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网络资讯  动态

睿信财富评说-互联网金融的四大背景

  第一个大背景是,互联网改变和颠覆了一些传统的商业模式,尤其是电商行业。所以,大量互联网人士开始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在2013年年初,我听过很多人对此都极为有信心,认为比金融难度更大的电商都被拿下了,拿下金融也是时间问题,其中最典型的代表自然是马云。马云率领互联网企业改变了中国的商业模式,他让中国的电商行业至少提前了五年时间,对中国电商行业的发展绝对是居功至伟。他让大量的商品交易行为从网下走到了网上,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购物习惯。这种骄人业绩也让中国民众给了他更多的期望,希望他乘胜追击,征服传统金融业。

  第二个大背景,与我国金融机构在过去十年中的强势有关。过去的十年,由于各种原因,银行基本上属于“躺着赚钱”的状态,形成了极为强势的服务态度和傲慢姿态,社会负面评价较多。我国采取的金融监管措施又是牌照管理,对民营企业从事金融受到诸多限制,导致我国的金融结构失衡,大量人群被排斥在金融服务的对象之外,马云的“二八说”就是由此而来。这个时候,互联网金融扛起了对抗传统金融体制的大旗。很多人说阿里金融的好,只是因为痛恨传统金融机构的傲慢和不作为。

  第三个大背景要跟第二个结合看。互联网逐渐融入了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打破了原先逐层分级的金字塔结构,将原先中央集中式的管理模式直接打破,形成了分布式计算的方式。这种模式的最大好处是推动了资源的自我优化配置,在其背后是追求效率、平等、共享的互联网人格。随着在线人数的不断增加,这种人格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极端点来讲,互联网人格就是无政府主义的典型。它对天然性的排斥,厌恶和痛恨垄断,把互联网的这种特性跟传统金融机构的特性两相比较,对抗就产生了。

  反过来看,互联网人格对金融体系的厌恶不单表现为金融体系本身,还表现为对体制的厌恶。这个体制不单是指国内的体制,在国外的一些论坛上,也能经常看到对国家体制的痛恨。我相信,互联网人格的产生,可能会是未来众多矛盾的一个,最终也会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它会跨越国界形成一个“互联网公民”的概念,并与互联网下的群体进行争斗。简言之,互联网对金融的对抗,只是众多矛盾对抗中的一个。

  第四个大背景,则是来自于金融体系外对金融暴利的渴望。马云无论打着多么高尚的旗号说要为更多得不到金融服务的企业服务,他的最终目的都是郭广昌的那句话:金融业太暴利了。商业不是慈善,马云也不是圣人,市场经济就是如此,资本必然流向能盈利的地方,更何况这个地方还如此暴利。

  虽然在这点上,交通银行董事长牛锡明阐释了他的理解,认为金融业的暴利是一种外行人的误解。他的核心观点是,金融业的暴利只是账面利润,背后是资产升值带动的结果,而且风险是滞后的,很多人看到了暴利却忽视了背后巨亏的可能,这实际是未经风险调整的利润。然而,现实是无论牛董如何解释,社会都不太会认可。一是每个尝试进入金融行业的人都会觉得自己可能做得比别人好;二是没人相信金融人士的自我辩护词,不试试心里都过不去。

  在这四个大背景下,互联网跻身金融自然就成为了一种风潮。中国人喜欢一哄而上,结果往往就是一地鸡毛。我感觉“互联网颠覆金融”的说法,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情绪宣泄,很难形成金融制度的切实变革。对于过去一年的互联网金融的现状,我的总体观点是“理论大于实践,噱头大于实质”,市场未能看到太多真正的互联网金融的机会。

  在这里我想说的就是别对互联网金融抱太大的期望,事实上,我们的思维方式,向来喜欢一窝蜂,总是简单固执地认为有一招鲜的办法,可以一下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骨子里是好高骛远,浮躁不安的性格特征。社会经济都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沉稳细致耐心地不断修正和调整,向来没有一件事情,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都是动态平衡发展的,不同的阶段呈现的优劣也是不一样的。我们谈金融的人也必须清晰地认识到,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金融本身所无法解决的,金融跟经济的关系应该是依附和被依附的关系,金融本身只是经济中的一个范畴,呈现的特征是加速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能助推,反之亦然,我们很难想象经济形势一片哀鸿遍野的时候,金融业会是个很好的情况,毕竟金融最终是通过资产收益来兑现负债安全的机构。而如果互联网金融在目前暂时表现的特征还是金融特征的话,那么无论如何也都是摆脱不了被经济所决定的命运,即使颠覆了传统金融,意义也很有限,因此不能夸大他的实际意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