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互联网创业

王一鳴:向著第一個百年目標奮勇前進2016年2月1日

“十三五”規劃是向第一個百年目標沖刺的最后一個五年規劃。五中全會制定的《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是今后五年的行動綱領。習總指出,“十三五”規劃是具有特殊意義的五年規劃,要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編制出一個耳目一新、實用管用的規劃。可以說,《建議》充分體現了“耳目一新、實用管用”這八個字的要求。

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開放發展解決的是發展內外聯動問題。堅持開放發展,才能贏得經濟發展和國際競爭的主動。《建議》從6個方面闡述了開放發展的著力點,包括完善對外開放戰略布局,形成對外開放新體制,推進“一帶一”建設,深化內地和港澳、大陸和台灣地區合作發展,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積極承擔國際責任和義務。

(四)堅持開放發展

第一,實行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十三五”在繼續實行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的基礎上,水資源和建設用地也要實行總量和強度雙控,作為約束性指標。要研究建立雙控的市場化機制,建立預算管理制度、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更多用市場手段實現雙控目標。

要加快落實中央確定的使1億左右農民工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定居落戶的目標。這1億人能夠落戶,就會釋放出巨大的勞動熱情。他們轉化為城市居民,享受跟城市居民相同的待遇,就會釋放出新的消費需求。他們在就業地落戶,就會形成買房或長期租房的預期和需求,促進房地產去庫存。還有利於改善勞動力供給,穩定企業的工資成本。

黨的作做出了我國發展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的重大判斷。當前,國內外環境深刻變化,戰略機遇期的內涵也在發生變化。《建議》提出,要准確把握重要戰略機遇期內涵的深刻變化。我體會,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十二五”時期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五年

習總在《建議》的說明中強調,制定“十三五”規劃必須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全面深刻認識新常態,才能更好地制定“十三五”規劃。新常態表現為速度變化、結構調整、動力轉換。

一、制定“十三五”規劃的背景

(二)“十三五”規劃是我國發展進入新常態的第一個五年規劃

(二)堅持協調發展

(二)我國有條件保持中高速增長

習總在《建議》的說明中提到,必須緊緊扭住存在的短版,在補齊短版上用力。比如農村七千萬貧困人口仍未脫貧,老少邊窮地區發展仍然滯后,特殊困難群體仍然較多,人居環境質量仍待改善,國民素質仍待提升,這些都是短版。在此可以做一些分析。

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共享發展要解決的是社會公平正義問題。《建議》提出“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這也是一個新的,就是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由人民共享,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建議》從8個方面闡明了共享發展的主要任務,包括增加公共服務供給,實施脫貧攻堅工程,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就業創業,縮小收入差距,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促進人口均衡發展。

《建議》有關民生的戰略、工程、行動、計劃也是最多的,比如,提出了實施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實施食品安全戰略、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實施脫貧攻堅工程﹔落實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和創業引領計劃、實施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全民參保計劃﹔開展貧困家庭子女、未升學初高中畢業生、農民工、失業人員和轉崗職工、退役軍人免費接受職業培訓行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等。

(五)堅持共享發展

第六,深化是提升創新資源效率的關鍵。目前在創新領域還在發揮相當程度的主導作用,這種體制在目標模式技術線是明確的情況下是可行的。但是,現在很多領域目標模式和技術線根本就不清晰,在這種情況下需要企業去試錯。如果包辦的話,集中資源一旦砸錯了就全局皆輸,也是嚴重的資源浪費。這就要求調整與市場的關系,在更大程度上發揮市場主體的作用,激發市場主體在不斷試錯中找准創新方向。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發展要解決的是發展的動力問題。為什麼要把創新發展放在首位?因為我國同發達國家科技經濟實力差距主要體現在創新能力上。現在,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如果跟不上,在新一輪競爭中就會處於下風。新的科技和產業變革,表現為制造模式、服務業態都在發生新的變化。工業領域的工業4.0和智能制造,就是新的制造方式。工業后,傳統制造的特征是標准化、規模化、集中化。為什麼要標准化,沒有標准就不能批量化生產。為什麼要規模化,沒有規模就沒有效益。為什麼要集中化,集中才能降低物流成本和交易成本。新的制造方式特征是個性化、定制化、分散化,與傳統制造方式完全不同。

