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络资讯  新闻

小微企业融资风险防范对策

小微企业是数量最大、最具活力的企业群体,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也是我国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微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小微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并对金融支持小微企业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金融支持小微企业是稳增长、调结构、稳就业、惠民生的重要举措。在出现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小微企业受到较大冲击,更需得到有力的支持。预计未来小微企业融资将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当然也会伴随相应的潜在风险。金融机构要适应实体经济的需求,既要支持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又要有效防范化解相应风险。

未来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特征

小微企业贡献了我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和90%以上的企业数量,在我国经济中占有特殊重要地位。未来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将呈现新的特征。

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的力度全方位加大

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金融单位较长时期的工作重点。2019年以来,国务院对小微企业贷款扩大规模和降低成本提出了明确要求。人民银行通过调整考核标准扩大了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数次运用定向降准向小微企业释放大量资金,并通过定向中期借贷便利使小微企业融资能够享受较低利率。银保监会出台多项政策,从信贷投放、机构准入、资金募集、监管指标、贷款服务方式、风险管理等方面,优化小微金融的外部环境。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人民银行等部委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了对小微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旨在缓解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受到的冲击和影响,保障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保持了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了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力度。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必须确保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小微企业作为我国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其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可以预见,未来政策将加强对小微企业融资的全方位、大力度支持,以实现小微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小微企业融资可望取得新一轮较快发展

近年来,小微企业信贷规模不断扩大,融资成本明显下降,可得金融服务的覆盖面逐步拓宽。截至2019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为36.9万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11.6万亿元,同比增长25%;有贷款余额户数2100多万户,较2019年初增加380万户;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较2018年平均水平下降0.64个百分点。5家大型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长超过55%,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下降超过1个百分点。

疫情发生以来,人民银行开展1.2万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投放资金,确保市场流动性充足供应;在前期已经设立3000亿元疫情防控专项再贷款的基础上,增加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5000亿元,同时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至2.5%。其中,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分别为1000亿元、3000亿元,再贴现额度1000亿元。规定2020年6月底前,对地方法人银行新发放不高于LPR加50个基点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允许等额申请再贷款资金。银保监会等部委下发通知,对符合条件、流动性遇到暂时困难的中小微企业贷款,给予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安排。要求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加大信贷投放,不能盲目抽贷、断贷和压贷。基于全方位加大的政策支持力度,小微企业信贷可望在未来取得新一轮的较快发展。

快速发展中也将伴随风险的适度增大

预计未来小微企业融资将取得快速发展,风险也会有所增大。从历史数据来看,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往往偏高。截至2019年5月末,全国金融机构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是5.9%,比大型企业高4.5个百分点,比中型企业高3.3个百分点。在我国,小微企业平均寿命在3年左右,低于美国的8年和日本的12年。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服务的风险成本较高,可持续性难以保证。

疫情发生后,传统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受到较大影响,这些行业里多数是小微企业。许多企业在延迟开工、近乎停摆的情况下,流动性风险凸显,导致续贷难度增大,使未来信贷风险提升。同时一些贷款既享受再贷款支持的优惠利率,又有财政贴息,存在一定的套利机会。这对小微企业具有诱惑性,其带来的利益博弈和道德风险问题也值得关注。预计短期内小微企业信贷的不良率将小幅上升。金融机构在加大对小微企业信贷投放的同时,需要做充分的准备,正确认识和防范潜在风险。

对小微企业融资的风险要有科学认识

科学认识是防控风险的前提。对于小微企业信贷所面临的潜在风险,要辩证地、发展地去看待,要正确面对、有效应对,不发展可能是最大的风险。

新形势下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有所上升是正常现象

小微企业融资的风险来自于企业发展的不充分,是一种正常现象。从内部来看,小微企业自身抗风险能力不足。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竞争力不强,受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周期的影响较大。企业的治理结构不完善、运营管理不科学、自我监管不到位,容易产生道德风险。企业财务制度有待健全,使得金融机构难以获取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对其贷款用途无法进行有效的把握和监控。小微企业自身存在的诸多缺陷,增加了金融机构为其提供服务的风险成本。

从外部来看,小微企业的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一是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经济结构调整进入阵痛期,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加之疫情的严重影响,小微企业的盈利能力、融资能力和财务可承受能力都有所下降。二是现有金融机构的融资供给与小微企业的需求不匹配,多层次融资渠道不够健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待继续深化。三是目前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企业营商环境需要优化,政策性担保体系的支撑作用尚未完全发挥,这些都是制约金融更高效服务小微企业的现实因素。

