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络科技  未来

狙击谣言还是加剧恐慌? 肺炎疫情中的双面互联网

文丨梁希理

编辑丨杨旭然

从武汉三镇到全国各地,一个有别以往的春节前所未见。

身处疫区的武汉民众在小区隔空对唱国歌、隔空聊天打气的视频火了,乐观是一方面,关键是无可奈何。

还有网友自曝自己举报了不戴口罩还外出串门的长辈,“举报”成了特殊时期的“万能梗”,既是调侃,也是无助。

各个村镇里大喇叭焦急喊话宣传疫情防治的视频,以浓重的乡音、接地气的语言彻底把大伙儿都逗乐了,但越来越多的村口堆上的土堆(甚至还有在马路上砌墙的),却让人发现事情并不简单。

疫情蔓延还在持续,比之前更快了,但疫情消息传播的速度更快。发生在四五线城市中某个小区的事情,也能像北京二环的新闻一样,在微信和抖音里疯传。

传播的背后是担忧。人们对这场来势汹汹的新型传染病,从未能真正放下恐慌。

除了防疫治病的药物,我们还需要寻找到消减恐惧、阻隔谣言、稳定人心、提高疫情处置效率的良药。但并不乐观的是,这甚至比治疗药物的研发进展还要缓慢。

这其中,互联网所扮演的角色引人深思。一方面,当互联网让疫情进展更为透明、全面的同时,大量呈现的信息也成了民众恐慌的无形推手;另一方面,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广泛传播的特性为谣言滋生了温床的同时,大数据、算法技术对于辟谣信息针对性、及时性的推送,以及对舆情的实时监测,又远远强过了传统媒体。

就像是硬币的两边,只要人们仍要花钱,就不能放弃其中任何一面。

本能的恐慌

对新型肺炎疫情的恐慌,在口罩的抢购潮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1月20日凌晨,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更新,首次在国内武汉以外的地区确诊病例。当天,湖北省卫生计生宣教中心制作的新型肺炎科普图表在网上公布,当中特别介绍了口罩是阻隔呼吸道分泌物传播的有效手段,并介绍了佩戴的正确方法。

这些信息的组合出现,使得“买口罩”在互联网上很快被大范围知晓,人们随即闻风而动。临近春节,受快递物流影响,商店本来不多的口罩很快卖光,就需要补货、发货,耗时起码要一周以上。

规模巨大的集中需求之下,高价哄抬的现象自然而然的出现了,一盒十只装的口罩一度提价到850元/盒对外销售。

微博上,对于口罩的购买、类型挑选、价格变化等话题引发大量讨论。

从微博话题指数可以看到,截止到1月28日中午12点,#口罩#的微博话题从1月19日的984次阅读量,上升到1月20日的231024次阅读量,并在21日当天达到顶峰,有超过8亿次阅读。从讨论趋势上看,最高值也出现在1月21日当天,近20万次。

口罩不是唯一的抢购对象。很快,属于医护人员专业防护用具的护目镜又成为了恐慌性抢购的目标。原因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专家组成员王广发,因疑似感染接受隔离治疗,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的防护盲点或许在于没有戴防护镜。

随着疫情扩散,武汉市在1月23日凌晨2时宣布,从10时起开始实施“封城”、“停运”。这中间的8小时,有人留守,也有人星夜离开武汉,有人在网上喊话“武汉人不要乱跑”,一些在外地回家不得的武汉人,甚至被泄露了各种信息隐私。

如同蝴蝶效应一般,越来越多不可控的事情发生了,虽然疫情还是那个疫情。

除了“口罩断货”“封城停运”,实时更新的确诊病例,社交网络上来自疫区民众的描述信息、一线医务工作者的表达甚至爆发、被感染者的采访内容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