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络创业  网店

时代在技术化,我们在享受物质过剩带来的幸福

01

看完韩国导演李沧东的新作《燃烧》,对三个镜头留下深刻印象。

一是海美的晚霞独舞。

二是Ben的派对哈欠。

三是钟秀的暖棚窥探。

在解释这三个镜头之前,先简单交待一下故事。

打散工的坡州青年钟秀,偶遇做广告模特的高中同学海美,经过短暂的交往,两人发生了关系,随后海美去了北非旅行。

海美从非洲回来,傍上了新男友Ben。Ben很有钱,开跑车,住豪宅,喜欢开派对。海美经常邀请钟秀去参加Ben的聚会。

《燃烧》剧照

有一天海美和Ben突然来访。他们喝红酒,抽大麻,听歌,跳舞。在海美睡着之后,Ben有意无意之中向钟秀透露,他喜欢燃烧暖棚的怪癖,这次来访,就是为了考察附近被他看上了的暖棚。

随后海美失去联系。钟秀一边拼命寻找她,一边留意附近是否有被烧掉的暖棚。钟秀找到Ben询问海美的下落,却发现他已经有了新女友,而且Ben告诉钟秀,暖棚早已按照他的计划烧掉了。

钟秀开始怀疑Ben,并跟踪上他。最后,钟秀发现所有证据都指向Ben是导致海美消失的凶手。钟秀满腔怒火一触即发。

影片改编自村上春树早期短篇小说《烧仓房》。原文只有九千来字,很短但神秘。

该片编剧重新设定了人物角色、故事背景和生活场景,并从福克纳的《烧马棚》中吸收了部分元素,但《烧仓房》中的两大悬疑,海美为什么失踪和Ben是否杀害了海美,仍然保留在影片中。

《燃烧》海美,全钟瑞饰演

02

海美的晚霞之舞,出现在影片中段高潮部分。

为了更好地诠释这个镜头的深意,我们有必要从以下五个维度,系统了解一下海美这个角色。

海美小档案

◎现实层面:广告模特;月光族;卡奴;租住单间;喜欢旅行。

◎精神层面:渴望爱情;渴望自由;渴望过上层阶层幸福生活。

◎性格层面:很迷人、充满活力;“无遮无掩不拘一格的单纯吸引了某类型的人”(摘自村上《烧仓房》原文)。

◎行为层面:表演“剥橘皮”哑剧、饥饿者舞蹈;去阿尔及利亚旅行;一夜情。

◎人物隐喻:“暖棚”、“空气精灵”。

“空气精灵”这个说法来自《烧仓房》原文:“她从唱片架上挑出几张,放在自动转换唱片的唱机上,迈尔斯·迪巴恩的《空气精灵》传到耳畔。”

《燃烧》截图

在片中,李沧东将这段听觉上的文字转换成了海美的晚霞之舞。

借助红酒和大麻的作用力,海美在黄昏阳光中的独舞,像空气精灵般,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美好印象。

导演在解释这个长镜头时表示,他想借助这段独舞表达出海美对自由的憧憬,对自由的渴望。

《不合时宜的人》海报(1961)

这个唯美长镜头,让人想起一部1961的好菜坞老电影——由约翰·休斯顿执导、阿瑟·米勒编剧、玛丽莲·梦露和克拉克·盖博主演的电影《不合时宜的人》中,类似的场景。

在牛仔盖伊和老朋友伊莎贝尔的注视下,梦露饰演的罗斯莲同样跳着舞,同样离开了房子,在黄昏阳光中展现迷人的舞姿,然后同样地半祼着身体陷入昏迷。

或许是致敬,或许是不谋而合:李沧东导演也想将海美塑造成,像米勒笔下罗斯莲那样不合时宜的人,那样无法自由过渡到现代世界的人。

《燃烧》Ben,史蒂文·元饰演

03

Ben是一个“盖茨比”式的角色,英俊斯文,是大多数现代女性趋之若鹜的求偶对象。其形象和做派跟时下流行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挺像。

Ben小档案

◎现实层面:年轻多金;衣着得体;开很好的跑车;住高档小区;搞贸易。

◎精神层面:喜好美食、美酒、美女、大麻;极度厌倦、但又拼命拥抱生活。

◎性格层面:“说话斯斯文文,表情虽不够丰富,但长相基本算是漂亮那类”(摘自村上《烧仓房》原文)。

◎行为层面:随意出国;经常组织派对;喜欢烧暖棚——“大约两个月烧一处仓库”(摘自村上《烧仓房》原文)。

◎人物隐喻:盖茨比;行刑者。

月光族卡奴恋上多金盖茨比,她享受他带来的丰盛的物质生活——Ben的私宴、跑车、派对,经常能看到海美的身影。

《燃烧》剧照

在Ben组织的派对上,海美极力表现夸张的舞姿,以博取富人阶层的欢笑和开心;而钟秀则冷眼旁观,表现出一副格格不入、形同陌路的态度。

原本应该是最用心投入、最享受派对的主人Ben,却在这样的场合,表现出极度的冷淡,极度的厌倦,几次派对,均以他的“哈欠”划上句号。

导演对Ben的“哈欠”进行特写,甚至重复出现——与用反复出现的“自慰”来刻画钟秀一样,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些“哈欠”好像是洞悉《燃烧》影像之谜的密码。一方面,是喜好美食、美酒、美女、跑车、大麻,好像生活每分每秒都充满激情、美好;另一方面,是拼命拥抱生活后而产生的极度厌倦,其实生活中到处弥漫着空虚和冷漠。

