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网络科技  未来

打造优秀科幻作品 激发青少年科学想象

  随着《流浪地球2》的上映,科幻作品与青少年科学素养之间的关系也成为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创新的积极性,源于想象力的不断激发。科幻作家刘慈欣曾说:想象力的培养,教育体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国家把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作为国家的人才发展战略和教育发展战略,而如何在教育中激发人的想象力,则是这项战略的基础性工程。

  令人惊奇的是,科幻只是科学幻想,并不必然建立在科学之上。现代科学是经验性的,它基于事实证据和逻辑推论。而科学幻想,则基于合理或不合理的推测,通过投射、推断、类比、假设和论证等方式,对事物可能发生、存在、发展的方式进行推测和意象化。因此,科学和幻想存在着明显不同:科学必须是合理的,而科幻则可以是不合理的。或者说,科学是严格地受科学研究范式约束的,而科幻则没有这种约束。但二者也存在着明显的联系,科学幻想又不同于一般的想象。科学幻想基于一定的科学认识,甚至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推理展开。总之,科幻携带着科学的基因,但又不受科学理性的约束,因而能使人的想象力自由飞翔。例如,在《流浪地球2》中,1万台行星发动机究竟能否推动地球实现星际转移,并没有经过严密的科学计算,但其基本的实现逻辑则是基于科学思考的。正是这种自由的想象,使人超越了身体、时间、空间的限制,在星辰大海中追逐人类的梦想。

  科学创新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晶,而创造性思维则与想象力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创造性思维最典型的特点就是没有预设的路径,因为能循径而去的地方往往会有人捷足先登,故很难有新的发现。因此,无论是组合性创造、探索性创造和变革性创造,都会有想象力的介入。只有想象力才能抵达那些没有人去过的地方,发现迷人的风光和新奇的事物。《流浪地球2》就充满了这样的想象力,也向人类展现了未来无限的创造性可能。例如,电影中向我们展示的自感应、自组织、自适应智能量子计算机,就预示着未来计算机科技的发展方向。事实上,量子计算机技术的研发也是当前世界各国科技竞争的焦点,哪个国家能在该方面取得领先,很有可能引领下一代科技。还有电影中展示的数字生命计划,也预示了未来科技发展可能的方向。当前,数字人华智冰已经成为清华大学学生中的一员,未来数字人的发展前景及其对人类未来生活的影响也是不可限量的。只有人类大胆想象,未来才能充满希望。

  青少年是最不缺乏想象力的一个群体,中国也不乏富有想象力传统文化,但青少年想象力的培养需要定向引导。中国传统文化中充满想象力的故事,例如嫦娥奔月、夸父追日等神话传说,当然还有西游记等经典著作,更多体现的是文化想象力,具有重要的价值观教育意义。但是这些相较于科幻作品,科学元素相对缺乏。因此,在培养和引导青少年想象力的过程中,要注重科学元素的植入。科学与想象的结合,既能使科学超越理性和逻辑的束缚,也能把想象力纳入科学发展的通道。换句话说,二者的张力有助于克服二者各自的局限,更好引导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在教育过程中,可以通过学科教学中科学元素与想象力的结合,发展青少年的创造力。例如在历史教学中发展青少年的历史想象力,在地理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空间地理想象力,在数学教学中发展青少年的数学想象力等等。总之,科学教育的任务需要将学生的想象力,至少是将青少年部分的想象力,引导到科学的轨道上来。同时通过想象力培养,激发青少年科学探究的兴趣,形成青少年创造性人格。

  科幻作品的教育意义及其独特价值在于,它可以一种艺术化的形式寓教于乐,引起青少年情感上的共鸣。同时,优秀的科幻作品往往是有正向价值植入的。这样的教育形式更容易抵达青少年的内心。再者,科幻作品中展示的未来科技相对于已有的科技往往是颠覆性的。当今,国家对于颠覆性创新的科技也更为渴求。那些脑洞大开的未来科技一旦变为现实,将会引起社会生活的极大变化。同时,科幻中展示的往往不仅仅是未来科技,还有未来的社会形态、社会伦理、治理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预测未来社会,并致力于未来学的研究。例如,在《流浪地球2》中,展示的不仅仅是地球即将流浪时的太阳系末日场景,还有令人眼花缭乱的未来科技、社会治理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还有未来的职业。可见,通过优秀的科幻作品,不仅能为青少年展现一种未来可能的科技画卷,激发青少年的探究,树立科学理想,也能引起他们对现实的和未来的社会各方面的思考。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