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络资讯  新闻

管清友:很多企业家误判了形势

2020年是下一个10年的开始。如何看中长期趋势?企业家的信心从哪里来?未来的投资机会又在哪里?听听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的专业解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正和岛”,经亿欧编辑发布。

中国经济中长期仍然处在大的收缩期

我把2000年后中国的发展归纳为三个周期:

1、2001-2008年是外需扩张阶段,期间我们加入WTO,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显著提升,中国是世界工厂;

2、2009-2016年是应对危机、扩大内需阶段,家电下乡、新能源汽车等一系列政策拉动了中国的内需;

3、2017年开始进入整顿、收缩阶段,未来至少还有七、八年。中国告别了“世界工厂”模式、告别“过度依赖地产”模式、告别“过度依赖基建”模式。

2019年,如果非要用一个词形容就是“适应”。适应经济转型的调整期,适应“三期”(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叠加。

过去十年,膨胀太快,大家赚快钱,杠杆很高;现在经历整顿,很多企业陷入到破产的境地,开始头脑更清醒、务实,调整自己,适应环境,寻找出路。

我们中长期仍然处在大的收缩期。赚快钱没有那么容易了,得学会赚慢钱;赚大钱没那么容易了,得学会赚小钱;高速扩张没那么容易了,得学会慢慢变现;做大生意没那么容易了,得学会把生意做小。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行业也不错,比如餐饮、消费、教育、医疗、医药、医美。

企业家的信心从哪里来?

当前社会为什么会出现信心波动?我觉得至少有两个层面的原因:

第一性问题是法治环境,即中央提的“依法治国”。

目前存在一些值得讨论的问题。比如,如何切实地保护民营企业家的私有产权?最近还出现一个词“审前羁押权”,也就是说在没审判前可以羁押一个人很长时间。很多企业家怕这个,即便最后可能无罪开释,但好几年过去了,企业经营受到影响,耗不起。还比如有些企业当时经过合法程序,投资办企业,但不符合后来出台的环保和国土规划等新政策,某些地方就把企业一关了之。这些企业一下子归零,信心肯定受影响。

环保等新政策出台是好事,但重点是如何做好新旧衔接,否则违背保护民营企业、保护私产的基本待遇原则。两者哪一个更重要?这要搞清楚。

因此在我看来,民营企业家的信心受到影响,某种程度上是因为政策多变、易变。

经济周期、金融周期和监管是第二性问题。

这几年,我们处在一个经济转型期,过去十年,我们经历了三轮大宽松:2009、2012、2014年。这带来两个问题:

1.给企业家传递了错误的信号。

比如2008年“4万亿”刺激,实行基建政策、房地产以及货币三轮宽松政策。国家进行技术调节,做短期需求管理,凯恩斯主义这一套不是不对,但是客观上会给企业家传递错误的信号。

很多企业家高比例股权质押,拿到钱之后,扩张产能,结果导致产能过剩。逆周期调节可以“熨平”经济周期,但在经济学上这本身就有很大的争论。

2.很多企业家确实误判了形势、宏观环境。

2016年下半年,中央政治局提出抑制资产泡沫,整个流动性问题开始收缩。中央银行贯彻中央要求和决定,这也无可厚非。过去几年泡沫太大了,根本的原因是货币环境太过宽松,特别是影子银行体系的膨胀。

2017年以后,我们进入金融全监管整顿期,主要整治影子银行。整个流动性突然收缩,很多企业没有来得及调整。这种经济政策的变化,客观上导致了民营企业出现一些困难。甚至国家层面一度组织纾困基金,鼓励各地政府和金融机构组建纾困基金。

我一直主张我们对近些年来的一些问题进行全面、实事求是的反思,以改进工作。至少有两个层面要反思: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向是完全正确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巨大的偏差。

比如去产能,去掉的大部分是民企的产能,是落后产能,但是不是全部都为落后产能?恐怕要打个问号。这直接导致了国企产能变得稀缺。而国企主要集中在上游,产品涨价,进一步挤压下游。

2. 2018年以后,特别是出现贸易战、经济下滑、股市下跌、风险释放,流动性开始松动。这一轮金融的整顿方向是正确的,控制了风险,但在实际操作中又出现了“一刀切”和操之过急的问题。如何把握这个度,确实是一个艺术。

那么未来企业家的信心来自哪里?

第一,认清形势自然会有信心。形势、外部环境是不可更改的,所以认清形势,实事求是,头脑清醒,自然有信心。

第二,从国际上讲,在主要的经济体国家里,中国仍然是投资收益率最好的地方。中国人均GDP才一万美元,还可以造出很多好资产。

用总书记的话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也是我们投资的方向。

2020的出路在哪里?

我们经常讲,没有那么多投资机会,一生中能抓住一波就已经很好了。

首先二级市场是有机会的。中国实行注册制,好处在于回归理性。估值收缩,我们可以买到性价比较好的标的。

另外,科技类企业肯定是有投资机会,但由于怕个人无法承受风险,科创制50万的门槛排除了绝大部分散户。

未来的出路有很多,基本策略就是:

第一、调整自己的心态,认清形势。

第二、认清产业发展的方向,结构变动的方向。

第三、找到新的赛道或者新的商业策略。

第四、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不称霸。

也有很多企业家说“就是熬着,在资本寒冬的时候,我们要好好活下去,比竞争对手活得更长,同时我们也义无反顾地抓住新机会”。

在存量时代,就要找存量时代的机会。怎样识别这些机会?

供给端需求在发生变化,我们可以从中找到机会。

比如医疗医药是因为人口老龄化,有需求。做医美的人告诉我不要低估女人花在自己身上的钱,这是女性的需求。

供给端的变化还在于效率提升、产能收缩。很多行业由于去产能,越来越向头部企业收缩。比如房地产现在就向头部50家、100家集中,几万家小企业可能就没活干,退出市场;家电行业主要是格力、美的、海尔,再就是一些细分市场,小熊电器也上市了,还是有生意做。这就看一个人能不能找到更好的细分市场和细分领域。

为什么企业家是驱动经济的基本动力?因为只有他们才会发现这样的机会,才有冒险精神。

总之,中国有14亿人口,市场很大,我们总体都在朝改革开放的方向走,不会有错,只是一些颠簸。

一、二线城市号称在消费降级,四五线城市在消费升级,人民群众忙着换车、用好的化妆品,包括服务行业、金融、婚礼全部都在向一、二线城市看齐。这种巨大消费升级的潜力是很强劲的。

所以,只要我们对经济进行适度的宏观管理,不过多、过度干预,中国经济没问题。

我早在2013年就提过,解放思想、强化市场、放松管制、改善供给、激发活力。我们如今还是要向强化市场、放松管制、改善供给的路径走。

2020年是下一个十年的开始,期待我们有一个好的开头!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