《燃烧》钟秀,刘亚仁饰

04

钟秀就是那种被海美“无遮无掩不拘一格的单纯”所吸引的那类型的人。

钟秀小档案

◎现实层面:打零工;开破货车;住父母留下的房子;父亲受审;母亲离开。

◎精神层面:做着作家梦;渴望爱情。

◎性格层面:木讷;寡言。

◎行为层面:一夜情;自慰;照顾海美的猫;喂养奶牛;运动;杀戮。

◎人物隐喻:嗷嗷待宰的奶牛;愤怒的青年。

他爱海美,但他的贫穷阻碍了他的爱;他的爱在Ben的出现之后,在自动收缩,在自动屏蔽,在默默挣扎。

因为他没有Ben那样的跑车,那样的豪宅,那样的斯文,那样的贵气,他不能为海美所渴望的幸福生活买单。

但他真心地关心海美,照顾她的猫,打扫她的房间,为她的一笑一颦,而喜而忧,为她的失踪,辗转难眠。

《燃烧》截图

片中钟秀自从听Ben说过烧暖棚的事之后,他对住处附近的塑料棚仔细查看一遍,又一遍,认真排查了Ben 口中所说的“15钟即可烧垮也无人为之遗憾的”十多处暖棚——即《烧仓房》中的核心隐喻“仓房”:

“我觉得世人好像有很多仓房,都在等我点火去烧。海边孤零零的仓房,田地中间的仓房……反正各种各样的仓房。只消15分钟就烧得一干二净,简直像压根儿不在在那玩艺儿。谁都不伤心。只是……消失而已,忽地。”

在查看的过程中,钟秀也曾刻意凑近双眼,去窥探了暖棚。

他看到了什么?导演故意隐去了,或者说无可奉告。那些伫立在马路边、田野里、荒野中的暖棚,好像一团迷雾。

这些“暖棚”(或“仓房”)就是《燃烧》谜面,也是谜底。

彻底弄明白它们,或许就能透彻理解《燃烧》的内核。

在Ben看来,那些暖房,那些无人问津、即便烧垮也无人为之遗憾的暖房,或许就是像海美——那样“无遮无掩不拘一格的单纯”女孩——是他的猎物,是他寻找刺激、冒险、玩弄的对象。

可在钟秀自己看来,那些紧挨着自己住宅的暖房,他所窥探到的,不就是那个被父母遗弃的自己,不就是自己那空荡荡、什么也没有的虚无内在,不就是自己渴望被怜惜、有人爱、有地方歇脚取暖的心灵象征?

可是在这个世界上唯一曾给过他爱给过他温暖给过他回忆给过他憧憬和眷恋的女人居然给一个有钱的坏家伙像烧暖棚一样被烧掉了!

《燃烧》剧照

05

《燃烧》是李沧东导演的第六部故事长片。

该片自去年在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展映以来,所引发的轰动效应,丝毫不亚于金棕榈奖影片《小偷家族》。

凭借它出色表现,李沧东导演继《密阳》(第2届)和《诗》(第5届)之后,再度荣获[第13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导演奖。

生于1954年的李沧东,今年65岁,在从事电影之前,他的身份是作家。自1997年至2010年,李沧东编剧并执导了《绿鱼》《薄荷糖》《绿洲》《密阳》《诗》等文艺片,为他在亚洲乃至全球赢得了广泛的影响和声誉。

导演李沧东

这部沉寂八年后的回归之作,是他对韩国青年人现状凝视和沉思的结晶。

导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觉得《燃烧》展现的,不仅仅是韩国青年人的现状,也能反映全世界人的生活现状。因为越来越多的人都想成为像Ben这样年轻多金、盖茨比式的人物。”

这是一部到处充满隐喻和象征的杰作。

从角色的隐喻和象征层面来看,喜欢哑剧、舞蹈、旅行的海美,所代表的是美、艺术、自由和真实等人文传统方面的价值和意义。

做着作家梦的钟秀,所代表的是底层青年,以及他们对美和艺术和自由的原始幻想、疯狂渴望和追求。

《燃烧》剧照

而盖茨比式的Ben,所代表的是精英阶层,以及他们所拥有美、艺术和自由,但又在玩弄、亵渎、毁灭它们的虚空和冷漠。

海美所代表青春、美和艺术,是廉价的、忧伤的、被鄙视和被侮辱的;钟秀所代表的追求者和创造者,是饥渴的、贫穷的、被漠视和被伤害的;而Ben所代表的拥有者和饕餮者,是贪婪的、厌倦的、被娇惯和纵容的。

饥饿者一无所有,只能不停地“自慰”;而饕餮者无所不有,还摆出一副厌倦、一副“哈欠”表情。

饕餮者无视饥饿者一无所有之后的渴求、追寻、隐忍和愤怒,而饥饿者痛恨饕餮者所蔑视的、伤害的、拥有的和毁灭的一切。

一边是饕餮者无边深渊般的欲望黑洞。

一边是饥饿者岩浆喷发般的愤怒风暴。

《燃烧》截图

由此在《燃烧》的片尾高潮处,一场酝酿110多分钟的终极怒火从饥饿者体内倾巢而出!

这个强有力的悲剧性结局,证明一个来自韩国文艺青年的愤怒,有权利引起世界的注意!因为钟秀的燃烧——作为饥渴者对饕餮者的满腔怒火——正在遍布在世界每一个角落。

导演李沧东通过观察和深思后告诫我们:这场怒火已经点燃,是时候引起全世界人的注意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