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络科技  技术

波士顿动力的商业化困局

一直秉持以研究理念为先的波士顿动力公司,在美国军方机构的庇佑下逍遥自在了二十多年。最近几年,在被谷歌收购又转手卖给软银的波折里,其遭遇了自己的商业化困局。

一款名为Spot的四足机器人,在人类遥控下正在建筑工地里穿行,巡航追踪工程进度,并拍下现场照片。视频里的机器人不仅是一款行走的全景照相机,它还能爬楼梯、跳远、翻跟头,被“踢倒”之后能够快速站起来。

近些年,每年我们都会被一段机器人视频刷屏,视频里的机器人不仅会搬东西、空翻,还能对人类的“迫害”做出反击,今年刷屏的机器人正是Spot。它不仅被德国初创公司Holobuilder租用在工地帮助工程师跟踪工程进度,还能帮助警察破案。

美国马萨诸塞州警方从波士顿动力公司租用了Spot作为“移动的远程观察设备”。另有一段录像显示,在马萨诸塞州警察训练课上,现场的Spot正在开门。警方发言人表示,录像显示的是在恐怖事件和劫持人质的情况发生时,如何用机器人代替警察保护民众。

这些让人震惊的机器人来自于波士顿动力公司(Boston Dynamics),该公司因研发四足机器人而闻名,是机器人领域最知名的公司之一。今年9月,波士顿动力开始将Spot机器人商业化,向企业和政府机构提供租赁服务,并且预计将在2020年制造1000只机器狗。

机器人安卓

长期以来,关于波士顿动力机器人如何落地应用一直备受瞩目。在喊了好几年商业化后,2018年5月,波士顿动力创始人兼CEO雷波特终于宣布,Spot Mini机器人正在进行预生产,并于2019年实现商业应用。Spot Mini由此成为该公司27年历史上的第一个商业机器人。

雷波特强调,他们想要打造的并非服务于某一类客户的机器人,而是机器人中的安卓,“我们专门把它设计成一个平台,这样它就可以为不同的用户定制功能。不久之后,我们将开发许多不同的附件,可以用来定制机器人”。

所谓的“机器人安卓”就是从软件层面建立共通基础能力。简单来说就是机器人的功能是放射状的,在相似的基础架构之上可以发展出适用于不同场景的丰富功能,这和安卓生态在一套底层软件上开发手机、平板、手环等不同产品需要的适用功能类似。

此前业界也有开发“机器人安卓”也就是机器人操作系统的公司,旨在提高代码的复用率,提升开发人员的开发效率,并且将视觉交互、语音交互、运动控制等功能集成起来,将相关硬件模块虚拟化。但整个事情的问题在于:视觉、语音这些已经比较成熟的能力,只需将摄像头、麦克风阵列等模块化较强的硬件进行虚拟化即可;而涉及到行走、攀爬、抓握等稍显复杂的行动能力时,市场上就很难找到统一的开放解决方案,也就很难将其整合在某一操作系统之中了。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市场上见到很多机器人都在突出对话、情绪识别一类的软件能力,但真正行动起来却是“笨手笨脚”。我们对机器人的很多期待主要来自其行动能力,而非“大脑”,无论是工业领域最简单的分拣功能,还是我们期望的养老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等,依赖的都是行动能力。

但行动能力的研发是最难的。即便是波士顿动力这种成立以来一直在烧钱的公司,解决的问题也仅仅只是机器人行动能力中的一环。而单一的行动能力很难创造更广泛的价值:能够到处奔跑的四足机器人仅呈现出一只“宠物狗”的潜质,分拣机械手臂也只能在生产线上流水作业……

但如果能把很多行动能力组合在一起,结果就会大不同。例如机械手臂虽然能够完成很多单一工作,但本身不具备行动能力,如果将其与四足机器人结合,能力范围就能得以扩展,一台机器人可以在空间内四处行走,拾取物品、分拣、运送甚至组装,这样即使使用者没有标准化的生产线,也能利用机器人提升效率;再比如将四足机器人与语音、视觉等模块结合,它便可以替代人力每晚行走在各个学生寝室查看情况。

