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网络运营

女子扫码打印照片私密照外泄 8种行为泄露个人信息

  扫码要注意些什么,哪些途径会导致信息泄露,信息泄露会带来哪些的危害?本报邀请相关专家进行分析和提醒。

  前不久,河南焦作市的孙女士和好朋友逛街时,在一家商场里看到一台标有“免费打印照片”招牌的机器。她按照说明用微信扫了4个二维码,将照片上传后,免费打印了4张较为的写真照。这些照片因衣着没冲印,一直保存在她手机里。

  让孙女士始料未及的是,没过几天,一位好友给她的微信发了个链接,链接中有她的大尺度照片。随后,她赶紧联系了链接上微信号的客服,表示“自己是照片主人,从来没有将照片授权给任何人,如果不删除,将起诉对方了自己的肖像权”。而对方回应照片是有人通过后台提供的,对于是否授权并不知情。

  “本以为照片打印出来后,对商家取消关注就行了。”经过反复思量,孙女士怀疑是免费打印照片时,将照片上传到微信号里导致照片被泄露了。

  近年来,随着微商兴起,类似扫描街头二维码导致个人信息外泄的案例屡见不鲜。昆明市相关负责人分析,针对市民扫描二维码免费打印照片,极可能关注了做微商的个人微信号,一旦对方收集用户的照片及个人微信号,他们真正的目的,用户并不知情。若不小心扫描到病毒二维码,并不排除账号被盗的风险,极可能引发诈骗,带来的隐患不堪设想。

  “二维码营销属于新生事物,具有隐蔽性,微信多以电子形式存在,不良商家达到窃取目的后往往会删除,导致者取证难,司法实践中对违法二维码链接行为的监管和惩处难度较大。”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王强律师说,消费者扫码后发生隐私泄露,微信照片免费打印设备提供者和商家可能消费者的知情权、隐私权,消费者可依据消费者权益、广告管理、互联网管理等法律法规进行。

  王强律师提醒:微信扫码前,要仔细查看二维码提供方的主体身份,核实来源是否正规,选择或正规途径发布的二维码。在陌生网页上不要随意输入个人信息,来历不明的程序不能随意安装。一旦出现扫码后账号被盗等情形,应立即挂失或修改绑定的银行卡密码,要及时向微信运营商投诉,申请密码找回,并及时报警。

  1、扫二维码前,先要确认二维码公布方的身份,选择扫取或正规途径发布的二维码,不扫来源不明的二维码。

  1、“附近的人”:微信上“附近的人”功能,可定位你的。依次点击“设置—通用—功能—附近的人”,选择“清空并停用”。

  2、“常去地点”:苹果手机系统中有“常去地点”功能,会显示你常去的。依次点击“设置—隐私—定位服务—系统服务—常去地点”,关闭即可。

  3、“允许搜索”:在微信“隐私”中,关闭“通过QQ号搜索到我”和“可通过手机号搜索到我”。

  2、流量使用:观察应用流量使用情况,对一些使用大流量且没有进行告知的应用程序,及时检查或删除。

  3、授予权限:谨慎授予应用“发送短信”、“读取短信”、“查看通讯录”、“读取定位信息”等权限。

  4、退出不彻底:大部分手机用户退出手机程序时,只是返回到手机桌面,并未真正退出应用程序,这会给一些后台运行的恶意程序以可乘之机。

  “请问你近期准备买房吗?”“你打算给爱车购买哪些保险呢?”“恭喜???,你中了,请点击下面链接进行领。”估计收到此类电话或是短信的市民都会纳闷,自己与对方并不认识,他们为何会获知自己的电话号码,甚至能准确说出自己的姓名、出生日期和家庭情况。这些或诈骗电话、短信“投放”越来越精准,说明个人信息安全正在遭受空前的。

  早在2012年,盘龙警方破获云南省首例非法获取个人信息案,上千万条个人信息被泄露。令人唏嘘的是,盘龙网络安全大队有一半的家庭信息都被犯罪掌握,包括住房、家庭、车辆、身份证号码以及车位信息样样有。犯罪团伙通过网络、QQ空间、邮件等出售各个小区业主的信息,并定期更新信息,或者是直接通过电话售卖。

  这些信息被犯罪团伙转手倒卖,会对信息当事人带来哪些影响呢?侦办分析,稍好一点可能会向当事人打来各种推销电话,但不排除有些人用来从事通信诈骗,骗子都能说清楚人及家人的身份信息,一旦引起人恐慌,他们的就离成功不远了。还可能引发冒名办卡透支欠款、账户钱款不翼而飞、个人名誉受损等困扰。

  的信息是如何被泄露的?昆明市相关负责人表示,的身份信息可能是人员买来的,也可能是通过技术终端窃取的。通过物管公司、房产中介购买,团伙之间也会将不同渠道获取的信息进行交换,形成利益共享,或是通过网络收集下载。而真正的高科技就是通过技术终端窃取,若网站受到黑客,只要用户留下登录信息,就可通过技术手段关联出与支付宝、银行卡相关的密码。

  要真正避免个人隐私泄露,引发不必要的麻烦和财产损失,仅靠相关部门的打击是远远不够的,关键在于防范。市民要注意些什么呢?有哪些行为是常常被忽视的?昆明警方进行了总结。

  通过微博、QQ空间、贴吧等和熟人互动时,有时会不自觉说出或标注对方姓名、职务、工作单位等真实信息。晒美照、晒孩子、晒机票、晒,是时下最热的生活方式之一。有些家长在朋友圈晒的孩子照片包含孩子姓名、就读学校、所住小区;晒火车票、登机牌,却忘了将姓名、身份证号、二维码等进行模糊处理。

  快递单、车票、登机牌、购物小票、办理手机卡的业务单,其实都是个人信息泄露的源头。随手乱扔,很可能造成个人隐私泄露,甚至导致个人财产的损失。

  公共场所WiFi安全防护功能比较薄弱,黑客只需凭借一些简单设备,就可盗取WiFi上任何用户名和密码,甚至网银和支付账号、密码等各类信息,可能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被盗走了。

  尽管卖手机前已将旧手机恢复到“出厂默认设置”,甚至格式化,但通过技术手段,专业人员还是可以把短信、通讯录、软件甚至浏览记录等全部恢复,就连支付账号、信用卡信息也可能被还原。

  在密码时代,很多人习惯一码通用。这个行为存在严重隐患,盗取或破解了你的某个账户之后,就会在你的其他账户进行尝试登录,专业术语叫“撞库”。一旦得手,损失增大。

  如今,各类教育机构、中介机构、房地产公司、装修公司、保险公司,办理业务时都会留下身份证复印件、个人姓名、联系方式等信息,稍不留意这些信息会被人非法倒卖。办理业务时,市民的身份证复印件要备注用途。

  上网时经常会碰到各种填写调卷、玩测试小游戏、购物抽,或申请免费邮寄资料、申请会员卡等活动,一般要求填写详细联系方式和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