(三)准確把握戰略機遇期內涵的深刻變化

用新的發展引領發展,是《建議》最大的特色。習總在《建議》的說明中指出,發展是發展行動的先導,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的東西,是發展思、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可以說,五大發展是《建議》的靈魂。《建議》提出五大發展,不是憑空得來的,而是針對我國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來的,是總結中國特色發展實踐的重大理論創新。

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綠色發展要解決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問題。習總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就是說綠色創造價值,綠色也是財富,《建議》提出了“綠色富國、綠色惠民”。我們應該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建議》強調,樹立和落實這五大發展,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為什麼這麼說?這就在於發展是否對頭從根本上決定著發展的成效乃至成敗。發展是在發展實踐中不斷演進的。開放初期,同志說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發展是硬道理,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關鍵。隨著實踐的發展,我們黨提出要科學發展,到現在提出五大發展,都是對發展實踐和規律的總結。樹立新的發展,就是要開拓發展的新境界,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發展理論,開辟有中國特色的發展道。傳統的發展經濟學教科書的案例都是以拉美或者東南亞一些國家的,而過去30多年,世界上發展最快的是中國,中國就是最好的教科書。我們要總結中國特色的發展理論,形成特色的發展經濟學。

二是結構調整的陣痛期。參照國際經驗,可以看到日本、韓國都經歷過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在這個過程中都有一個拐點性變化。日本1969年出現拐點,1973年石油危機后高速增長就結束了。韓國1988年出現拐點,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后也結束高速增長了。找到這個拐點有什麼意義呢?我們會發現市場需求明顯變化。從日本和韓國的經驗看,拐點后,日本和韓國人均鋼材消費量增速基本上在零增長線上波動,市場需求不再擴張了,鋼鐵產業規模在這個階段開始達到峰值。用電量方面,拐點后,日本和韓國用電量的增速都出現了大幅回落,我國當前也出現了這種狀況,特別是工業用電,很長時間都是負增長,負荷大幅下降,這表明電力需求在發生變化。再看汽車,拐點后,日本和韓國汽車保有量增速也出現了大幅回落,這也是市場需求的變化。我國現在汽車人均每千人已經達到100輛,增速也在大幅下降。

從全球看,新一輪科技的特征:一是新一代信息技術進入新一輪創新浪潮,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3D打印,對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產生性影響。二是新能源技術取得重大進展,發電效率提高,成本降低,預計到2025年,太陽能的平准化電力成本將繼續下降60%-65%,風電將下降25%-30%。三是生物技術進入產業化階段,比如基因測序技術正以比“摩爾定律”更快的速度發展,基因醫療和基因藥物正在成為一個新興的產業領域。四是新材料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比如石墨烯,預計到2025年左右,石墨烯將成為繼硅材料后的新一代信息基礎材料。五是機器人和智能制造技術突飛猛進,現在我國是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也是最大的機器人進口國,工業機器人廣泛應用正在滲透到各個領域。

什麼叫創新?熊彼特有一個闡述,叫“創造性毀滅”。大家現在都在用數碼相機,數碼技術誰發明的?柯達。柯達現在到哪去了?毀滅了。柯達發明了數碼技術提交到董事會,董事會兩種意見,一種是成立一個獨立的事業部,另一種意見是把它封存起來。為什麼要封存?因為柯達膠片銷售太好了。結果柯達很快就毀滅了。我們現在號稱世界第一制造大國,如果跟不上產業變革的步伐,很多已經形成的制造能力和技術線就有被淘汰的風險,一些設備就可能變成廢銅爛鐵。

第三,創新要激發千千萬市場的活力。要樹立企業家、創新者是英雄的社會氛圍,給予足夠的物質激勵。國外很多企業研發人員的收入比高管高。

如何認識經濟增速放緩呢?我們經常用的一句話叫周期性因素和結構性因素的疊加。但應該說結構性因素才是主要矛盾。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有周期性因素,有需求變化的因素,但根本上是結構性問題。比如,當前經濟下行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工業增速下滑,產業結構不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原有的需求已經趨於飽和,但是供給還是原來的結構,部分行業出現了嚴重的產能過剩,特別是上業,鋼鐵、煤炭、石化、有色、建材這五大行業利潤下降超過40%。歸納起來,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表面上是有效需求不足,但根本上是有效供給不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繼續擴大投資規模去拉升速度,盡管短時間會有作用,但邊際效用已經明顯遞減。

