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搜索引擎

董鄂妃怎么死的桂浩明:是时候规范创业板盲目外延式扩张了天津东丽湖团购

作者 桂浩明(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中新经纬特约专家)

  8月3日收盘创业板指上涨0.48%。但根据今年以来的行情看,创业板指则出现明显的下跌。去年下半年以来,创业板的走势就一直显得比较弱,特别是创业板成分指数,屡创2015年股灾以来的新低,不仅使相关投资者遭受重大损失,同时也成为整个证券市场中的一个不稳定因素,因此也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导致一段时间来创业板持续走弱的根本原因,应该说还是估值偏高。在以往,由于创业板的利润增长比较快,人们面对其高成长性,也就接受了估值高一点的现实。但是,近阶段来,创业板的成长性似乎明显回落。研究显示,不少创业板成分指数的样本股,业绩实在是差强人意,譬如权重最大的温氏股份,上半年业绩预计同比下降73.71%-77.86%,乐视网更是巨亏。诚然,作为创业型公司,在经济走势呈现L型,并且在进行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业绩有所波动也是在所难免的,但是相当数量的公司效益如此不堪,那就需要认真分析其原因所在了。

  人们发现,前几年不少创业板公司都有过这样的发展过程:上市以后利用募集到的资金,在同行业中进行大规模的收购兼并,实现外延式的发展。IPO的资金用完了,再启动一轮乃至几轮的定向增发等,进一步筹集社会资金进行更大力度的购并。这样做的结果,自然是使得企业规模有了很大的增加,业绩有了迅速提高。在前几年,信息、传媒等领域,是创业板公司大举开展购并的重要战场,相关公司也确实因此实现了高增长,并且以其在市值方面的优势,纷纷跻身于创业板成分指数样本股。这样一来,也导致了该指数的大幅度上涨。但是,问题在于,这种主要建立在外延式购并基础上的高成长,基础是否牢靠呢?

  进一步的分析还显示,作为新兴行业的企业,本身其经营以及盈利模式都不是很成熟,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大规模扩张,收购来的同类或者是上下游资产,同样也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在行业运行平稳的情况下,或许能够带来相应效益,但一旦行业环境变差,这些企业受影响的不仅是原先的主业,那些收购来的资产也因为与主业缺少协同等原因,波动会变得更大。外延扩张作为一种有效的增长模式,在某种角度来说,它也许更适合在成熟产业中发挥作用,新兴产业的特点在于具备高增长潜力的同时又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过于激进的收购兼并,在很大程度上放大了风险。因此,当创业板企业以外延式的收购兼并作为发展的主要模式时,就必然让企业置身于一种高风险的运行状态。如果说,前几年人们似乎看到了这种模式推动下的高增长,但现在恐怕是需要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了。

  这里所说的代价,还不仅仅局限于购并所得资产盈利能力下降,事实上还会带来重大的商誉损失。在大肆扩张的过程中,上市公司通常都是溢价进行收购的,有的溢价率还很高。一旦收购的资产不能达到预期的收益,这种做法会导致上市公司不得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而高溢价收购所带来减值损失往往数量巨大,这就严重侵蚀了上市公司原本已经不那么多的利润。人们注意到,时下出现利润下降的创业板公司中,有不少在当年实施过激进的收购兼并,而今则是被资产减值压得透不过气。此时,外延式收购兼并的双面刃效应也就体现出来了,而这其中受伤害最大的,莫过于普通投资者了。因为当初他们是冲着企业的高成长性来投资的,而现在成长性衰退,并且还要为过去的收购兼并行为买单,此间的落差也就导致了巨大的投资损失。也许现在可以这样说,时下创业板的下跌,特别是创业板成分指数的下跌,也是与此有关的,是在为过去盲目的外延式扩张支付代价。

  监管部门对于创业板公司大规模的收购兼并,历来是持谨慎态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创业板企业的再融资是严格控制的。后来针对收购兼并行为的不断出现,还提出有关各方要对收购兼并的资产作出业绩承诺。这既是保护普通投资者利益,同时也是对上市公司利益的一种维护。不过,在实践中,人们发现尽管有业绩承诺,但最后没有能够兑现的创业板公司并非个例,为了避免由此产生的诚信问题,有的公司还通过股东大会调整业绩承诺,以便让相关各方得以过关。这种徒有其名的业绩承诺,不但变身于上市公司高溢价收购的通行证,在客观上也可能成为利益输送的掩护伞。这种明显不规范行为的存在,也使得此类收购兼并的负面因素得以放大。现在,不少投资者对于创业板感到失望,这里固然有对业绩增长放缓的不满,但在更大程度上是对那种盲目依靠外延式购并发展企业模式的反感。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实践,现在是到了重新梳理创业板企业发展模式,辩证对待外延式购并的时候了。

  应该说,企业以外延式购并实现高增长不是没有可能性,其优势也是明显的,但一定要分析具体情况,谨慎决策,有针对性地实施。不顾现实条件,以“有钱可以任性”的心态,滥用从市场上募集的资金,轻率地进行高溢价购并,不但对企业是有害的,而且也必将对广大投资者带来损失。在这方面,上市公司应该自律,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及经营团队,更应该负起责任。当然,在这方面管理制度也应该跟进。最近监管部门明确,有关方面在资产购并中所作出的业绩承诺及补偿方案,不得进行调整,这就封堵了以前的一个制度漏洞,有利于进一步规范收购兼并的进行。从发展的角度来说,外延式购并还是需要的,但根据创业板的实际情况,它不应该以此作为发展的主要途径,扎扎实实地做好自己的主业才是正道。也只有这样,创业板才能够很好地发展起来,在支持实体经济、推动双创中发挥积极作用,也造福于广大投资者。(中新经纬APP)

  【专家简介】桂浩明,注册证券分析师,现任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首席市场分析师。主要负责资本市场政策、股市大盘走势及个股研究的策划与管理,同时重点研究经济趋势与股市走向及特点,擅长于中长期行情分析。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