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互联网+

分集导演赵曦:《互联网时代》是 “去故事化”的纪录片—互联网时代纪录片1

《崛起》的分集导演赵曦,同时也是中国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在她看来,曾经推崇的纪录片故事化、故事片纪录片化的潮流渐渐势弱,“去故事化”已经成为国际纪录片的趋势。

就是要尽其所能,跨越专业领域的障碍,才能进行总结、抽取,才能把它电视化、大众化、普及化,乃至到达更高一级文化的思考。

导演赵曦,同时也是中国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

赵曦:就我个人的一些,在电视艺术表达上,我个人有所提高。因为纪录片在不同的创作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就像社会风尚时代的变迁。比如从性的纪录片到文化类再到原生态讲故事的纪录片。

赵曦:没错,专业性很强。我有10年纪录片的创作经验,现在的专业是研究纪录片。就我的创作和研究经验而言,过去大部分的纪录片,包括央视纪录片频道,大多局限于社会人文领域,因为这个领域与我们既有的知识和社会常识有较大的关联性。

我们如果依附过去的,贴着故事的脉络走,画面节奏相对较慢,达不到这么高的剪辑率。进入“去故事化”阶段之后,解说词在说一个故事,但画面未必要跟着这个故事走,可以给观众一个意向性的画面,在听解说词的时候,在视觉上也感受到了画面的冲击。同一时间,拥有两个层面的信息流。

澎湃新闻:有时还有带着任务。

8月28日上午,澎湃新闻在专访赵曦,她回顾了创作《互联网时代》的“”过程。

互联网是一个技术的文明,同时也横切我们所有的社会领域,包括金融领域、经济领域,乃至我们的、情感还有价值观等等,每一集都有不同的侧重点。

央视财经频道的纪录片,比较有自己的特点。它经常会要用人文思考去关照别的领域。从之前的《大国崛起》,到《公司的力量》和《华尔街》,作为经济领域的纪录片,专业性慢慢增强。像这样用社会领域的方式关注其他的领域,再电视化,比表达既有的社会人文领域要难。

我有一个不恰当的定义,这是人文化的纪录片。我们电视的文化人,他一般以既有的经验和知识结构,表达文化领域的东西,他对专业领域,整个大的社会的宏观的发展,时代的脉搏,这几个方面的把控相对而说弱一些。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个别纪录片可以把时代的理论电视化,但这只是凤毛麟角。

澎湃新闻:《互联网时代》对之后纪录片的拍摄手法、选题角度有没有可以参考的价值?

赵曦:做这种专业性很强的选题,最起码的要熟悉这个领域。进入这个摄制组后,我参加了一百多场的专业研讨会,看了几十本书。掌握了互联网的基础知识和发展脉络,其次,在里面抽取出你可能要负责的这部分主题,再学习与之相关联的其他领域的专业知识。掌握之后,才能有哲学的思辨和文学的。

我导演的第五集《崛起》讲述的是新闻变革,涉及个人崛起和个人价值的实现。所以我们要研究新闻史,比如国际报业协会、大百科全书网站,这些涉及新闻史的资料和网站都要查询。为了找到某位美国学者,我发动所有的美国朋友,后来知道了他奶奶的邮箱,他伯父的邮箱、爸爸的邮箱,但是还没有联系到他。

我认为,“去故事化”是国际纪录片在剪辑和艺术表达上的趋势。(原标题:分集导演赵曦:《互联网时代》是“去故事化”的纪录片)

赵曦:对。目前中国的电视人,会做一些历史人文,再进步一些的选题涉及社会现实,比如关照弱势的命运。对社会的现象、时代脉络的把握、宏观思想的把握,相对来说少一点。

赵曦:谈下我自己的思考,不一定正确。我觉得中国和国外纪录片的差异在于中国的文人思维。他们一开始就有文以载道的感。纵观国外的纪录片发展史,的相对的纪录片,体现的价值体系是、认知、科学,反观中国纪录片,价值体系体现的是、责任。

现在,要求有高密度的剪辑率,《互联网时代》就有这个特点,时长50分钟的片子剪辑率(剪辑率:单位时间内镜头个数的多少)达到了819左右。比如《舌尖上的中国》,每集时长50分钟的片子,剪辑率达到800到1200。

中国的纪录片,比如《话说长江》,大多表达自己的人文情怀,很少做一些思考。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有了这样的思考,之后《大国崛起》就做得很好。国外的纪录片,表达的是认知和的思考。目前,以央视纪录片频道为代表的中国纪录片,做的都是历史人文领域,更强调人文情怀,产生共鸣。

澎湃新闻:因为题材的专业性,在摄制《互联网时代》过程中有没有到困难?

澎湃新闻: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专业性强的纪录片选题偏少?是拍摄手法、电视语言不适合表达?还是大家对这方面的选题有什么样的忌惮?

大型纪录片《互联网时代》今晚(8月29日)将第五集《崛起》。

澎湃新闻:如何克服这种专业壁垒呢?

之前有一句纪录片研究的名言是说,纪录片要故事化,故事片要纪录片化。每部纪录片都有一个故事脉络,基本是靠故事来编织纪录片的结构。现在,有一类纪录片已经进入了“去故事化”阶段。

赵曦:有一个时代是这样的。纪录片复苏的时候叫文化纪录片,比如《话说黄河》《话说长河》《泰山》等,主要是祖国的山川大河,之后的选题也渐渐日常化,但是对一些宏观的脉络,我觉得在这方面把握相对来说弱一点。《互联网时代》这点还是做得挺好的。

澎湃新闻:所以,选择何种主题的纪录片,与从业者的视角和个人素养有关?

【对话】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