由此可見,我國很多產業的產能相對於市場需求來說已經達到上限或已接近上限。今后一個時期,制造業大規模擴張的條件將發生變化,在國內外市場需求變化情況下,制造業面臨產能過剩的壓力。過剩產能若得不到出清,結構調整就很難推進。從某種意義上說,過剩產能也是“腫瘤”,必須進行外科手術。

第一,利用全球化深入發展帶動我國發展的條件深刻變化。入世后我們分享了全球化紅利。美國現在要另起爐灶,推動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和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關系協定(TTIP)談判,意欲重構國際經貿規則。國際分工正在面臨新的洗牌,過去美歐消費、中國生產、發展中國家提供能源資源的分工關系發生變化,發達國家再工業化,發展中國家加快工業化,我國隻有立足於增強內生動力和國際競爭力來實現發展。第二,利用國際市場擴張增加出口的條件發生深刻變化。過去一個時期,全球貿易增長都是世界經濟增長的2-3倍,但是2012年以后,國際貿易增速低於全球經濟增速。2015年,世貿組織預測全球外貿增長2.8%,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經濟增長3.1%。2015年我國進出口貿易增長預期目標是6%,前10個月還是負增長。全球需求和貿易增長乏力,我國必須把發展的立足點更多放在國內,更多依靠擴大內需帶動經濟增長。第三,利用國內市場缺口擴大需求拉動經濟增長的條件深刻變化。國內傳統產業需求趨於飽合,“住”和“行”主導的需求正在向多樣化、高端化、服務化轉換。目前,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工業品價格持續回落,企業效益仍在下滑,這些問題把主要是供給結構不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擴大投資的邊際效應明顯遞減。第四,利用原有低成本比較優勢的條件深刻變化。我國要素成本在快速上升,低成本優勢逐步減弱,有些成本不僅高於其他中等收入國家,甚至高於高收入國家了。一方面產能過剩,另一方面成本進一步提高,企業兩頭受到擠壓,削弱了企業特別是實體經濟企業的盈利能力。

第七,到國際市場汪洋大海搏擊才能增強競爭力。在小河裡面游泳,永遠成不了國際一流,到大海搏擊才能增強競爭力。要進一步放鬆管制,簡化程序,激勵企業到海外建立研發中心的政策,以充分有效地利用國外科技資源。在一些關鍵領域進一步加強國際科技合作。

《建議》強調,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的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並從七個方面勾勒了未來五年創新發展的線圖,包括培育發展新動力,拓展發展新空間,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構建產業新體系,構建發展新體制,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方式。

盡管面臨各種各樣的挑戰,但我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空間大的基本特質沒有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保持中高速增長仍具有條件。

