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网络资讯  热点

阐释“流动”与“联系”

  2013年,习主席首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九年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等全球合作理念与实践而不断丰富和发展,逐渐为国际社会接受与认同。两年前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更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人民的命运休戚相关,人类社会早已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长期以来,分布在世界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的6000多万华侨华人,作为连接中国与世界各地的桥梁和纽带,他们突破国家、制度和文化的障碍,推动着生产要素与资源在全球的流动与配置,为中国与住在国关系发展、住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参与全球化进程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华侨华人将继续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随着世情、国情和海外侨情的变化,以及侨务工作的不断发展,涉侨新闻报道已经成为当前国内媒体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领域。长期以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新闻社等媒体不断加大对华侨华人群体和侨务工作报道力度,然而,与不断丰富的涉侨新闻报道实践相比,相关的研究尤其是整体、系统性研究仍显薄弱和滞后。因此,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对涉侨新闻报道的规律进行探析,对于促进涉侨新闻的发展乃至侨务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涉侨新闻,亦称“侨务新闻”,这一概念发端于新闻实践领域。我国涉侨报道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晚清时期,当时一些报道曾述及华侨。时期,国内官方与民间出现了大量涉侨报刊,承载着华侨的移民史、创业史与贡献史。当时一些规模较大的时政类和综合性报刊,常开辟有涉侨栏目,发表有关华侨的政策、新闻、时评、经济、文艺、研究等信息。

  1949年6月20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对外华语广播”前身“对华侨广播”,使用广州话、闽南话和潮州话三种侨乡方言在当时的北平(现为北京)正式开播。1950年4月10日,对东南亚广播的客家话节目正式开播,并正式宣布为“对华侨广播”。1955年12月25日,“对华侨广播”正式开办对东南亚的普通话节目。至此,以普通话及四种侨乡方言对华侨广播的华语广播构架正式形成,并一直沿用至今。2002年,原“对华侨广播”改称“对外华语广播”。

  1952年9月14日,为了“对广大华侨华人进行宣传,把真实的中国情况告诉他们”,中国唯一的以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同胞和广大外籍华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通讯社——中国新闻社(以下简称“中新社”)成立。从诞生之日起,中新社就承担了搭建中国与世界,特别是与海外华侨华人沟通桥梁的使命。1956年3月,中新社召开半个月的整编会议,明确中新社是负责供应海外(包括港、澳)华文报刊各种稿件的一个“华侨通讯社”。“”期间,中新社停办,部分业务并入新华社继续运转,虽然规模和范围大为缩小,但发稿时仍用“中国新闻社”电头。1978年,中新社恢复建制。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其侨务侨乡报道得到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1983年1月2日,国内主要面向侨胞的全国性综合性报纸《华声报》在北京创刊。该报初为周报,1986年改为每周两刊,对开1张,发行至世界近100个国家和地区。《华声报》内容主要是宣传中国的侨务政策和对外开放政策,介绍中国各方面的建设成就,社会改革的进程、侨界活动、侨乡变化,海外华侨华人的历史和现状,以及他们对所在国、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华声报》运行了12年,后于1994年底停办,改为侧重对中国新闻进行深度报道的月刊《华声月报》。为开辟新的更为有效的新闻传播途径,自1997年5月起,《华声报》电子版在国际互联网上以独立域名创办运行。2000年底,《华声月报》不再发行。2001年5月,《华声报》电子版和“龙脉网”整合为向全球华侨华人提供综合性信息服务的“华声龙脉网”,其后于2003年7月18日更名为中国侨网,并作为中国侨界门户网站延续至今。

  1985年7月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作为中央对外机关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特地为创刊号题词“向海外朋友问好”。该报是中国对外发行的最具权威性的综合性中文报纸,也是第一张以海外读者为主要对象的大型中文日报,是海外了解中国、中国走向世界的窗口,是沟通海内外交流与合作的桥梁。《人民日报海外版》在北京编辑,公开向国内外发行,创刊初期用繁体字印刷,1992年改用简体字。作为中国向海外传播信息的重要载体,《人民日报海外版》自创刊以来,坚持为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海外留学人员、驻外机构工作人员服务的宗旨,力求及时、准确地报道和阐述中国党和中国政府的对内对外政策,反映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文化建设和科技发展的新成就。截至上世纪末,该报在美国、加拿大、法国、日本、澳大利亚、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建有10多个印刷点,发行范围达80多个国家和地区。

  改革开放以来,在沿海传统侨乡和内陆新兴侨乡,为传递乡音、联谊乡情,当地侨务部门先后创办了《广东侨报》《福建侨报》《山东侨报》《四川侨报》《华人时刊》《侨园》等侨刊乡讯。这些报刊作为侨乡人系海外乡亲的一种文化载体和精神纽带,以乡情、乡风、乡音、乡貌、乡谊为特色,向海外侨胞和各界人士宣传家乡新变化,展示祖(籍)国新形象。与此同时,当地各级、各类媒体的新闻报道也时常涉及“侨”的话题,大量新闻报道满载着广大华侨华人期盼的“乡音乡情”。

