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网络运营

构建产业互联网:中国联通联手国际运营商推进CO重构_网络运营商

中国联通E-CORD项目

构建产业互联网

就首届CORD峰会而言,尽管一些大型运营商和不少网络设备商、软件开发商积极参与,但部分传统设备商仍然存在顾虑,会考量软硬件解耦对自身商业利益的潜在影响。唐雄燕坦言,中国运营商技术实力偏弱,在设备研发和网络建设中极大依赖相应设备商,即便采用开源软件和白盒设备也需要外部的集成服务和技术支撑,同样也离不开相应设备商,运营商与设备商的合作前景依然广阔。“开源是大趋势,但开源在通信网络中的规模应用还需要一个过程。”

CORD项目应需而生。唐雄燕介绍,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CORD分为面向家庭客户的R-CORD、面向移动客户的M-CORD和面向企业客户的E-CORD三大子项目。中国联通是E-CORD项目的领导运营商,E-CORD主要支持SDN-WAN、vCPE以及MEF电信以太网业务开展,根据客户需求打造多点的虚拟网络和云网一体化服务。中国联通同时参与了面向5G的M-CORD项目,推动无线网络的云化和虚拟化,并强化移动边缘计算能力。

领导E-CORD项目

“产业互联网有别于消费互联网,需要更加敏捷和安全的新型网络支撑,为此我们提出了面向企业客户的E-CUBE网络架构,而E-CORD项目正是我们自身E-CUBE架构的一种开源实现手段。E-CUBE/E-CORD重点关注企业的广域联网以及网络服务与DC云服务的协同,项目的关键是要研发自己的协同器,实现多层多域网络协同和业务编排,并构建面向数据中心互联(DCI)的弹性传送承载网,同时通过统一的云平台,部署各类虚拟网络功能和企业ICT增值应用。”

当然,开源软件和白盒设备还面临很多挑战。相比软硬件紧耦合的成熟通信设备,网络开源软件和白盒设备大都处在PoC概念验证阶段,尚缺乏成功的商用案例,在性能和功能方面要打个问号。其次是现有网络中已存在大量被设备商锁定的传统设备,新型网络如何与传统网络共存,既有技术挑战,也有商业博弈的挑战。第三是网络架构对运营商本身的研发能力、集成能力和运营能力的挑战。“设备软硬件解耦之后,对网络的集成能力要求非常高。”

全球网络峰会上,唐雄燕介绍E-CORD的愿景和标计划

日前,C114独家约访了中国联通CORD项目总体负责人、网络技术研究院首席专家唐雄燕,探寻中国联通的网络变革径。唐雄燕表示,CORD项目的特点是开源软件和白盒设备,利用云计算的敏捷性和通用硬件的规模性,构建更加灵活和经济的未来网络基础设施。毫无疑问,CORD项目对运营商的网络转型、业务转型以及与设备商的传统合作关系,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CORD首届峰会

“CORD项目第一次使用开源的方式将电话端局成数据中心,这也是开源控制器ONOS的重要应用场景,在行业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唐雄燕指出。他本人不但是ONOS管理团队,也是另一重要的开源控制器ODL的顾问委员会委员,据悉,ODL也正在考虑CORD这个应用场景。不同于核心网,边缘数据中心对设备性能的要求低一些,白盒设备更有可能在这里得到应用。

唐雄燕表示,中国联通并未新建一张网,而是在原有承载A网(即大客户IP承载网)的基础上和升级,通过引入SDN技术,构建出新型的DCI平面,不但服务于联通自身的DC,也希望接入外部的DC,并实现网络能力的,打造产业互联网的公共支撑平台。

推动开源软件和白盒设备研发,是CORD项目的旨。中国联通网研院正在推动数据中心交换机软件和硬件的解耦,并与一些软件开发商、芯片提供商和硬件制造商等协同研发。目前已开发出了数据中心白盒交换设备的原型,并在实验室构建了基于白盒设备和开源软件的试验平台。按照计划,今年底或明年初开展CORD外场试点,先建设单个CORD试点,再逐步实现多个CORD试点的联网。

这其中的一个关键,是中国联通作为运营商,和阿里云等互联网公司在云服务层面的竞合关系。唐雄燕坦率表示,从全球范围来看,运营商做公有云面临很大的挑战,鲜有成功的案例,国际上不少运营商已放弃公有云服务。因此运营商应该以的心态接入互联网公司甚至设备制造商的云服务,将公有云服务的选择权交给用户,而将自身重心放在针对企业的私有云服务上,专注为企业提供云网协同和ICT集成服务。通过资源共享,产业链各方在平台上将有很大合作空间。

