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网络资讯  热点

621新闻稿

  说到民族交融,我们首先联想到的就是在新时代背景下,散杂居地区民族交往交流中的共同性现象不断增加,各民族关系朝着更加包容和亲近的趋势发展,交融程度不断加深。以郑州为例,从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层面呈现散杂居地区民族文化交融状况。为了促进散杂居地区民族文化交融,进而形成区域文化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学院“民族文化,交融互助”暑期社会实践队于6月21日前往郑州二七广场附近进行宣讲。

  6月21日早晨八点,实践队员在校门口集合乘坐地铁前往宣讲地点,在地铁入口处摆有中国党的百年历程展示,实践队员们看着党和国家从1921年到2021年的奋斗历程感触颇深。我们能有今天这样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前辈的艰苦奋斗。队员们在等待地铁时,不由得联想到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的民族文化多样性,不同维度的文化交融存在层级性和差异性,具有非对称性等特征。基于自然环境和历史记忆的共同区域认同的基础性原动力,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的外在动力,以及文化尊重、认同和共享的内在动力,正是各民族对不同文化的包容性,才有了如今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大约上午九点钟,实践队员们到达二七广场开始了民族文化宣讲活动,调研人员为大家分发宣传页、讲解关于民族文化。文化是不同民族相互区别的标志,也是同一民族内部联系的纽带。独特的生产和生活实践造就了独特的民族文化类型。多元民族文化交融是民族文化交融的典型代表,这种既有东学西传又有西学东渐的民族文化交融绵延一千多年,更迭频繁、波澜壮阔堪称人类民族文化交流史上的奇迹。较高的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独特的地理环境、多元的文化碰撞交汇是多元民族文化交融的重要基础。正是由于各民族文化之间各种形式的碰撞、互动和交融,才谱写出丰富多彩、多元共生、兼容并包的民族文化壮丽画卷,彰显出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文化传承和文化自信。宣讲过后,大家对于我国的多元民族文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随后实践队员一起进入二七纪念馆,再次感受到了党和国家为了人民幸福安康做出的伟大奉献。最后,实践队员们呼吁大家要多学习以及多尊重各个民族的不同文化,将中华文明不断地延续下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