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互联网资讯

依托互联网 打造农村金融服务新模式2016年11月4日

目前,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使用在农村日益普及。有调查显示,68.7%的农户已经使用互联网,而其中的65.5%通过手机上网。同时,80后、90后成为社会消费的主体,是产业结构中最活跃的群体,也是消费文化活动中最活跃的人群。他们回乡务农、创业,习手机等各种移动终端获取信息、从事经济活动。随着信息基础设施在农村地区快速普及,广大农村居民对互联网技术的认知正逐步提高,这为进一步提升农村金融普惠程度、农村市场的巨大需求潜力提供了条件。同时,以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正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并结合农村特色,使得打造创新型农村互联网经济成为发展趋势。有分析人士表示,“互联网+农业”将成为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有理由相信,“互联网+金融”将很快在农村地区实现大发展,必将促进农村发展、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多方面的变革。

农村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金融+‘三农’”的新型模式,其并不是简单地在农村金融前面加上互联网要素,而是对原有农村金融模式的重构。一方面,这种重构依赖于互联网的强大功能,从根本上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降低了信息整合成本,打破了传统金融模式的时间、空间与成本约束,可以有效地兼顾普惠性与可持续性;另一方面,这种模式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农村互联网金融尽管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已经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并正在形成多种典型模式:以村村乐、大北农、新希望为代表的“三农”服务商,以阿里、京东、一亩田、云农场为代表的电商平台和以宜信、开鑫贷、翼龙贷为代表的P2P平台,这些对于丰富“互联网+金融+农村”的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样本意义。

通过网上银行理财,用手机银行转账,用QQ和微信购票,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生活的常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日前发布的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全面激活农村金融服务链条。无疑,这将成为推动“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发展的新动力。

信息不对称是造成金融资源难以流向农村的重要原因之一。农村互联网的大规模普及可以有效弥补农村信息的短板,使农村丰富的资源出前所未有的潜力。依靠互联网技术记录真实贸易、真实物流、真实结算信息等,为农村、农业、农民提供了新的征信方式,大大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程度。互联网使城乡居民面对同一个消费品供给市场,互联网金融使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购买到全国、全世界的消费品,缩小了城乡消费品价格差距与商品质量差距。通过互联网,还可以将农村富有特色的农副产品以较低的成本展示给全国、全世界消费者,有利于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从农村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仍不够健全,与农村市场主体的多样化、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多样性相比,无论是在金融机构数量、种类,还是服务功能上都存在诸多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传统的金融服务模式不能有效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的经营特点,决定了其金融服务需求既包括小额、短期、分散的周转式需求,也包括长期、大额、集中的规模化需求。而在现有的体制机制下,仅仅依靠难以在短期内满足上述需求。“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为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全面激活农村金融服务链条提供了新的视角。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