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电子商务

钱三毛:浅析酒店管理架构优化

1、优化管理架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5、盲目裁员使产品质量不断下降。产品价格上不去,人力成本居高不下,于是多数酒店开始降本增效,裁员是其中一招。不少酒店一味裁一线员工,导致了产品与服务质量的不断下滑,企业也进入了恶性循环。

综上所述,我国的酒店业已到了弯道超车的阶段,全行业亏损的局面一下子难以扭转,但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如果深层次探究企业亏损的根本原因,我觉得市场是一方面,更多的是经营管理模式老套,是创新意识跟不上市场的步伐,跟不上新消费群体的需求。归根结底是企业文化不适应市场。企业文化难以突破的瓶颈在于管理架构的优化。“用人、责任制、罚”是企业的法宝。这正是经营管理模式中的核心部分。新观念、新技术、新产品、个性化使企业具有竞争力,也称之谓创新和特色。创新靠人,而经营管理模式的根基是制度,是企业文化。优化管理架构仅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已刻不容缓。我国酒店业市场需求强劲,如果我们能革新,勇于突破一切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那么中国酒店业必将柳暗花明。

案例一,上海外滩英迪格酒店,也许大家仅知道它是个邻里文化主题酒店,其实它在创新经营、管理架构优化方面也独树一帜,使企业高效运营,成本得到有效控制。该酒店184间房,209名员工。2015年营收1.2亿元,人力成本19.7%(含五险一金),GOP率47.9%,中层以上管理员仅20人。该酒店前台增销措施到位,业绩列洲际集团大中华区榜首。

酒店通过精简管理架构后轻装上阵,形成高效的营运局面。国际品牌酒店集团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密切,通过专业的公司为酒店做培训、明查暗访、市场定位、成本控制、亮点设计等项目的服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已是大势所趋。我国酒店业已有35年快速发展的历史,第三方专业机构也在成长并日趋成熟。譬如:杭州的东方网升科技公司旗下几个板块,形成了四大品牌:最佳东方、先之、迈点、乔邦猎头,还有和泰盛典、金钥匙等一批具有专业水准的公司,它们有能力为企业做专业性服务。发达国家的第三方机构已很盛行,我国还没有完全被行业认识。与第三方合作是借力,第三方机构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器。当然,选择时也应谨慎,要了解该公司是否具有真正的专业服务能力。也不一定求大而全,要以“专”为核心,“专”就是专业性。香格里拉酒店集团与20个第三方专业机构合作。我们的本土品牌、单体酒店也应借鉴这种和方法。

4、传统的管理架构导致人力成本过高。酒店近几年来人力成本不断上增,员工薪酬增长是一方面,管理员过多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员工食堂、宿舍、五险一金等各种费用均是上升,而产品价格上不去。餐饮大众化,毛利下调,多数酒店客房价格走下坡。这样就形成了企业收支的不平衡性,饭店全行业亏损也就不难理解。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管理架构优化至少有四个好处:一是减少指令下达的中间环节,避免或失传;二是有利于责任的明确,如果每个部门均有1个人负责,这样就不存在推诿的问题。互相扯皮是因为层级过多且职责不明确的情况下才会发生;三是有利于成本的下降,一个企业管理员如按常规配比较精简的配比要多一倍;四是通过优化管理架构使中层以上管理员产生忧患意识,企业可以在有选择的情况下择优录用,比职业素养,比专业技能,比学习和创新能力,这样就会形成竞争上岗的新局面。

对策与案例

结论

2、管理效率低。由于高星级酒店管理架构和管理员配置存在着臃肿现象,在日常工作中互相扯皮,职责不明确,执行力不强,管理效率不高成为一种常态。

我国著名旅游经济管理专家魏小安指出:“企业要抓住大数据、云技术、互联网、平台这四个要素,运用好这四个要素,企业就有生命力”。通过大数据、云技术可以全面及时了解宾客满意度,成本控制等企业相关信息。而互联网不仅是个的单一功能,应充分利用它的多元优势,尤其是产品的跨界整合。打造平台有难度,利用或借力平台较为容易,平台上有多种资源,第三方机构多数有平台,也拥有资源,未来竞争不仅是企业拥有的创造力和创新力,更是如何提升整合资源以及能否引用新技术的能力。魏教授的四个要素高度概括了酒店业发展之道。四川大学饭店管理系主任李原教授在《创造品质生活是酒店崇高的历史》一文中特别强调了创新是创造酒店品质生活的关键,他从创新形成行业科学的发展方式、发展内力以及培养酒店美好的形象等角度,阐述了创新的多元性、根本性以及可持续性。酒店管理架构优化,实际上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基础,企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也源于“人”这个核心要素。李教授站在行业的高度和广度诠释了企业创新的内涵。