一是國內市場潛力巨大。隨著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居民購買力正在加速擴大,國內市場的總體規模將加速擴大,消費率將逐步進入上升通道。這從我國出境旅游的境外消費就可窺其一斑。2014年我國出境旅游人數超過1億人,境外消費超過1萬億元,人均超過1萬元。特別是隨著中等收入群體的快速成長,醫療保健、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娛樂服務等服務型和發展型消費比重逐步上升,網絡消費、信息消費等新興消費不斷興起,將成為經濟持續發展的新動力。二是人力資本提升空間巨大。教育投入佔國內生產總值超過4%。由於家庭規模縮小,家庭對教育的投入已經成為家庭最大支出。我國每年畢業大學生700萬以上,受過中等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的畢業生600萬以上,海外歸國留學人員將達到30萬以上,城市25-34歲年齡段人口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已達到34%,接近OECD國家的平均水平,為傳統意義上的中低端人口數量紅利向中高端人才質量紅利轉換、推動經濟邁向中高端水平創造了條件。三是科技創新能力正在提升。近年來,我國科技投入明顯增長,科技創新能力大幅提升。2014年研發(R&D)經費支出達到13400億元,佔P的比重2.09%,超過歐盟平均水平,也超過英國當年研發投入,其中企業佔76%,這些都是標志性的。在基礎研究領域取得一系列前沿性,比如高速計算機、載人航天、核物理等。在產業領域,高鐵、核電、高壓輸變電、移動通信、家電等領域進入國際前沿。四是城鎮化還有很大空間。2014年,我國城鎮常住人口7.49億人城鎮化率為54.77%,略高於世界平均水平,但仍明顯低於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相近的國家和地區,預示著未來我國城鎮化潛力十分巨大。“十三五”時期,我國城鎮化水平將突破60%,城鎮化可以創造出城鎮基礎設施和住宅建設等巨大的投資需求,以及農村轉移人口市民化而形成的巨大消費需求,並對經濟增長形成強勁的拉動作用。五是區域回旋空間大。我國作為一個區域差異較大的國家,客觀上也形成了要素和產業發展的互補性,增大了我國經濟增長的回旋空間,有的地區減速了,有的地區卻提速了。2015年前三季度P增速第一是重慶,第二是貴州,全在西部。重慶現在成了最大的筆記本電腦生產,重慶的汽車產量也是全國第一。沿海地區失去比較優勢的產業還可以向內地轉移,使產業的生命周期得以明顯拉長。這種特有的回旋空間,使低成本的比較優勢可以通過國內產業轉移而繼續保持,並使各區域在不同產業層次上發揮動態比較優勢。六是的社會共識。深化將有效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貢獻,從而保持經濟增長的動力。雖然相對於以往時期,受“利益格局更加復雜多樣”的牽制,的推進將更加艱難,但的潛力依然巨大。往往是問題了才能喚醒的決心,現在經濟增速放緩,各種矛盾和問題水落石出,才會形成的共識。

三是動力轉換的關鍵期。過去一個時期,經濟增長的動力主要來自於資源和要素的大規模、高強度投入,現在投入條件發生變化,勞動力投入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而放緩,土地和資源的供需形勢發生變化,環境的約束持續強化,企業的生產成本包括環境成本快速提高,這就需要轉換動力。市場需求也發生變化。過去一個時期,是以“住、行”為主導的需求拉動增長。比如,房地產投資2000-2013年年均增長24%,2015年前三季度增長2.6%。汽車過去十年年均增長17.9%,2015年前三季度下降0.9%。房地產關聯的鋼鐵、建材、水泥、玻璃、建筑機械等,汽車關聯的汽車電子、輪胎、玻璃、橡膠等,市場需求也在深刻變化。而短期內還很難找到像房地產、汽車這樣體量相當、帶動作用相近的產業板塊。我們正處在新舊動力轉換交替、青黃不接的時期。新舊動力長期並存可能是新常態的一個基本特征。我們還要繼續發揮好舊動力的作用,通過技術、資產重組、出清過剩產能、清理“僵尸企業”,讓舊動力煥發青春。同時,要加快培育新動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在結構性中重構微觀基礎,激發企業的內在活力。

結構調整的方向是提質增效升級。升級的內涵就是提升產業價值鏈,提升產品附加值。這個時候,企業面臨的最大瓶頸制約是研發和創新能力。按有關統計,我國近85%的規模以上企業沒有研發活動。《建議》提出要把創新作為發展的第一動力,這也是針對我國發展中最大的瓶頸提出來的。制造業向中高端水平邁進已勢在必行,產業發展模式要從過去鋪攤子為主轉向上台階為主,而最關鍵的是研發和創新能力要上一個大台階。“十三五”時期是結構調整的窗口期,面對嚴重的產能過剩、利潤的大幅下滑,再不進行結構性調整,一再遲疑和等待,就會喪失窗口期的寶貴機會,就會耗盡過去積累的資源。有人說如果調結構,速度可能會下來。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勇氣,退一步、進兩步,為更長期、更健康、更可持續的發展創造條件。

