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络杂谈  网络营销

上海“重启”24小时:看见生活回归的熟悉感、城市恢复的快步伐

6月1日零点前,上海武康大楼,人们在路边闲谈。记者 李佳蔚 图

居家两个月再次走出小区,上海人民重新拥抱曾经熟悉的生活。

有男子紧紧拥抱着自己的爱犬,去零点的外滩吹风,共赏夜色;有人和朋友相约武康路,只为在零点时一同举杯庆祝;有人从中心城区一路骑行至郊区古镇,不忘打卡地标建筑。

6月1日,上海“重启”首日,这座城市加速恢复日常:早高峰车流恢复到疫情前的六成,上海东方明珠塔恢复开放,三大火车站全部恢复运行……

在这特殊的一天,记者在外滩、“巨富长”街区、地铁站、公交站、上海中心大厦、购物中心、三甲医院、武康路……记录从零点到深夜的上海。

零时:走出家门的人,感受城市特殊的一刻

6月1日零点前一分钟,把直播镜头对准了外滩海关大钟。随着钟声敲响,上海进入六月。

时隔两个月首次走出小区,不少市民把第一站选在外滩,这是他们心中的上海地标。走上日思夜想的江堤,他们高声欢呼、拍照留念。

上海外滩江堤,同住虹口一个小区的居民们合影留念。记者 朱奕奕 图

虹口一小区出动了20多人,自发组团来外滩,等待零点的到来。

夜已经深了,人们不舍离去。一名男子紧紧拥抱着自己的爱犬共赏夜色,出发之前他不知晓外滩无法遛狗。幸好,还可以抱着宠物行走。

6月1日凌晨,外滩的人与狗。记者 朱奕奕 图

同一时间段,在徐汇区武康路,按捺不住兴奋的年轻人走上街头。人们在路边闲谈,对着建筑拍照和自拍。夜风从他们脸上拂过,仿佛带着自由的气息。

零点到了,在武康大楼附近的星巴克门前,Becky和Clarissa举杯庆祝。她们住在附近的同一个小区,于疫情期间凑巧认识。她们说,这一刻,一定要有仪式感。

武康大楼附近,Becky和Clarissa举杯庆祝。记者 李佳蔚 图

在著名的“巨富长”(巨鹿路、富民路、长乐路)街区,夜生活归来。

“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巨鹿路的街头,有情侣牵着手走过去,放声歌唱《平凡之路》。

还有人在复工准备中度过了零点。在长乐路和襄阳北路的路口,一家烟酒水果公司在零点后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客流。

0点20分左右,上海长乐路上一家烟酒水果店,老板为一位顾客开啤酒。记者 邹佳雯 图

私家车进入跨江倒计时。根据统一部署,6月1日零时起,联接上海浦江两岸隧道、桥梁通道全部恢复正常通行。

零点的延安东路隧道浦东入口封控点位,随着现场民警一声令下,很快,各类封控设施撤除完毕。一辆辆跨江车辆疾驰而过,禁行超两个月的隧道,一路畅行。

6月1日零点左右,上海延安东路隧道浦东入口处,民警与施工人员撤除封控设施。记者 巩汉语 图

五公里之外,空旷了65天的南浦大桥,也迎来恢复常态通行后的首批车辆。

清晨:公交、地铁、高架车流都回来了

6月1日,上海重新迎来早高峰,久违的公交、地铁驶来了。

记者从上海市公安局获悉,1日早高峰时段(七时到九时),本市车流已恢复到疫情前的六成,8时30分许出现峰值约为32.8万辆,未出现拥堵路段,早高峰时段全市发生车辆抛锚18起,较疫情前工作日常态上升5成左右。

出行时,市民还要遵守新的防疫要求。比如,6月1日零时起,人员进入公共场所和搭乘公共交通须持72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

6月1日早高峰延安高架路面情况。 上海市公安局 供图

1日早上7:30,在徐汇区肇嘉浜路、大木桥路口的公交车站,不少乘客等候乘车。一位中年男士准备前往龙华医院,为了乘公交车,他在前一天特地做了核酸。

一位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的医生,准备乘坐205路去医院上班。他于5月中旬恢复上班,公交没恢复时,他骑共享单车或是步行过去。

