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网络资讯  热点

事实与新闻事实辨析

  综观整个新闻学的发展历史,“事实”是新闻生命力的源泉。但不是所有的事实都是新闻事实,也不是所有的新闻事实都能成为公众事件。 事实与新闻事实的比较 事实首先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一切物质 ...

  综观整个新闻学的发展历史,“事实”是新闻生命力的源泉。但不是所有的事实都是新闻事实,也不是所有的新闻事实都能成为公众事件。

  事实首先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一切物质系统运动中、物质与物质之间的联系中呈现出来的事实的信息,是不以不同人的不同判断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事实信息。

  那么新闻是什么呢?目前国内公认的定义是陆定一先生1943年在题为《我们对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中的概括: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提出新闻是具体事实的报道,区别于文学与哲学;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其时新性将新闻与历史、一般事实陈述区别开来;新闻是公开的事实报道,公开性使新闻区别于情报。

  为什么有的事实有传播的必然性?为什么记者们在每天发生的无数新闻事实中有选择地采录?这里起关键作用的就是新闻价值。所谓新闻价值就是客观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成为新闻的各种特殊素质的总和,新闻价值有哪些要素呢?

  接近性:指新闻事实所包含的与受众某一方面比较接近的性质,通常包括地理距离上的接近,心理感情上的接近,年龄性别上的接近,兴趣、爱好、职业上的接近。

  显著性:指事实所具有的知名度和突出性。通常包括人物、地点、事物、事件的著名性。显著性越高新闻价值越大。

  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时期之前,欧洲社会在印刷、交通、通讯等方面就已经具备产生现代新闻事业的物质基础,但是新闻事业之所以没有诞生,归根结底还是社会需要的问题。简言之,当时以高压、集权、自给自足为主要特征的欧洲社会,人们生活相对稳定,信息需求量很小,当时已有的媒介手段足以满足人们不很强烈的信息需求。只有进入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时期,经济自由竞争,加强,社会规模扩大,社会变动加快,人们要获得充足的信息才能有效地生活时,新闻事业才得以诞生。

  但新闻到底应该是有闻必录,不加任何主观因素纯客观地全景式地再现,还是应该对社会上的事实有选择地摘录?有人主张,新闻不应带有任何主观因素,让受众自行理解。但受传播通道有限性等多方面的制约,实际情况是:新闻不可能对社会事实有闻必录,媒介对客观事实是有选择地报道。提到选择便是一个主观意味很浓,充满着人为因素和倾向性的字眼。

  事实经过把关人筛选后才能成为新闻事实,但是新闻事实却不等于受众头脑中的事实。媒介对受众环境认知是有相当大的影响的,这一影响被称为“议程设置”。“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传媒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实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有效地引导人们关注某些事实和意见及关注的先后顺序。大众传媒对事物和意见的强调程度与受众的重视程度成正比,受众会因媒介提供议程而改变对事物重要性的认识。

  这个影响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事实向媒介事实变化的过程;另一个方面是公众在头脑中形成这些事实时新闻媒介所起的作用。在该理论中,议程就是对事实进行新闻事实的选择,对选中的事实进行不同程度地公开报道。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举国哀悼,全国所有的媒体集中报道这一事件。笔者试以中央电视台为例,就该台在这一事件中所涉及的议题的提出、传播、事实选择等方面来分析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

  1.确立主题,提出议题。中央电视台围绕着“不抛弃、不放弃、抢救生命”这一主题设置了三个议题:灾区现在的状况;救援工作的进展(各级政府部门现阶段采取的措施);国内外的援助活动。反复、密集式的传播是中央电视台该次议程的主要传播方式。

  2.传播议题,引导。传播话题要达到的目的是,如何使话题在公众中间引起广泛讨论,为形成社会打下基础。在赈灾的传播方面,中央电视台采用了一系列的传播技巧,使其中许多话题得到有效讨论,形成了国人空前团结的爱国氛围。

  3.全民参与,公众事件。在各种话题的充分讨论下,形成空前团结的爱国情绪,此刻,每个中国人都是汶川人。国内形成良好的爱国氛围,社会凝聚力极大提高。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