高质量发展是防范化解风险的有效途径

科学看待小微企业存在的融资风险,既不能掩耳盗铃,更不可因噎废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发展小微企业融资必然伴随着相应的风险。如果没有准确预判和有效防范,风险存在进一步扩大的可能。而若因此放弃或减缓金融支持,导致小微企业发展停滞,则会造成更大的风险甚至损失,对经济社会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在新形势下做好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工作,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促发展与防风险之间的关系。没有发展基础的防风险是空中楼阁,没有风险防控的发展不可持续。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因此,要做到加大支持力度和防控金融风险相结合,应急之策和长效机制相结合,在支持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化解相应风险。

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中有效防范化解相应风险

小微企业的发展和融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多方努力、久久为功。企业自身、金融机构和政策部门等各方,都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协作,在合力促进小微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中有效防控相应风险。

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取得高质量发展,是防范化解风险的根本性措施。只有小微企业自身真正发展起来,才能具有持续健康经营的能力和充分抵御风险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是防范化解风险的基础。当前的紧迫任务是优先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提供精准金融服务,积极帮扶遇困的小微企业。要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长远来看,要加大对重点领域和重要行业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一是要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为小微制造企业的发展提供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让企业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技术创新与升级上。二是要加大对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的支持。要拓宽融资渠道、创新信贷产品、发展投贷联动,根据企业不同时期的需求提供金融服务,充分激发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的市场活力。

小微企业须主动增强自身素质

小微企业重视自我赋能、增强自身素质是防范化解风险的重要基础。企业自身既要有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也要培育筹集、管理资金的能力,还要重视企业信用,防止自身风险事件的发生。一要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完善内部管理和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自身财务约束,增强企业运作透明度,为获得融资奠定坚实的基础;二要科学安排融资结构,规范关联交易管理,合理控制负债率和杠杆水平,减少盲目投资和过度担保行为,保持企业流动性处于合理水平;三要强化信用观念,培育以信用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塑造良好的信用形象。企业管理者要加强对金融知识的学习,提升金融素养,培养对企业自身信贷需求和潜在风险的“自知”能力。此外,小微企业不可过分依赖融资发展,而是要着力培养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有效扩大市场份额,形成自我竞争优势,增强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金融机构着力提高风险管控能力

金融机构全面提高对风险的防控意识和识别、处置能力,是防范化解风险的关键环节。商业银行要根据自身的资本和风险管理情况合规开展业务,运用金融科技提高风险管控能力,持续开展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一要完善授信管理机制,通过规范工作流程、优化考核标准等措施确保实现目标。要在利用好优惠政策的同时严格落实监管要求。贷前调查要落到实处,既避免“一刀切”的惜贷,也防止“一窝蜂”的运动式送贷。贷时审查要实施精细化管理,准确识别风险所在,对风险进行有效分类管理。贷后检查的薄弱环节要重点加强,及时对风险做出判断,协调做好不良资产的处置工作。二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效率,系统性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商业银行可以运用金融科技,以大数据获取小微企业信贷信息,识别优质客户,提高小微企业差异化风险定价能力;通过云计算技术和数据实时系统实现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动态监测,预防企业重大经营变动,及时进行风险识别。

切实实施有效的监管

合理适度、行之有效的监管是防范化解风险的重要保障。监管部门既要以严监管防风险,又要以好政策促发展,推动小微企业融资的可持续发展。加强监管力度,对金融机构实施有效的监测分析和监管督导。重点关注商业银行信贷投放、期限结构、产品创新等方面,做到早识别、早发现、早提示、早处置,完善风险预警和突发事件处置机制。特别是对于本次疫情专项资金的使用,要制定明确的标准,督促银行建立严格规范的信贷流程。完善激励政策,增强金融机构发放小微企业贷款的积极性。优化专项检查方式,设置更灵活的贷款支付方式,降低银行合规成本。允许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损失准备在税前计提,落实金融机构加大小微企业贷款的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的政策要求。适当提高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的不良容忍度,简化核销程序,加快核销速度,扩大商业银行自主核销权。落实好尽职免责等监管制度,鼓励商业银行根据自身情况,细化对小微企业授信的尽职免责工作标准。

多主体合力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是有效防控风险的重要抓手,也是金融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小微企业征信难、失信人追责难、逃废债处置难,部分地区司法环境差,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信用风险大。只有各方充分合作,广泛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一要健全企业信用黑名单制度,并依法向征信机构开放,便于金融机构及其利益相关方综合评价企业经营状况、还款能力。二要建立健全小微企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工商、银行、税务、公安等多部门的信息联动,整合小微企业注册登记、生产经营、纳税缴费、劳动用工等非金融信息,提高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完整性,并向金融机构开放。三要加大风险化解力度,通过政银企联动积极化解“两链”风险,关注资金链、担保链引发的连锁反应,全力控制风险蔓延。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