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互联网创业

【港澳青年创业汇】乡村也是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的大舞台——开平3名香港大学生创业的启

  2016年,罗伟特、梁立锋、谭慧敏3名香港青年大学生,选择“鱼菜共生”项目作为大四社会实践内容,到广东考察了东莞、珠海、中山和江门等地,最后选择了准入门槛低、设施设备全的江门开平农业科技园。鱼菜共生,简单来说就是把高密度养鱼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作为营养液种植蔬菜,这种蔬菜在香港市场很受欢迎,能卖60-70元一斤。经过3年实验,项目团队掌握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有4项国家发明专利通过实质审查,3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中有2项已获授权,还有10项专利待申请。他们成立了广东天菜农业有限公司,已获得520万港元香港天使投资,计划在1200平米大棚建成后投入规模生产,并已与City Super、TASTE等多家香港知名超市建立联系,为蔬菜供港做好了充分准备。

  三人的基本情况:罗伟特为项目负责人,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系,先后于美国南加州大学马歇尔商学院和英国牛津大学留学,曾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于2016年获香港特区政府委任为龙传基金会董事(基金会主要是培养华人青年领袖,促进香港青年与内地交流)。梁立锋负责生产管理和设备的研发,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曾赴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留学。谭慧敏为项目市场营销负责人,毕业于香港树仁大学新闻及传理系,先后任职于“大中华青年在线、香港群青会和香港网络新媒体《线报》。

  三人在香港读中学和大学的时候,就积极响应特区政府“有机耕作转型计划”,追随纽约、悉尼等国际大都市的潮流,坚持开展“天台农业”试验,尝试在寸土寸金的香港做“城市农夫”。大学毕业后,他们苦于在香港难以找到一块100平米的大棚,而且租金奇高,就搜索我省各市农业局网站,逐一打电话并实地考察。在江门开平实验初期,由于创业资金有限,所有事都要亲力亲为,挑战了很多以前想都没有想过的事情。3名年轻人学会了捞水泥、砌砖墙、接电线、装水管、通水渠、焊支架、铲猪粪等基本农务工作。出乎意料的是,到了开平3个月也没能种出一棵像样的蔬菜。他们总结,鱼菜共生技术需要长期的基础实验和数据累积。于是沉下心开展大量基础实验,包括探索鱼和蔬菜的比例、益生菌的培养、水处理技术、种植技术等等。为了统计连续的实验数据,他们晚上每两小时就要起床一次;在夏天为了测量系统耐受高温的能力,在39度高温的温室里面坚持实验,结果都中暑了;为了收集自然苍蝇的幼虫,他们从肉菜市场上收集鱼下脚料,然后研究蝇蛆的养殖技术;由于资金有限,要自己用铲子挖池,但因用力不当扭伤身体,互相帮忙贴膏药。梁立锋是学校里的“校草”,长得斯文白净,在创业期间主要负责系统设计和搭建,被晒得一身黑黝黝。谭慧敏是团队中的女孩子,做事细心、有条理,主要负责数据的测量、蝇蛆的培养和发酵粪便等工作。就这样,三名香港大学生在200平方米的大棚里坚持了三年。

  鱼菜共生技术在美国和澳洲已有先驱,国内也有少数模仿外国技术开展的生产,但却没有自己的技术方案和知识产权。由于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环境、气候和种养殖品种,这使得国外的生产模式和数据并不能简单搬到国内。正因为看中了可观的市场前景,从2016年5月起,三名香港大学生克服远离父母亲朋、条件艰苦恶劣等重重困难,坚持探索出了适合国内条件而且有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鱼菜共生有机蔬菜种植方案。期间,罗伟特的父母3次过来给他们打包行李,硬要他们返回香港,但他们都咬咬牙坚持了下来,终于走到了产品上市前期。

  三名香港大学生还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联谊粤港两地青年和爱国爱港学校与内地交流,推介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发挥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在交流推广方面,吸引了香港科技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五邑大学、香港香岛中学、香港培侨中学、江门市培英小学等院校的师生前来参观学习,累计交流人数超过1500人次;邀请香港科技大学工学院商启教授及40名来自中国香港、德国、英国、荷兰等地的学生前来开展学术交流。在社会公益方面,三名香港大学生先后参加由香港青年协会、香港杰出学生协会、香港群青会、香港永恒教育基金会等机构举办的青年交流、青年领袖训练、义教、扶贫等活动,连续多次担任“江门市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科普集市活动”及“江门市农作物新品种春季展示会”志愿者。他们的创业事迹分别获中央电视台、香港文汇报、香港凤凰卫视、日本放送协会(NHK)等传煤报道,故事被制作成特辑置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粤港澳大湾区网页。

  一是放宽科研准入门槛。支持三名非农业专业、缺乏资金、不掌握基础技术、没有基础研究成果、非企业的香港青年大学生以团队名义进驻基地,开展为期半年的项目研究,并提供全方位、全过程跟踪帮助。在半年期限到期,仍无任何研究成果的情况下,江门开平市继续全力支持该团队开展“鱼菜共生”项目。还让三位香港青年免费住宿在农业科技创新中心。

  二是免费提供“硬件”支撑。一直为其免费提供200平方米智能温室、实验检测设备用于项目研究,并免除全部水电费。2017年,受强台风“天鸽”袭击,项目实验使用的智能温室遭到严重损毁,开平市无偿修复,并再提供200平方米的智能温室供该团队使用,保证项目进度不受影响。目前正准备免费为该团队提供1200平方米智能温室,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争取在2020年实现批量生产。

  三是多方位落实“软件”支持。安排专人沟通对接,“鱼菜共生”项目团队仅用一个工作日就完成了外资公司注册工作。安排专业农业技术人员指导,协助解决育苗、气雾栽培等农业技术问题,并邀请团队参加江门农博会等行业交流活动。主动上门讲解港澳人员创业创新扶持政策,项目至今获得2016年和2017年江门“市长机动基金”各5万元和2019年江门“农业强市专项资金”20万元资助(团队仅接受了第一笔5万元资金资助,考虑到香港投资方资金充足而婉拒了25万元资金资助)。

  这个项目不但经济效益前景可期,而且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给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启示:第一,乡村振兴可以是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的大舞台。香港青年在信息、市场、商业教育、科研支撑等方面具有优势,但是缺乏农业生产空间,我省乡村空间广阔,农业生产资源、文化资源、休闲旅游资源丰裕,完全可以成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的大舞台。建议我省在制定政策支持港澳青年在粤创新创业时,把投身乡村振兴作为一个重要方面来考虑,在科研支持、创业辅导、财税政策等方面给予城市创业同等的待遇。第二,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很重要。江门开平农业科技园有2200多亩地,有大棚、实验设备等硬件设施,为项目孵化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农业创业的风险更大、周期更长,大学生往往缺乏资金和经验积累,如果没有足够的条件支撑,难以迈过最初几步。建议依托我省现有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科技中心等,为港澳青年投身乡村创新创业搭建平合,形成“科研一孵化一投资一加速”的服务体系。第三,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很重要。港澳青年投身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很难马上产生税收和GDP,往往还需要硬件软件的扶持,很多技术改良和方法革新也够不上科研成果的资助门槛,因而需要当地党委政府提高站位,真正从推动乡村振兴、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高度去重视和支持。鉴于港澳青年到我省乡村创新创业的还不多,建议全省各市特别是珠三角城市各遴选若干港澳青年团队,从人才、资金、科研、用地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提高初创成功率。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