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络资讯  新闻

小米金融也“发烧”

小米自2010年成立至今,已经是第10个年头。从2018年上市算起,也即将迎来令人期待的第一份完整财年的年报。

你可以说小米是一家移动互联网公司,最开始打出了互联网手机的旗号,完全颠覆的手机的销售方式及营销渠道,你也可以说小米是一家创新型科技企业,专注于高端智能手机、互联网电视以及智能家居生态链建设。但鲜少有人关注到,小米同时具有非常强的金融属性。

但事实上,小米金融已成为小米生态中及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小米系统MIUI“为发烧而生”,小米手机因此有了“发烧”的标签,而时常被忽略的小米金融也正在低调的“发烧”。

布局金融,突围“中等收入陷阱”

2016年,对于小米来说,是“跌宕起伏”的一年。

在对外收购方面,1月旗开得胜,小米收捷付睿通65%的股权,借此拿下第三方支付牌照,可以开展全国范围内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等业务。

在产品发布方面,2月,小米手机5发布,7月,红米pro、小米笔记本正式发布,9月小米支付上线,10月,小米Note2、小米MIX发布。

在产品销售方面,小米销量惨淡,市场份额大跌,出货量更是负增长。

此时的小米,进入了“瓶颈期”,也似乎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一方面,目前手机硬件市场竞争压力大,利润空间在不断缩减,小米自身所拥有的产品,尤其是手机,很难占领高端价格市场;

另一方面,小米还没有找到极具利润增长潜力的方向,来拯救手机销售的颓势。

尴尬的处境让小米左右为难,团队急需找到新的业绩增长点。

恰逢此时,六年磨一剑,小米通过“为发烧而生”的追求极致的精神,让小米手机拥有了上亿忠实用户。

市场研究机构Strategy Analytics最新发布的中国智能手机全年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3%,突破4.38亿部。

其中,中国手机厂商小米公司以15%的市场份额保持第一位置。报告显示,2015年全年,小米以6750万部的出货量,15.4%的份额蝉联第一,相比于2014年分别增长了17%、1.8个百分点。

在小米手机用户群体中,年轻用户占了大部分,他们是市场消费“主力军”。

用户的“基数大+粘性高+消费潜力巨大”,似乎为小米进军金融铺设了一条康庄大道,可谓“万事俱备”,只等着小米启动。

小米:金融“很甜”

2016年,当小米初涉金融,开启布局之路的时候,不少人表示质疑;但站在当前,我们去评判小米2016年选择布局金融这个举措,几乎没有不同的声音。

2019年4月,小米公布了2018年上市以来的第一份年报,甩出了亮眼的“成绩单”,其中的金融业务尤为突出。

2018年,小米所有业务收入1749亿元,同比增长52.6%,互联网服务业务收入160亿元,同比增长61.2%,互联网服务中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0.5%,增速高于所有业务平均增速和互联网服务业务增速。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米手机业务贡献了65%的收入,但只较去年同比增长41.3%,相比互联网金融业务增长乏力。

主席报告中也提到,“继续发展互联网金融及有品电商平台等可拓展至非小米手机用户的服务。”

由此可见,虽然金融业务在小米整个业务体系中占比较小,但增长潜力巨大,同时,公司在战略高度也十分重视金融业务的发展。

由果溯因,现实中,到底有哪些部分,给小米金融提供者强劲地增长动力。

亿欧金融梳理了小米旗下金融相关的业务:

小米金融业务涉及银行、保险、支付、消费金融、小贷、商业保理等多个领域,资格取得时间集中在2016年之后,与前文讨论的小米在2016年布局金融也是完全契合。

以小米旗下拥有银行牌照的新网银行为例,一方面,银行可以吸收存款,把社会上闲置的货币资金和小额货币节余集中起来,然后以贷款的形式借给需要补充货币的人去使用;另一方面,银行为商品生产者和商人办理货币的收付、结算等业务。

除此以外,小米还与其他多家银行合作,为用户提供品类丰富的银行产品。

 

上图为小米金融App中,银行直供的优质存款产品,合作银行包括银行包括哈密银行、振兴银行、众邦银行等。

同时,小米也通过合作的方式,为用户提供证券、基金等自身还未投资布局的金融服务。

小米在金融领域走到这一步,绝对不是终点。

2019年12月22日,小米科技的投资实体之一天津金米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新增对外投资,被投资方为深圳存真求实科技有限公司,即保险测评自媒体“深蓝保”的运营主体。

毫无疑问,小米会继续拓展自身的金融版图,将更多的金融牌照囊获。

小米下一步:向金融全牌照进发?

在金融领域,小米也在“发烧”,追求极致,不断地为用户提供更完善的金融服务。

做金融的顶峰可能就是拿到全牌照了,小米会这样选择这条路吗?

抛开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到,BATJ(百度、阿里、腾讯、京东),既是中国的互联网巨头,又是“新金融帝国”代名词,无不揽获多张金融牌照。

据统计(截至2019年12月31日), 通过控股、投资或并购方式,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百度持有金融牌照的数量分别是12张、11张、9张、8张。阿里巴巴与腾讯则是囊括了大多数含金量很高的牌照。阿里巴巴的优势在基金领域,控股了天弘基金;腾讯则利用微信这个超级流量,缩短腾讯金融与蚂蚁金服的差距。 

互联网巨头“染指”金融似乎是不可辩驳的事实,拥有流量和资金先天性优势。回到小米身上,我们会发现它具备的优势与互联网巨头相似。

目前来看,小米金融还差券商、信托、基金、融资租赁等牌照。就以往经历来看,小米采取独资新设的概率较小,而采取入股的方式间接获得概率较大,毕竟可以降低自身的风险水平。

未来,随着小米金融的进一步发展,很大可能将给用户提供全金融服务。这些全金融服务到底是通过获得金融全牌照来提供,还是通过结合外部合作的方式提供,还不得而知。

小米金融将会有怎样的发展?2020年又会交出怎样的一份“答卷”?全金融服务能否实现?金融全牌照之路如何进行?

我们拭目以待。

编辑:余欣婷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