波士顿动力对机器人行动能力的打造如同打造出了机器人的“物流系统”。在拥有这一系统之前,各种机器人的各种能力就如同各地特产一样,只能小范围“售卖”。但当四足机器人将各种能力运输到更多场景时,这些“特产”自然就可以发挥更大价值,这也是其成为“机器人安卓”的优势所在。不论是分拣、组装这样的工业能力,还是语音交互这样面向大众应用的C端能力,都要依赖“物流系统”。

Spot就是这样一个机器人平台,通过更换不同配件来完成不同的任务。如果将机器人和手机进行对比,两者之间的根源性差异在于使用者。手机的使用者只有一个固定对象,就是人,我们对于手机的使用要求非常一致,通讯、拍照、互联网……因此手机产品的形态也是相对固定的,一款手机产品所面向的市场是其价位所对应的消费水平的几千万人。

但机器人就大不一样了,机器人的使用者其实是许许多多不同的场景,物流运输、救灾、建筑、服务……甚至不同的企业用户的需求也会因为各自使用场景而改变,有的使用场地空间狭小,需要机器人有较强的攀爬移动能力;有的行进路线多变,需要激光雷达避障……就算努力满足了一家企业甚至一个行业的全部需求,他们需要的产品数量可能也只有几万台。

所以像波士顿动力这样,即使把机器人的某一项能力做到极致,能直接利用他们产品的客户也不多。但如果能把自己变成机器人产业的一个部件、一个可以与很多能力结合的底座,其所面对的市场将要广阔得多,除非他们真像传闻中那样毫无变现压力只需要多多传播唬人的机器人视频就可以。

那么波士顿动力,或者其他机器人企业,需要做些什么才能成为机器人中的安卓呢?

首先是为自己的机器人打造API接口,开放自身能力,让机器人能与其他设备结合在一起,用户可以在机器人身上应用其它硬件设备或软件。目前Spot就打造了高级API和SDK,据称其开发模式与无人机应用开发相似,使用者可以为Spot构建应用程序。目前已经有用户在Spot上开发了建筑远程数据收集、灯光操纵、石油天然气传感器监控等等应用。

同时还要为自己的机器人研发出一套可供选择的配套设备,如同戴森吸尘器将电机和不同吸嘴组合一样,波士顿动力也开发了一套用于Spot的机械臂、频谱接收器、相机和激光雷达以应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当然最重要的还有开发者。不久前,波士顿动力在Web Summit上现身,希望号召更多开发者去挖掘Spot的应用空间。如今的开发者就像粉丝流量一样宝贵,AI、硬件、机器人、新通信……一切领域都渴望这一群体加入并且创造奇迹。

但“机器人安卓”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其它领域都可以低成本地将自身的硬件、框架或资源开放给开发者,让他们自由地去“大力出奇迹”。但在Spot上,波士顿动力一整年的时间才能出货1000台,且每台租金高达几千美金一个月,这样高昂的成本显然很难刺激开发者大量涌入。

或许在未来半年,Spot还会采取企业级开发模式,出售给已经拥有成熟服务模式的技术企业。不过这种开发模式会有一点缺乏想象力,距离波士顿动力计划中的“机器人安卓”恐怕还有一段距离。说到底,想要成为机器人安卓很难,因为机器人行业本身就很难。

无情最是机器人

波士顿动力代表了运动型机器人这一机器人领域的重要类型,可以做到能够行走、翻跟头、跳跃,但此类机器人大多应用领域垂直且价格昂贵,商业化困难。截至今年7月之前,波士顿动力尚未开发出一款可销售的机器人,因而一直被诟病。

在世界各地的营销部门还没有熟练使用“人工智能”这个术语之前,“机器人”这个概念总是会让人想起某一种具体的机器人。Atlas就是那种特别“像人”的机器人,它是波士顿动力的另一款网红机器人。过往流出的视频中,它不仅能谨慎地走过摇摇晃晃的“梅花桩”,还能小心翼翼地通过狭窄的“独木桥”,将“类人”的特质发挥到了极致。

无论是承载了波士顿动力公司商业化前景的Spot还是“最像人”的Atlas,其背后的推手都是站在科技研发最前端的传奇人物马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