2015年12月19日,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成立了酒店研究院,机关领导、院校学者、行业专家到场。朱承强院长在研究院成立仪式上宣布了研究院的任务及研究领域,我有幸成为受聘的首批27名研究员之一。行业需要院校学者、专家们共同努力,尤其是对市场需求,业态变化性的难点、痛点做系统深入的思考和研究,给业界予正确的引导。本文是笔者通过大量调研形成的,就企业如何优化管理架构谈一些观点与同行探讨。

1、管理层级多。我国四五星级酒店的部门设置基本为八部一室,管理层设置为:董事长、总经理、副总、总助、总监、副总监、部门经理、副经理(助理)、主管、领班、员工。中档酒店(没有星级)的管理员设置普遍较精简,采取复合型办法,岗位职能照常发挥。

现状与弊端

2、案例。

优化管理层,提高用人标准,增加管理员薪酬,形成良性循环的局面,不仅有利于职业经理人超越、健康成长,而且对整个酒店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才保障,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

案例三,杭州西湖国宾馆,占地面积500多亩,房间数170间,该酒店是国宾馆,近几年来业绩骄人,营收超亿元,客房收入占总收入50%以上,平均房价突破1700元。5年前,酒店尝试管理架构优化,打破常规的管理层级,总助兼部门经理,不设副总,不设总监,不设主管,中层以上管理员仅22人。管理员精简没有影响部门职能发挥,八部一室的功能照常体现,论规模,它500多亩地,十几栋楼,体量够大了;讲体制,它是国有企业,;讲负担,它的占地面积大,能耗及成本较独栋型酒店比应明显要高,而实际情况却超常规,该酒店的能耗、人力成本控制得很好,平均房价、GOP率列浙江省之首,成为我国经典案例。

以上三个成功案例有着共同的特征,即管理员少,架构优化。正是因为有了优质高效的管理层,使企业经营管理呈现出良好的局面,业绩与各指标最能说明问题。而那个案例就是由于盲目裁员增加员工的工作负荷,导致员工进一步的流失,服务质量下滑的重要原因也在于此。管理员过多与效率不成正比,裁员增效具有必要性,但是我们应该研究裁员的方向和方法。合理的做法应该是一线,紧缩二线,精简管理员。至于设多少管理员为宜,不可一概而论,应视酒店实际情况,因地制宜。

2015年已经过去,酒店人都觉得很艰辛。市场的竞争,业主的压力,招工难、用工难、管理难,出效益更难。2014年全部星级酒店的利润为亏损59.21个亿。2015年统计数字尚未出笼,我们期待着赵焕焱先生的权威发布,亏损是肯定的,只是多少而已。全国除少数城市的酒店能产生效益外,绝大多数三四线城市的酒店均处于亏损状态。上海酒店业独领。随着今年6月16日迪士尼乐园开业和国家会展中心的进一步发力,上海将成为全国业态优、模式新、特色浓、效益好、竞争力强的标杆。新的一年又开始了,如何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求发展,创新经营管理模式,也许是行业应该共同关注的课题。

案例四,某地一家五星级度假型酒店(国营单体)主管以上管理员70人,该酒店有董事长、总经理、副总、总助、总监、总监助理、部门经理、副经理、主管,配置到位。然而,员工的年流动率超过40%,管理员流动率为零。一方面实施裁员增效,裁的是一线员工,另酒店管理一方面管理员不减反增。周六、日管理员全部休息,现场监管明显缺位,导致企业经营性亏损。这样的企业在全国不一定是个例,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总体看,目前酒店职业经理人责任心是比较强的,也很敬业爱岗,这很难得,但也存在着专业技能和学习力、创新力不够的现象。原因是由于我们这个行业发展太快,几乎每个城市每年都有几家甚至几十家酒店要开业,这给酒店管理层提供了发展的条件,近几年来本土品牌扩张很快,多数国际品牌以委托管理或特许加盟为主,广揽酒店管理业务,广招职业经理人,以至于拔苗助长,使部分管理员处于浮躁状态,频繁跳槽。

3、借力第三方专业机构是趋势

案例二,上海国际饭店是锦旗下酒店,261间房,270名员工,中层以上管理员仅17人,管理架构精简,没有副总,没有总助,总监兼部门经理,运营高效。2015年营收1.48亿元,人力成本占25%,能耗4.6%,GOP率33%。

下面四个案例,其中三个是成功案例,一个是案例。它们中有国际品牌、本土品牌、单体酒店,均是国有企业,值得研究。

3、职级薪酬与效率不同步。在酒店薪酬配置中,一线员工最低,中层管理员是员工的3至6倍,部门正副职之间也会产生相互比较,比较后就会发现正副职工作职能上相差不多,而薪酬相差较多,不平衡心理会随之产生。实践中你管我管大家不管或管不到位的情形比比皆是。管理员过多的企业往往效率不高。这是内在配置所发挥的负效应。源头在于职级、薪酬、分配的不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