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网络资讯  行业

【热点】为什么你的热点没流量?

  楔子:人们都喜欢热闹的地方,热点能够帮助内容、活动、产品获取更多地关注度和存在感,也更符合目标受众的心理,更容易得到喜欢。但是你的热点元无人问津呢?

  不是每个热点都要追,如果损失是高于收益的,这样的热点完全没必要去做,比如个人认为今年上半年新世相的策划,最后导致微信号被封,对于社会,对付大人其实都是不负责的态度,虽然为新世相的APP引流一波,但是却在微信公众号平台褒贬不一。

  回归到热点本身,之所以能够成为热点就说明其内容本身受到多数人的接收和传播。我们每天都会被海量的信息淹没,我们肯定只会筛选出那些跟自己生活或者经历产生某种关联价值的内容去主动传播,然后无视掉绝大多数的“垃圾信息”。此外,我们对于那些被我们主动传播的内容多多少少都会有些自己的一些看法或建议。然后通过复杂的社会关系产生了对一件事的主被动的接收和主被动的传播,便诞生了所谓的“热点”。

  简单评判一下:这个热点话题性如何、有没有延展性、传播性如何,热度怎么样,发展趋势如何,相关性强不强、时效性过没过,风险性如何,会不会影响品牌调性,更需要有自己的看法,三观要正。

  运营者要明白我们要追的热点一定是有价值的,但不是热度越高价值越大,只有那些符合自身品牌和产品价值属性的才是我们要跟进的内容,再进一步说就是和自己的核心用户群以及核心业务是否相关。

  最好是能够在结合自身产品属性或者用户的基础上,让用户能够跟着你的印象去走,本质上就是让用户对于这个公众号有一定的认识,或者说对这个号有印象!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我们每天接受到的信息真的很多,那怎样让用户有印象,无外乎就是让更多的人知道,并且记住,然后在有需求的时候,可以用上。

  正常情况下,为了抢时效,多数都是内容的搬运工,以简讯、快报等简单直接的方式告诉用户:谁在哪里发生了什么事情。争分夺秒也是为新闻的时效性负责,以便能更早更快地告知用户,迅速圈占流量。

  这时探究热点事件的原因、、通过以往的迹象去挖掘分析、盘点或者通过图表来展开说明的内容,更能吸引观众们的眼球。

  进入到这个阶段后,逐渐出现了一些观点剖析类的文章,尤其是一些具备权威属性的名人、专家或者组织机构发表各类看法和说明,随之而来也会听到一些吐槽的声音。

  后续报道如果想要吸引更多的流量进来务必要跟随热点的发展态势和人们对热点事件的心理接受程度来定,基本上可以从热点来切入到社会关系的讨论、逻辑推理、基于自身出发或者基于产品出发提供一些中肯的意见建议等等。

  以上是热点发生后不同时间,所需要跟进的内容差异的概述,不敢说非常确切,只是抛砖引玉作为一种参考。毕竟每个热点事件都具有独立的个体差异,其所发展态势也可能是一波三折(比如薛之谦李雨桐事件),导致热点发展周期不断延长,追热点的人写的是不亦乐乎,吃光观众看得也很过瘾。

  影响力:可以参考百度指数、微博热度以及各类风云榜单作为参考,注意一定要注意平台的属性不同,用户的思维也会不一样

  时效性:不同时间追热点的方向不一致,这个需要长期的摸索才能总结出来适合自己品牌或者微信公众号的步调。

  禁忌一:忌盲目跟风,知名品牌标志或者社会明星以及体育运动员形象,是我们追热点时避不开的几类情况,运营者追热点时一定要学会巧妙处理,避免扯进不必要的纠纷,短期内看会造成“事件”效应,但是从大局来看对企业形象和经济层面有相当大的损害。

  禁忌二:忌讳站队或攻击对手,一个运营者对热点事情进行分析评论要有自己的观点,立场要客观,不能夹带私货,不要主观地选边站队或者为了宣传自家贬低对手,这样做很Low。

  禁忌三:忌追负面热点,对于社会风气、品牌建设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热点,一定不要跟,通俗点讲黄赌毒的内容不能跟。

  禁忌四:慎用灾难性热点,天灾人祸类的热点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比如滑坡泥石流、地震、火灾,生命攸关,每一个品牌都要有社会认知,不要妄想圈灾难热点的流量,哗众取宠的借势营销只会引发众怒。比如这两天发生的杭州网红的狗扑向孕妇,还对孕妇大打出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