第一,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建議》並沒有提到“十三五”年均增速要達到多少,但提出“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要實現這個預期目標,今后五年經濟增長年均必須在6.5%以上,6.5%的增長率是個底線。衡量城鄉居民收入,現在有三個指標,一是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二是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三是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用哪個指標?是分開算?還是合在一起?這都要在制定“十三五”規劃中來明確。需要強調的是,保持中高速增長難度並不小。2015年預期目標7%,大家覺得壓力很大。現在對未來五年的經濟潛在增長率預測多數都在6%到7%之間。所以今后要在7%以上,可能性較小,難度也很大。基數大了,要達到7%以上增速,增量就很大。2014年我國經濟增量相當於一個中等規模經濟體,再要7%以上的速度難度會很大。更重要的我們現在有很多約束條件。比如企業的負債率很高,超過美國和歐盟的平均水平,原因是企業股權融資和直接融資比例低,主要是間接融資。同時,地方的負債率也很高。這都是約束條件。要保持更高的速度,就要增加投入,那就要增加負債,怎麼取得平衡呢?高負債積累的風險也在上升。現在銀行的壞賬率、不良率在上升,企業債、公司債、中期票據違約事件開始顯現,這些都是約束條件。

第二,創新要以需求為導向才能真正獲得生命力。需求就是創新方向,創新就是在試錯過程中發現和找准需求,然后從現實和未來需求出發,開展科學研究和產業化活動的過程。比如,美國思科公司在所涉及的18個領域中有12個領域處於全球第一,最為重要的原因就是成功把握住了市場需求變化帶來的機會,思科的三種創新模式,即自主創新、並購創新和合作創新,為什麼要這樣做?就是要跟上市場需求變化。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強調的不只是“小康”,更重要的是“全面”。通常很容易將“小康”理解為經濟指標,隻要經濟總量和城鄉居民收入翻一番,就實現全面小康了,但如果到2020年我們在總量和速度上完成了目標,而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更加嚴重,就算不上是全面建成小康。第一,全面小康,覆蓋的領域要全面,是五位一體、全面發展的小康。全面小康社會是經濟更加發展、更加健全、科技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生態環境總體改善、制度更加成熟定型的社會。總體上說,經濟指標比較容易做到,其他指標相對滯后。第二,全面小康,覆蓋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體人民的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突出的短板主要在民生領域,我們還有大量貧困人口,發展不平衡很大程度上也表現在不同社會群體民生保障方面。第三,全面小康,覆蓋的區域要全面,是城鄉區域協同的小康。我們不能“城市像歐洲,農村像非洲”,那不叫小康。可能人均水平達到小康,但平均水平會掩蓋很多東西,也就是不平衡、不協調。我們必須是城鄉區域協同的小康。當然,這不是說城市和農村收入要一樣,也不可能一樣,因為購買力不一樣,但基本公共服務應該大致均等化,特別是貧困人口能擺脫貧困,能夠過上小康生活。

第一,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可逐步分類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免除學雜費,率先從建檔立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施普通高中免除學雜費,實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第二,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基本實現人員全覆蓋。同時,實現職工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建立基本養老金合理調整機制﹔逐步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公共財政比例,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第三,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近年來,我國勞動年齡人口開始絕對減少,人口老齡化態勢明顯,老年人口比重已超過世界平均水平,這種趨勢還在持續。而實施單獨雙孩政策以來,提出生育申請的比重不高。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可以進一步釋放生育潛力,增加勞動力供給,減輕人口老齡化的壓力。政策啟動實施后效果如何,則需要抽樣調查,也需要研究具體的后續措施。

經濟下行既是挑戰,更是機會。沒有下行,哪有上行?下行是結構調整和資產重組的機會,也是恢復和增強市場配置資源功能的機會。因為在經濟繁榮期,企業訂單都來不及生產,往往不會去調整。隻有下行壓力增大,各種矛盾后,才會下決心去調整。千萬不可浪費和錯過這次機會,等待、彷徨就是浪費,就會錯失機會。要抓住難得的窗口期,出清過剩產能,推進資產重組,恢復市場資源再配置功能,振興實體經濟。

第一,形成對外開放新體制。全面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有序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擴大銀行、保險、証券、養老等市場准入,明確“三個放寬”,即放寬境外投資匯兌,放寬企業和個人外匯管理要求,放寬跨國公司資金境外運作。第二,推進“一帶一”建設。如果說80年代初期建設經濟特區和沿海14個開放城市是我國對外開放的1.0版,90年代初期由沿海擴大沿江沿邊和內陸地區是2.0版,本世紀初期加入WTO深度融入世界經濟體系是3.0版,那麼,推進“一帶一”建設是中國4.0版,通過推進同有關國家和地區多領域互利共贏的務實合作,打造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開放的全面開放新格局,推動形成對外經濟新布局。第三,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要支持鋼鐵、有色、石化、建材等原材料生產企業到海外建立生產,逐步將直接進口資源轉變為進口原材料。拓展高鐵、核電、特高壓電網、通訊、航空等大型成套設備的國際市場空間。