  在上述媒体专门面向侨胞或海外报道的同时,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国内主要新闻媒体,也在时政报道、社会报道中对侨务工作、侨乡发展等倾注大量笔墨,身在异国他乡的华侨华人通过这些报道可以了解不断发展的中国,看到故乡的“一草一木”。这些媒体的驻外记者,更是密切关注华侨华人在当地的生存状态、与当地其他族群关系以及华人社会的发展变迁,他们的一些报道也成为中国涉侨部门调整、完善有关侨务政策的重要依据。

  进入21世纪,全球化促进了地区间的交流与互动,全球跨国移民数量增势明显,海外华侨华人与中国的“亲密接触”也更加频密,“移民潮”“归国潮”潮起潮涌。因应这一趋势,从2005年起,《人民日报海外版》陆续进行了一系列改版,特别是2007年前后改版力度更大,陆续策划了《中国政府力保海外公民安全》《中国需要什么样的留学人才》《什么样的“海归”容易成功》等系列报道,这些内容都是海外华侨华人、留学生关心的话题,从而使海外版的“海味”越来越浓。《人民日报海外版》还设立了华侨华人部,每周编辑多期《华侨华人》专版。为加强对全球华侨华人新闻的报道,中国新闻社于2008年初成立侨务新闻部,依托该社全国性新闻网络和侨务部门所拥有的涉侨信息资源,担负起传递政府侨务信息、报道侨乡发展、沟通全球华侨华人的任务。2006年1月30日,中央电视台CCTV-4正式增设“中国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的二级标识,在一级标识“CCTV-4”出现的同时采用简称“中文国际”,并进行改版,制定了频道新的战略目标——构建全球华人共享的平台,从指导思想上强化了华人的概念并创办了《华人世界》等栏目。2009年起,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对外华语广播在原有短波广播基础上,大力发展海外落地广播,同时适应海外华人社会对中华文化的需求,对节目内容进行调整,在海外落地节目中,推出8小时调频直播节目,这些节目更具伴随性、互动性和贴近性,为海外华侨华人、留学生提供新闻、财经、投资、留学、文化、旅游、娱乐、侨乡等内容。

  纵观进入新世纪20多年来,无论是中央媒体还是地方媒体,无论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还是新闻网站、社交媒体等新兴媒体,或关注华人新趋势,或报道侨务动向,或关注侨乡今昔,或进行华埠扫描,对华侨华人这一有着重要影响力、正在发展变化的群体进行聚焦,留下了一大批有深度、有价值、有影响力的新闻报道。

  涉侨新闻是新闻的一个分支。尽管关于如何定义“涉侨新闻”或“侨务新闻”的概念,学术界少有讨论,然而一些侨务工作者在著述中已有所探讨。国务院侨办原副主任何亚非在《桥—中国新闻社侨务报道选》序言中对侨务报道的作用作出阐释:“侨”即“桥”,对中国的了解和亲近是血脉使然,对所在国的融入是生存要求,融汇中西的华侨华人即是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桥”。侨务报道选书名为“桥”,表达了“侨”即“桥”的理念,亦彰显着新闻报道尤其是侨务外宣报道的“桥梁”作用。广东省侨办原主任吕伟雄在《侨务与传媒》一书中分析“侨务”与“传媒”的关系指出,侨务在整个工作过程中生产并提供了许许多多传媒所需要的因素,传媒在报道过程中也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知侨爱侨氛围,这是互为因果的“双赢”。

  基于上述内容,笔者认为,涉侨新闻(或称“侨务新闻”),是通过大众传媒,及时、公开地传播涉侨信息和侨务政策,报道海外侨胞与中国血脉相连的新闻事实,阐释华侨华人在世界范围内迁徙、流动、生存的最新状态及发展趋向。因为报道对象和传播受众特殊性,决定了涉侨新闻在具备新闻的共性特征外,还具备独有特点:

  (一)专业性。涉侨新闻报道是专业性很强的报道,具有很强的性、政策性,报道重点、刊发媒介、口径松紧、时机选择和节奏把握等都要从工作实际出发。作为一名合格的涉侨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首先是具备较强的鉴别力、对新闻的敏锐洞察力,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其次是具备掌握和分析国际及海外侨情的研究能力,对重大事件和海外华侨华人社会复杂问题的应对能力,以及入情入理说明自己观点的表达能力。

  (二)服务性。涉侨新闻报道的目的,是为了有利于海外华侨华人的长期生存发展,有利于发展中国与海外华侨华人住在国的友好关系,有利于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和中国统一。因此,涉侨新闻报道应始终坚持保障华侨华人在海外长期生存发展的切身利益和维护国家之间友好关系这两项基本原则。中国新闻社原社长章新新曾指出,涉侨新闻报道要学会讲“乡音”“看对象”“入乡随俗”,要符合世情、国情、乡情、民情、社情、舆情,做到“六情相宜、六情相适”。

