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络杂谈  网络营销

大国巨匠香江行日记|大国建造,守护生命

10月27日下午,中国建筑集团首席专家、中建三局总工程师张琨作为“大国建造·筑梦未来”校园报告会的主讲人,走进香港科技大学为师生们带来《中国建造背后的科技力量》演讲。

中国建筑集团首席专家、中建三局总工程师张琨在香港科技大学宣讲。本文图片均为 记者 彭玉洁 拍摄

张琨寄语香港科技大学的学子,“只要善于学习和思考,热爱祖国,青年学生定能为粤港澳大湾区和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同时活出个人的精彩。”

再回望武汉疫情的生死一刻,张琨记忆犹新。他当时亲身经历了武汉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的建设,明白它们对于武汉市民乃至全国人民的意义,“当时24小时全程直播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施工过程,全体武汉市民每天看到救命的医院拔地而起,对抗击疫情更有信心。”

建筑,有时候是用来救命的。

对此,香港特区政府建筑署工程策划总监梁健德深以为然。少有人知道,在香港临时医院(后定名为“北大屿山医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建设期间,香港特区政府建筑署内部成立了一个“打仗房”。

“我们需要这个‘打仗房’去‘打仗’,大家可以快速商量决定工程细节。”27日上午,梁健德向前来参观香港临时医院工程的人员解释。

他说的“打仗”,确实是一场硬战。

2020年7月底,第三波新冠肺炎疫情正在香港肆虐,两个月内累计新增3500多名确诊病例。突然暴发的疫情让香港公共卫生系统压力倍增,负压病房接近爆满。

当时,港媒常有类似报道,由于确诊人数急升,医院隔离病床不堪重荷,甚至有㓥房确诊者只能回家等住院通知,而家中还有其他同住人员。

香港所需,中央出手,同心抗疫,香港临时医院和香港社区治疗设施项目由此而生。

梁健德回忆,那时候“打仗房”专注于抗疫工程项目,不同的工程人员、专业人员汇集到这里一起商讨,以最快的速度解决问题,这是非常令人难忘的。有些人员因故无法前来的,也会参与视频会议讨论。

为了跟疫情赛跑,本要用4年才能建成的香港临时医院项目,必须要在四个月完成。这也是全球首家运用组装合成建造(MiC)技术建造的负压隔离病房医院。为此,香港特区政府多个部门负责人和医院项目工程人员加班加点,确保工程的每一项细节、每一张建设图纸的准确无误。

香港临时医院病床。

“这单项目是祖国支援香港抗疫的重大项目,当时正值MiC生产的高峰期,一个MiC就是一间守护生命的负压病房。”一位项目内派工程师回忆。

香港特区政府建筑署署长何永贤(右二)回忆香港临时医院的建设。

“有些事做一次就能记一辈子,这是从心而发的心声。”香港特区政府建筑署署长何永贤表示,建筑署发挥最大的作用,就是完全遵守香港的法律法规要求建造。当时全体政府部门都站在一起,希望完成这个看起来不可能的项目,但它真的在4个月内完成了。

香港临时医院和香港社区治疗设施项目,帮助香港度过了第三波及第四波疫情的艰难时刻,成了港人抗疫的“定心丸”。“有它们在,即使疫情暴发亦可应付。”香港的医护人员这样说。

其实有时候,“大国建造”的背后,是“守护生命”。

中国好声音第11期完整版高清 http://www.xinzhiliao.com/sj/qiuji/29834.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