第四,尊重創新人才是創新活動的根本准則。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要素。例如,在特斯拉,最成功的不是技術突破,而是組織了具有蘋果、豐田、航空航天背景的跨領域人才團隊,以顛覆性的思維實現對現有技術的集成創新,輔之以創新的商業組織模式,通過互聯網行業與電子行業、傳統汽車制造業、航空航天業的技術融合,成就了今天特斯拉的輝煌。

原標題:作者:王一鳴 文章來源:《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6年第1期 日期:2016-01-26瀏覽次數: 次﹝關鍵詞﹞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五大發展

根據《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預測,2020年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將達到45%左右。按2013年戶籍人口城鎮化率35.9%計算,年均要提高1.3個百分點。現在制約因素是什麼呢?就是落戶成本。一個農業轉移人口要市民化,有人計算要10萬至17萬元,誰來分擔這個成本?一些城市的外來人口比本地人還多,比如東莞、昆山。這需要建立一個中央與地方、地方與企業、企業與個人的成本分擔機制。

創新是著力點,發展是落腳點,關鍵是驅動,如果沒有驅動機制的話,創新和發展還是兩張皮。以前我們說科技、經濟兩張皮,現在這個問題解決了嗎?沒有完全解決。“驅動”就是個橋梁,創新和發展一定要連起來,真正實現創新驅動發展。

如何來應對呢?要在繼續發揮投資穩增長作用的同時,加大結構性力度。要把一些過剩的的產能徹底退出來,要清理“僵尸企業”。“僵尸企業”沒有多少產出,卻沉澱了大量的勞動力、土地、資金等資源,這些資源不能流動、不能優化再配置。“十三五”時期,要從追求高速增長轉向追求高效增長。高效增長就是更高的效率、更高的效益,隻有更高的效率才能有更高的效益。增長速度下台階難以逆轉,但質量要上台階。微觀上講質量主要指產品的品質、性能,宏觀上講質量就是生產效率、就是勞動生產率、投資回報率、全要素生產率。

7000多萬人怎麼脫貧?通過產業扶持,發展農產品加工、高附加值的農業解決3000萬,通過轉移就業解決1000萬,通過異地搬遷解決1000萬,加起來就是5000萬。還剩2000萬,可能是完全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主要是老弱病殘,這部分人應全部納入低保。

三、按照五大發展推動發展

在國家層面,《建議》提出要實施一批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在實施16項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基礎上,以2030年為時間節點,在航空發動機、量子通信、智能制造和機器人、深空深海探測、重點新材料、腦科學、健康保障等領域再部署一批體現國家戰略意圖的重大科技項目。在重大創新領域組建一批國家實驗室,類似於美國阿貢、洛斯阿拉莫斯、勞倫斯伯克利等。在產業層面,要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就是實施《中國制造2025》,2025年要進入世界制造強國行列,在一系列領域要進入世界前列。在企業層面,要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形成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建議》提出,鼓勵企業開展基礎性前沿性創新研究,這是以前沒提過的。國際經驗表明,企業開展基礎性前沿研究有利於把握技術發展方向。要依托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建設一批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按照全新的模式來建立技術研發機構,突破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3D打印、新能源汽車等領域核心技術,同時倒逼傳統的科研體制。在社會層面,《建議》提出了大眾創新、萬眾創業,要激發全社會的創新潛能和活力。在制度層面,《建議》強調構建有利於創新發展的體制,加快形成有利於創新發展的市場環境、產權制度、投融資體制、分配制度、人才培養和引進使用機制。企業需要什麼樣的市場環境才有利於創新?首先是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第二是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要降低訴訟的門檻和成本。第三是金融支持創新,發展創投、風投、眾籌等創新需要的金融業態。第四是轉化激勵機制,新修訂的科技轉化法規定科技人員最高可以拿到科技收益的50%。第五是人才培養使用和引進機制。要有國際一流技術,必須有國際一流人才。要建立技術移民制度,把最優秀的人才吸引過來。