“企业用户既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购买联通的云服务,也可以购买阿里云、华为云等其它公有云服务。”按照唐雄燕的设想,中国联通希望打造一个更为的云网协同服务平台,推进资源共享和业务重构,转型为云时代的运营商。通过将CO为DC,中国联通将拥有较多的边缘DC,这是运营商在云时代相对互联网公司的很大优势。

过去一年来,中国联通网络转型的径十分清晰。2015年9月,中国联通发布了基于SDN/NFV和云的新一代网络架构CUBE-Net2.0,彼时唐雄燕对C114表示,首要任务是构建DC网络体系,包括大型DC互联和边缘DC建设。中国联通还加入了SDN控制器开源社区ONOS并成为董事会,试点了全球首个基于ONOS开源架构的SDN企业专线业务,为E-CORD项目奠定了基础。

唐雄燕透露,中国联通已经在天津、山西、河南等地试点CO为数据中心,一年多时间了几十个,还有大量正在各个省进行。工作得到了集团和各省分公司的大力支持,下一步还将积极推动基于CUBE-Net总体架构、面向产业互联网的新一代示范网络E-CUBE的建设。

当前,运营商在本地网中有大量的传统电信机房,话音、宽带、专线等不同专业各自部署了大量的传统专用设备,互相之间无法共享,运维管理困难,无论是CAPEX还是OPEX都居高不下。而且传统方式也使得新业务开展困难,在内容向云端集中的大趋势下,越来越难以应对互联网竞争对手的冲击。

C114讯8月16日专稿(刘定洲)传统的烟囱式网络架构无法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发展新业务、提升新业务部署效率的需求,基于SDN/NFV和云实现电信网络重构已是大势所趋。新一代网络将是以数据中心(DC)为中心的网络,CO(CentralOffice,电话端局)重构则是网络重构的主要切入点。

开源软件和白盒设备

唐雄燕表示,SDN/NFV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运营商自身虚拟网络功能的部署对DC资源的需求还不强烈,因此当前PSTN端局为DC后主要是做公有云和私有云服务,将资源出租给互联网公司或相应企业。此外,目前端局的数据中心都是基于设备商的专有方案,虽然设备商的专有方案也都基于SDN技术和利用开源软件,但还是有较大的封闭性,更大程度的开源和更深入的软硬件解耦还处在发展过程中。

“中国联通拥有超过2500个PSTN端局,部分需要成边缘数据中心。对全业务运营商来说,后的CO将部署通用服务器/存储器、DC交换机、控制器/协同器、虚拟网络功能(VNF)、各类应用软件、接入设备、城域网设备等,还可部署公有云以及企业私有云服务。”唐雄燕说,三个子项目之间互相合作,公共组件统一在一个平面,各自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部署不同的虚拟网络功能。

网络重构的根本目的不是针对现有业务开展,而是数据大爆炸和应用多元化后面临的业务不确定性,包括海量存储、密集计算、服务不间断、信息安全、全网部署等。以中国电信为例,尽管已经有163和CN2两张网,仍然计划建设第三张网,用于数据中心互联(DCI)。

领导运营商需要投入的资源更多。唐雄燕指出,中国联通侧重E-CORD,一方面是因为随着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企业ICT市场增长迅速,企业客户对网络服务的灵活性、敏捷性以及云网协同的要求越来越高,SDN/NFV在企业市场有更现实的需求;另一方面,随着全国“光改”的推进,光纤接入网的建设基本完成,光接入网络虚拟化的动力相对AT&T等运营商较小,而AT&T则更重视R-CORD,推动光接入设备虚拟化,并进行了自身组织架构的变革,包括对13万员工进行再培训。

2016年3月14日至17日,在美国硅谷举行的网络峰会上,中国联通、AT&T、Verizon、SKT、NTT联合开源研发机构b(开源网络实验室),共同推出了开源网络项目CORD(CentralOfficeRe-ArchitectedasaDataCenter)。7月29日举办的首届CORD峰会上,CORD项目正式被宣布为Linux基金会下的网络开源项目,中国联通与AT&T、NTT、SKT、Verizon、Google等世界知名企业一道加入CORD项目,并成为董事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