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互联网+

治标不治本还是虚有其表 论“无接触”理念实行彻底与否

  最近经常会想,疫情除了病痛和损失之外,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应急经验还是预防意识又或者人性觉醒?或许还会有人说,在疫情的影响下,我们开始探索并找到切实可行的防护方式,这是思想进阶。虽然不想泼大家冷水,可我还是想说,你们确定这不是对疫情的妥协吗?

  不出门、不聚集、戴口罩、无接触等等方式,我们一一来说。首先来说“不出门”,事实证明这是一件非常难的事,为了生计为了生活,我们必定要走出家门;“不聚集”,这一做法属于可控范围,但随着复工恢复,公共场所聚集也是不争的事实;“戴口罩”,显然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意义的防护方法;最后来说说我眼中的“无接触”,坦白说这就是一个“打着防护幌子的骗局”,因为“无接触”并没有做到足够彻底。

“无接触”究竟是什么?

  从字面来看,“无接触”就是人与人保持距离,不发生肢体交流。这一措施在快递及外卖配送行业颇有体现,如美团外卖为降低人与人之间交叉感染的几率,率先推出“无接触配送”。无接触配送是指将商品放置到指定位置,如公司前台、家门口,通过减少面对面接触,保障用户和骑手在收餐环节的安全。随后,闪送等服务也陆续跟进并上线“无接触配送”服务。


  后来,“无接触”理念更加深入地走进生活,于是我们又看到了无接触招聘等现象。电梯里开始设有棉签和纸巾,供人们选择楼层时使用。也有些电梯中会使用保鲜膜覆盖在按键上,但其实我觉得这并没有什么意义。如果人们都不佩戴手套,那这层保鲜膜不会起到任何作用。

现实与理想状态下的“无接触”仍有很远的距离。

  其实很简单,理想化的“无接触”就是每个人都以自己为中心与外界事物进行隔绝,全程没有肌肤碰触、没有交集。想来也会觉得这是非常安全的防护方式。但别忘了,现实距离理想差着十万八千里。从我们的现实生活来看,除了人人都会佩戴口罩外,很少会有人戴手套,所以在开门、按电梯、待人接物时,“无接触”还有意义吗?

  再来说一个我亲眼所见的例子,前不久我发现小区电梯按键被附上了一层保鲜膜,当时我还和很多人称赞了小区物业的这个做法。然而,过了一段时间保鲜膜不是被戳破就是消失不见。那如此,还有什么意义吗?所以,我们在外出的时候,还是戴上手套比较保险。虽然现在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我们的生活也相对稳定,但目前阶段仍不可松懈。准确地讲,病毒就像潜在的敌人,敌暗我明,既然找不到其他办法,那就只有尽全力自保。如果外界无法保障“无接触”,那就凭借自身贯彻落实,进行到底。


  此外,我还特别想要说一下外卖、快递的“无接触服务”。由于现在很多小区采取封闭式管理政策,外卖小哥及快递员无法进出小区,他们只能将物品放置在小区外的某个固定地点,再由收件人自行前往取件。最理想的“无接触”状态是,取件时我们不会与快递小哥面对面,这也会大大降低交叉感染几率。但现实是,虽然有的小区外会设立货架以供暂存物品,但却难以支撑如今的物品数量。而且,无人看管货品会不会丢?丢了谁负责?所以现在大部分小区取快递的模式就是在小区外设立固定摊位,收件人凭通知前往指定地点领取。这样一来,我们还是会与快递员面对面。那么,说好的“无接触”又从何而来呢?


  为了增强论题的客观性,我特地询问了身边的几个朋友,他们都认为“无接触”实行的并不彻底。主要都围绕在取快递上,的确除了不能送进小区,与以前的模式并无差异。相反,不但少了便利,还更加麻烦,可见人们在“无接触”的固有概念下已经走进了误区。



“无接触”无法彻底实行,我们还能否好好保护自己?

  在我看来,将保护自己寄托于外界,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思维。外界环境复杂,有太多必须考虑的问题,所以很多方法实行起来就会存在困难,也无法达到最理想的状态,这也是“无接触”目前所呈现出的问题。再举一个生活化的例子,复工之后,种种迹象都显示出人们对于防疫的态度有所懈怠,更甚还有人出游旅行。这个时候就要考虑防护根本了,如果每个人都十分自觉小心,是不是会安全很多呢?


  但话说回来,其实不是外界不可以来,只是条件不允许罢了。我在微博上看到过很多“无接触按钮电梯”,如人工智能无接触电梯。但想也知道此类产品造价极高,而且工程较大。所以万事靠别人不如靠自己。


  戴口罩也好,戴手套也好,不仅能更好地保护自己,也会让旁人更安心。既然外界复杂多变,那就自行拉开与外界的距离,避免直接接触。如今,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用品已逐渐恢复正常供货,给个人防护工作带来保障。所以,为什么还要抱着侥幸心理呢?给自己多增加一层防护,就会给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多增添一份保障。

小编如何做?

  刚复工那两周,为了避开地铁人群,我和朋友租车上班。虽然可行,但却不是长久选择。最近,我开始乘坐地铁、公交,感受就是人不多但也不少,这样肯定是避免不了接触。于是,我放下了不久前的侥幸心理,戴上手套、护目镜。总之,要抱着万分之一的考虑去守护安全。

写在最后

  我不否认“无接触”的初衷,但我不看好现实中的“无接触”,当下我们所接触到的“无接触”大多是华而不实的框架,对我们并没有很大帮助。尽管如此,防疫行动也要继续下去,换个方向严于律己。说到底,要求他人、要求外界,不如严格要求自己。


  事实上,“无接触”就是隔开人与人的距离,可能大多数人只看到它表面的含义,却没领悟到更深层次的暗示。“无接触”让我感觉到冷漠,大概是以前从未想过,“人类”会成为“人类”的敌人。我们都知道疫情会过去,但是何时过去,要失去多少才能度过却没有人知道。所以,疫情不应该只给我们带来病痛与损失,还应有彻底地觉醒。如果这一切都没发生......那该多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