一是經濟增速進入換擋期。新常態最直觀的特征就是增長速度放緩。本世紀以來我國季度增長率從最高點2007年二季度的14.8%,回落到2015年三季度的6.9%,回落幅度達7.9個百分點。從2010年二季度開始,季度增長率基本上在波動中下行,到2015年三季度,已經持續了22個季度。這表明中國經濟正處在一個速度的變化期,正在從高速增長向中高速轉換。速度變化是現象,背后的本質是經濟增長發生了一系列階段性和結構性變化。從供給面看,2012年以后,我國人口結構發生明顯變化,2012-2014年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減少820萬,勞動年齡人口減少,“人口紅利”逐步消失,勞動力供需形勢發生變化。1980年后,我國撫養比大幅下降,剩余的增加和儲蓄水平提高,使中國經濟增長呈現高儲蓄、高投資、高增長的特征。近年來,撫養比重新上升,儲蓄率和投資率趨於下調。這樣,勞動投入隨著勞動年齡人口減少而放慢,資本投入隨著儲蓄率、投資率的調整而下降,這是經濟增速放慢的深層原因。從需求面看,2013年我國城鎮戶均達到了一套房,2014年每千人擁有汽車超過100輛。按照國際經驗,這意味著房地產和汽車市場需求開始發生變化。目前房地產庫存量達到6.8億平方米,盡管現在市場有所回暖,但是房地產商主要是出清庫存。從2015年汽車生產形勢來看,前三季度汽車生產-0.9%,這是市場需求變化的反映。

總之,我國發展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內涵正在由加快發展速度的機遇轉變為加快調整結構、轉換動力的機遇,正在由原來規模擴張的機遇轉變為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機遇。隻有下決心調結構、轉動力,才能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

《建議》提出要重視顛覆性技術。什麼是顛覆性技術?麥肯錫提出了12項有顛覆性潛力的技術,包括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物聯網、雲技術、高級機器人、自動化交通、新一代基因技術、能源存儲技術、3D打印、先進材料、非常規油氣勘探開採、可再生能源。

﹝作者簡介﹞王一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宣講團成員。

《建議》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歸納起來就是要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

二、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共產黨向人民、向歷史做出的庄嚴承諾。今后五年,黨和國家的各項任務歸結起來,就是要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偉大勝利,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現在是向這個百年目標沖刺的時候了,“十三五”就是要完成這個歷史性的沖刺。

﹝中圖分類號﹞F1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9314(2016)01-0004-09

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協調發展要解決的是發展不平衡問題。為什麼要協調發展,因為一條腿長、一條腿短是跑不快,也跑不遠。不協調,“木桶效應”就會愈加顯現,一系列社會矛盾就會不斷加深。必須在協調發展中拓寬發展空間,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發展后勁。《建議》從四個方面闡述了協調發展的方向和目標要求,包括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推動城鄉協調發展,推動物質文明和文明協調發展,推動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

第二,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加快提高。2014年常住人口的城鎮化率為54.77%,接近55%。但是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要比這個低得多,大概差17至18個百分點。現在城鎮常住人口7.5億人,其中有2.5億是農業轉移人口。他們雖然在城鎮居住,但難以平等地享受與城鎮居民相同的基本公共服務,包括子女就學、社保、醫療、保障性住房。第一代農民工,很多四五十歲就返鄉了,第二代農民工大都在城裡長大,可能庄稼都不認識,也不會回去,但是這個城市又不接納他們,他們會怎麼想?過去是城鄉二元結構,現在城市內部有戶口和沒戶口的也形成了二元結構,必須下決心解決這個問題。

第三,現行標准下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是一塊硬骨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我國現行脫貧標准是農民年人均純收入按2010年不變價計算為2300元,2014年現價為2800元。按照這個標准,2014年末全國還有7017萬農村貧困人口。

第二,探索實行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當前,我國糧食庫存增加較多,糧食銷售困難,倉儲補貼負擔較重。國際糧食市場走低,國內外市場糧價倒挂。可以利用現階段國內外市場糧食供給寬裕的時機,在重點在地下水漏斗區、重金屬污染區、生態嚴重退化區開展試點,安排一定面積的耕地用於休耕,有利於耕地休耕生息和農業可持續發展,也有利於平衡糧食供求矛盾、穩定農民收入、減輕財政壓力。但休養生息不能減少耕地,不能把耕地用作商業用地了,要嚴格用途管制。