205路车进站。记者 俞凯 图

还有一位女士打算乘车到徐家汇公园看看风景、呼吸新鲜空气,对她来说,“足不出户”整整两个月,当天是不需要出门证、不限时间、可以自由出入的第一天。

6月1日首班车起,上海地铁全网络20条线(除7座车站外)均恢复基本运行。

8时许,在上海全网唯一一个四线换乘的站点——世纪大道地铁站,整个换乘站厅内显得有点空,三三两两的乘客陆续抵达。以往的工作日,这是客流量最大的站点。

8时许,世纪大道的换乘站厅内有点空。记者 陈逸欣 图

“以前的工作日早高峰是几乎是看不到白色地砖的,今天这样的客流情况在以往工作日是几乎不可能出现的。”世纪大道站区车站站长助理陈少俊说,平常该站的日均客流大概在60万人次。

世纪大道站12号出入口,有专人持场所码的牌子,提醒乘客配合扫码进站。记者陈逸欣 图

记者从上海申通地铁获悉,截至当日11时,全网累计运送客流91.3万人次,较疫情初期3月15日同时段减少89.6万人次,降幅49.51%,其中,世纪大道站进出3.5万人次,仍是各站点中客流量最大的。

上午:写字楼复工,医院门诊量超出预期

6月1日,上海中心大厦裙房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欢迎回家”的中英双语海报,复工的人在门口等候“数字哨兵”的查验,测温、核酸结果和健康码状态检验一次完成。

上海中心大厦入口。 受访者供图

复工的白领们收到了来自海拔最高酒店——上海中心J酒店准备的咖啡和小食,装小食的纸袋中还有一张写着“欢迎回家”的小卡片。

上海中心大厦透露,大厦目前进入了复工复产的快车道。在此之前,大厦对于租户的服务也没有间断过。近两月间,大厦对在楼内坚守岗位的金融企业租户工作人员在生活保障、物资配送、核酸检测等方面提供保障,并且还提供理发、清真餐饮定制等贴心服务。

上午10点半左右,在新华医院门诊综合楼一楼,患者在预约挂号窗口排长队。记者 陈斯斯 图

6月1日起,各大医疗机构也迎来诸多患者、核酸检测人员。

1日上午10点左右,记者在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看到,患者有序排队扫码进入门诊大厅。

此前医院曾发出公告,来院人员需要48小时内的核酸阴性报告,但仍有不少人面临核酸过期的情况,最终他们通过现场免费的抗原筛查,确认无异常后再进入医院门诊就诊。

当日在新华医院,门诊和手术患者都较此前增长明显,心血管科、神经科、内分泌科等成为热门诊室,患者大多为基础性疾病或肿瘤病人、术后随访病人等,中老年患者居多。

在新华医院,就诊人群及家属扫码进入门诊。记者 陈斯斯 图

“6月1日门诊量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原本后台显示今天总的预约量2000多人次,但一个上午就来了4680多人次。”新华医院医务部兼门急诊部负责人盛旭俊说。

与门诊恢复同步的是住院与手术。盛旭俊表示,医院的择期手术量之前已经恢复到了平日的30%,6月1日全天预计翻倍。

午间:烟火气回归

烟火气的回归,在“吃”上面逐渐体现。

越来越多的商铺恢复线下运营,外卖小哥王伟峰发现,线上的订单也明显多了。1日中午11点开始,他更忙了。十分钟内,他的手机前后弹出5条订单。“单子真的变多了,民以食为天嘛。”整个午高峰3个小时,他送了30单左右。

“疫情时,我会把药店的单子放在第一位,如今看到餐饮、小吃、甜品单子都多了起来,感觉上海又回到了以前的样子。”这也是王伟峰之前一直所期盼的。

6月1日,外卖小哥王伟峰在取餐。 受访者 供图

日常生活的恢复,从买买买开始。

上海市商务委介绍,6月1日购物中心、百货商场将全面陆续恢复线下营业,客流总量不超过最大承载量的75%。

1日10时,浦东新区晶耀前滩购物中心迎来了复工后的首批顾客。正值儿童节,小朋友一进门就收到了商场准备的小扇子礼物。

根据疫情防控要求,所有进入商场的人员,需全程规范佩戴口罩,测量体温且温度正常(低于37.3摄氏度度),扫描“场所码”或“数字哨兵”,出示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11时,位于陆家嘴的第一八佰伴开门迎客。商场入口隔离栅栏上缀满气球,经过“数字哨兵”时,每一位顾客驻足扫码。刚进门,热情的员工就送上一枝红玫瑰。旁边的店员忙不迭走过来,递上端午香囊。

