愿望,学校责任和家长期待,义务和选择权这些因素之间,做到更好的平衡。

针对“双减”问卷中家长们的普遍焦虑问题,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高德胜教授在论坛上提出了一个“家庭作业的伦理”拷问。他认为,以往对家庭作业的研究总是纠缠于“作业是多了还是少了”的问题,这样的视角掩盖的问题甚至比发现的问题还要多。从伦理关系来看,家庭、学校、社区是不同的伦理实体,各有各的功能和职责,不能互相替代。研究家庭作业,最重要的是要看家长给孩子布置的家庭作业在施行过程中的伦理后果。家庭作业的普遍盛行和长久施行,使家庭变成了“附属学校”,使家长变成了“助教”,使学生变成了没有下班时间的“上班族”,使学校没有了边界,责任没有了尽头,还使社区变成了“学区”,即出现了“社会学校化”的问题。

对此,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说,当下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的界限日益模糊,校外教育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补充,横亘于二者之间的壁垒正在消解。政府举办的校外教育单位,应该在校外教育领域发挥主导和引领作用,首先是要成为倡导新理念、坚持公益性、运用新技术、创立新模式的先锋,其次是要坚持“五育”并举,培养青少年的核心素养。

鹦鹉女神第一季 http://www.xinzhiliao.com/sj/chunji/22666.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郑伊健张柏芝
  • 编辑:唐志钢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