《建議》從六個方面闡述了生態發展的著力點和主要的工作要求,包括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加快建設主體功能區,推動低碳循環發展,全面節約和高效利用資源,加大環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態安全屏障。

﹝收稿日期﹞2016-01-03

“十二五”時期我們面臨的內外環境深刻變化。從國際看,世界經濟依然處在金融危機后的深度調整期,呈現出低增長、低通脹、多風險的特征,全球經濟低迷,地緣事件多發,周邊形勢也在發生變化。我們面臨的外部環境相比過去更為復雜。從國內看,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三期疊加的階段性特征更趨明顯,多重困難和挑戰相互交織,發展穩定的任務十分繁重。正是在這樣背景下,以習同志為總的黨中央領導帶領全國人民取得了一系列標志性成就,主要有六個有裡程碑意義的“第一”。

(一)堅持創新發展

第三,實行省以下環保機構檢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以前的管理模式難以落實對地方及相關部門的監督責任。新體制下,省級環保部門直接管理市(地)縣的監測監察機構,承擔人員和工作經費,市(地)級環保局實行以省級環保部門為主的雙重管理體制,縣級環保局不再單設而是作為市(地)級環保局的派出機構,這有利於增強環保執法的統一性、權威性、有效性。

一是中國經濟總量第一次突破十萬億美元。2014年的P達到10.4萬億,現界上隻有美國和中國兩個國家進入到十萬億美元俱樂部,這是一個大的台階。我國經濟總量佔全球比重是13.3%,比“十一五”時期的比重提高了4.1個百分點。按匯率計算,我國經濟總量已相當於美國的60%。二是服務業第一次成為國民經濟第一大產業。2012年服務業增加值佔比達到45.5%,首次超過工業,2015年上半年提高到49.5%,估計全年會突破50%,國民經濟正在逐步由制造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的形態轉化。三是城鎮化率第一次超過50%。我國常住人口的城鎮化率2011年達到51.3%,2014年達到54.77%,接近55%。城鎮就業人口已經超過農村就業人口,佔比超過50%。我國延續幾千年的農業文明主導的社會,正向現代城市文明主導的社會轉型,這是社會結構深刻變化的一個標志。四是外貿和利用外資第一次躍居世界第一。2013年貨物貿易達4.16萬億美元,成為第一貿易大國。2014年美國利用外資大幅縮水,我國利用外資超過美國,達到約1280億美元,躍居世界首位,這標志著我國與全球經濟的關聯關系達到了新的高度,與世界經濟的互動、聯動關系逐步形成。五是城鄉收入差距比第一次降到3倍以內。我國城鄉收入差距曾經連續十二年在3倍以上,2014年降到2.9倍,2015年上半年降到2.8倍,基尼系數連續四年下降。這表明我國城鄉收入差距擴大態勢得到了初步扭轉。六是我國第一次成為全球經濟增長最重要的動力源。過去幾年,我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一直保持在20%-30%之間。雖然經濟總量不如美國大,但是經濟增量貢獻超過美國。我國穩定成為世界經濟第一動力源,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穩定錨”。這些標志性成就為我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向第一個百年目標邁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十三五”規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規劃

(三)堅持綠色發展

第一,創新必須注重發揮企業家才能。創新的主體是企業家,企業家最核心的功能是創新。的主要職責是,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建設科研基礎設施,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制定產業標准和商業規則,維護市場秩序,減輕企業家創新風險,從而為創新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比如深圳,沒有一流大學,沒有多少院士,但國內還有哪裡創新活力比深圳強?2014年洛桑國際專利局企業專利排名,華為第一,高通第二,中興第三。深圳還有華大基因、邁瑞、BYD、騰訊,現在又出個大疆無人機,創新企業不斷地涌現出來,最重要的是創新生態和創新環境的營造。

第五,風險投資是推動創新的催化劑。得益於近兩年的經濟復蘇,美國風險投資有所提速。在創新最為活躍的硅谷地區,創業公司各個階段的資本融資比其他地區高32%,這與硅谷風險投資發達是分不開的。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