6月1日,第一八佰伴迎客的小丑。 记者 邹娟 图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6月1日起,众多购物中心、百货商场从上午10点起开门迎客,部分商场在6月1日前已小范围试营业,比如BFC外滩金融中心超过50家品牌已陆续线下复工;上海K11购物艺术中心、久光百货也于1日起恢复营业。

大洋晶典·天安千树也回归了,经过6天的试运营,于6月1日开放给所有顾客,网红店门前久违的“长龙”重现。此外,豫园商城也在6月1日全面复工。

加入复商复市队伍的购物中心,除了严格的防疫措施,也为消费者送出优惠,如无门槛消费券、团购券、停车券等。

午后武康路:闷热天气难阻游玩之心

1日下午,天气闷热,武康大楼一带的游人并不在意。

据附近执勤的孙师傅观察,这里已经热闹了几天,6月1日游人明显增多,来往不断,“大都是年轻姑娘过来拍照的”。

武康路位于上海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核心位置,也是许多市民走出家门后的第一站。

正值六一,孩子们不用上网课,有不少家庭集体来到武康路。繁茂绿荫下,孩子们拿着气球,或是摆出不同造型,家长频频摁下快门。

今天正是儿童节,孩子们不用上网课。记者 陈悦 图

一位骑行的李先生也驻足拍照。他早上从普陀区的家中出发,一路骑到了青浦区的朱家角古镇,当骑回中心城区的武康路时,当日骑行里程已超80公里。打卡完毕,他又向城隍庙、外滩出发。

武康路周边开门的咖啡店不多,PLUS ONE是其中之一。门店不许堂食,客人在进店时先扫场所码,然后完成下单,接着等待店员将饮品送出。门店复开首日,特别定制了杯套,上面写着“咖啡自由出入证”,吸引不少人拍照。

6月1日下午,武康大楼附近,已经热闹起来。记者 陈悦 图

花店ROSE GALLICA也开门了,当日,店员忙着招呼客人,甚至顾不上吃午饭,“我本来今天是来打扫卫生的,结果卫生还没打扫完,都忙着给客人挑花了。”

不过,面对满店的鲜花,店主仍觉得,花的种类有限,留给客人的选择并不多,“因为今日花材市场也刚刚开门”。

深夜外滩:好久不见

“好久不见”“想侬了”“一道来”夜晚,陆家嘴的高楼大屏亮起。

1日晚上8点多,天空雾蒙蒙的,阵阵微风吹来,散去了白天的闷热。

外滩江堤上,人来人往。人们趴在栏杆边,拍对岸的景色或者合照,走累了,就在一边的座椅上休息,家人朋友间惬意聊着天。也有只身前来的人正举着手机视频通话,给手机那端的人分享当下的景色和心情。

68岁的万先生和老伴在栏杆边自拍,次日一早,他们就要坐高铁回江西老家。

原来,3月21日,他们来上海就医,没想到过了没几天,就被封控在家。这是万先生的老伴第一次来上海,儿子租住的房子几乎成为了两个月来她对上海的全部印象。因此,儿子带他们做完核酸后,特地来外滩转一转。

万先生(左一)和老伴在栏杆边拍照。记者 陈少颖 图

看着江边景色,万先生形容,上海有种疫后重生的感觉,“很繁荣、很美好。”

空气里的湿度很大,初夏的江风还有些许凉意,但不妨碍江堤上的欢声笑语。有人举着云台,开启了网络直播;有人随着音乐起舞,拍下短视频;还有人驻足赏景、举起饮料干杯、慢跑……人们肆意做着久违的事。

上海外滩,人们走累了,就坐在一旁休息、聊天。记者 陈少颖 图

在外滩,人与人、人与空间恢复了联系。“今天开心了吧?”朋友间互相打闹。

“我们今天成了多少人的背景呢?”有四个女孩手拉着手,亲昵地说笑着。

彭雪芬 http://www.xinzhiliao.com/sj/qiuji/34766.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杭州旅游政务网
  • 编辑:唐志钢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