  (三)建设性。新时代“大侨务”工作格局,要求侨务工作者站在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高度,超越部门和地域,整合调动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广泛开展各领域交流活动,共同做好华侨华人工作。而涉侨新闻报道工作,正是“大侨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涉侨新闻报道,有利于提升侨务工作整体形象,展示侨务工作风采,进而向全社会展现侨务工作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国家软实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经济环境变化莫测,新科技浪潮不断兴起,东西文明对话不断深入,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世界之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华侨华人作为联结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桥梁之一,具有双重文化、深度融合、跨国流动、全球网络的独特优势,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将发挥独特作用。涉侨新闻报道需积极关注海外华侨华人生存发展态势,关注作为住在国重要组成部分的当地侨社的新变化,同时向海外受众特别是华侨华人宣介和阐释中国的侨务政策以及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可重点开展以下领域的报道:

  (一)涉侨动态新闻报道。这是发布数量最多、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涉侨新闻报道,内容多为党和国家或侨务部门负责人出席侨务活动或会见来访的华侨华人知名人士等。此类稿件,时效性强,因而篇幅不宜长,表述宜简明直接,可重点报道在会见中对中国内政外交发表的意见和对华侨华人群体的评价及对其提出的希望等,从而增强消息的新闻价值。同时,还可以针对会见时所提及的新闻点进行补充采访。如涉侨部门活动出席嘉宾具有较好的新闻报道价值,可在征求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及时采编相关新闻、甚至预约人物专访等。

  (二)侨务政策及国内侨情动态。近年来,随着侨务部门工作领域不断拓展,涉侨新闻报道工作需要更好地做到密切配合形势,追踪涉侨新闻热点。与此同时,随着华侨华人与中国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国内出台的许多政策,也可能会对华侨华人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涉侨新闻报道工作可以通过采访相关部门和专家,阐释新政出台对华侨华人的积极影响或利好,争取他们的关注与支持。

  (三)华侨华人与中国的联系。华侨华人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也在不断变化中。改革开放之初,华侨华人回乡探亲、旅游者络绎不绝,当时涉侨新闻的热点多在亲朋相聚、故旧重逢的悲喜情怀和回乡同胞的观感印象。随着中国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化,海内外往来频密,报道需及时反映海外侨胞与中国新的联系方式。近年来海外侨资投资领域逐渐由侨乡、沿海向内地推进,技术水平日渐提高,投资领域转型升级等变化和趋势,将成为今后涉侨新闻报道的新视角。此外,新形势下,大量的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海归留学人员在国内各地创业发展,涉侨新闻报道不但可以跟踪关注这个群体在各地发展的状况,还可以邀请其中领军人物就发展中出现的热难点问题建言献策。如侨商谈中国的投资环境、对外经贸合作的潜力;文化界人士谈中国的文化现状、中外文化交流;侨界领袖谈华侨华人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学者谈海外侨情新态势等。

  (四)融入住在国社会的华侨华人。随着内部的发展变化和代际交替,加之海外华裔新生代的成长,海外侨社出现新变化。华侨华人在世界各国人数渐长、融入日深、人脉广阔,使住在国社会更加丰富多彩。涉侨报道需对此给予更多关注,阐释作为当地社会一分子的华侨华人对住在国的贡献。值得注意的是,华裔新生代与中国的联系可能更多的是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合作,这就要求涉侨新闻要适度增加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及相关政策对华侨华人影响等的报道。

  (五)作为跨国移民的华侨华人。华侨华人利用全球化时代的高度流动性和便于联系性,搭建起跨越地理、文化、边界的华侨华人网络。新加坡华人学者刘宏提出“跨国华人”的概念,就是指“他们的社会场景以跨越地理、文化和的疆界为特征。作为跨国移民,他们讲两种或更多的语言,在两个或更多的国家拥有直系亲属、社会网络和事业,持续而经常性的跨界交往成为他们谋生的重要手段”。“跨国华人”这一概念很好地概括了当今海外华侨华人的生存状况,涉侨新闻报道可以充分关切华侨华人或往来于住在国与中国之间、或游走于世界各国的跨国流动的新闻事实,探究华侨华人作为国际移民大潮中重要群体在世界各地的生存、发展状况及趋势。

  (六)中西文明对话中的华侨华人。华侨华人既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基因,又汲取住在国文化营养,在长期的侨居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华侨华人文化。这一文化具有明显的跨文化、跨地域特点,使华侨华人能够沟通两种文化,成为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华侨华人中的代表人士,在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互利合作上,能发挥穿针引线和桥梁纽带作用。涉侨新闻需加强对此领域“士(人士)、事(事件)、势(态势)”的报道。

  (七)“一带一路”沿线的华侨华人。“一带一路”建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海外6000多万华侨华人中,有逾4000多万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与此同时,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区域——东南亚地区,华侨华人经济在住在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当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华侨华人可以扮演更积极的参与者的角色。涉侨新闻报道应该加强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与地区的基本国情和侨情的报道,为华侨华人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