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网络资讯  行业

舆情经典案例:江歌案

  2016年11月3日凌晨,正在日本读大学的青岛姑娘江歌在东京中野区的公寓中被杀害,凶手陈世峰,即江歌室友刘鑫的前男友,已经被日本警方抓捕。12月11日,此案在东京开庭审理,下午,江歌母亲江秋莲及众多中国留学生志愿者,在东京池袋西口公园集会,征求民众署名支援判处凶手死刑。12月20日,在日本东京地方裁判所当庭宣判,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和恐吓罪判处被告人陈世峰有期徒刑20年。

  2017年5月,江歌的母亲在网上公开了刘鑫的个人信息,双方以微博为主要阵地发生隔空冲突。8月23日受多方媒体和网络言论的压迫,刘鑫与江歌母亲第一次见面,11月9日,专访栏目《局面》陆续曝光了江歌母亲江秋莲与刘鑫见面的视频,网站虽促使双方见面但并未达成和解,再度引发社会关注,产生了影响力较大的舆论交锋战。

  11月9日,新京报专访栏目《局面》发布采访刘鑫和江歌母亲的视频,微博达人@鸾爷、媒体微博@澎湃新闻、大V@八组兔区爆料等各类别的微博用户一直持续不断地关注并发布事件相关信息,继微信公众号“东七门”11日发布《刘鑫,江歌带血的馄饨,好不好吃?》和自媒体公众号“咪蒙”12日发表《刘鑫江歌案:法律可以制裁凶手,但谁来制裁人性?》文章后舆论热度一路飙升。13日《局面》栏目负责人王志安通过个人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关于“江歌案”:多余的话》讲述双方见面的始末,引发舆论大量转载,达到传播最高峰,同时公众对江歌室友刘鑫的指责也愈演愈烈,全民讨论呈现向网络暴力转向的势头,对刘鑫个人进行网络攻击、人肉搜索等行为。

  在此次舆论事件中,官方媒体进行了积极的正面舆论引导,封面新闻在《江歌案大家都在怼室友刘鑫,而真凶陈世峰你了解多少?》文章中公布了凶手的个人信息,并在对陈世峰的历史背景做了调查,呼吁网民关注真凶。除此之外南方都市报在题为《江歌之死:舆论介入宜保持冷静与克制》的社论中也谈到不能忽略真正的凶手,宽慰家属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凶手得到应有的惩罚。

  此外关于整个舆情法律方面,澎湃新闻在社论《让“江歌案”回归法律》中表示,江歌母亲江秋莲在痛失爱女之后,在网上散布,乃至在村头散播刘鑫及其亲人的个人信息,间接鼓动网民“人肉”、骚扰,也有侵犯他人隐私权之嫌,对案件证人的这些行为,可能会干扰作证,不利于公正审判。新京报在文章《江歌案,朴素正义感莫被情绪带偏》中评论这种朴素的正义感仍然要在法治之下,即使舆论普遍支持朴素正义感,但和法治需要讲究证据和程序正义,在舆论交锋中往往有一些大V借正义情绪制造矛盾,打击现代文明和法治精神,为此在网络舆情事件爆发后各方媒体从多方面角度、实时追踪事件发展,引导舆论传播的正确走向,维护现代法治建设。

  2017年11月9日,在日本留学生江歌被害一年左右之际,新京报专访栏目《局面》发布的一段采访江歌母亲与刘鑫见面的视频再次引发了媒体与网民对事件的关注,其中,34%的媒体对视频中的采访内容及江歌母亲在网络中对刘鑫的冷漠态度进行抨击谴责进行关注;28%的媒体探讨江歌案中的道义责任与法律责任,一起杀人案件在舆论的演变下开始探讨刘鑫应该承担怎样的道义责任;17%的媒体梳理江歌遇害案始末,回顾2016年11月3日江歌遇害后案件发展的细节;15%的媒体从法律角度出发,呼吁网民不要对案件进行道德审判,案件事实尚未清晰,不能靠舆论定案,舆论不能绑架司法,更不能靠道德审判代替法律审判,案件的要讲究证据与法治。

  中国留学生江歌遇害一年后,媒体对于江歌母亲及涉事人刘鑫的采访,引起网民的极大关注,江歌为保护室友遇害,而室友刘鑫没有及时出手相助,也没有在案发后向警方第一时间提供凶手的相关信息材料,案件发生后却遭刘鑫冷漠对待,39%的网民对刘鑫的做法表示谴责,认为其自私、冷血的行为间接促进了江歌死亡;26%的网民对于失去女儿的江歌母亲表示同情,对江歌的悲惨遭遇感到心痛惋惜。刘鑫长时间回避江歌母亲、对江歌遇害事件说法前后矛盾,甚至刘母对江母道出“你女儿命短”的话语,使得网民质疑刘鑫父母的人品,并讨论刘鑫的行为也反映出其家教的缺失,持此类观点的网民言论占18%。此外,江歌遇害案开始审判时,江歌母亲和志愿者发起请求判决陈世峰死刑的签名活动,传播该签名活动的网民言论占11%。

  局面发布的一系列江歌母亲专访视频,让江歌遇害案重回公众视野,江歌遇害后当事人刘鑫的冷漠态度与江歌母亲对其进行的谴责抨击经媒体披露,立即吸引了大量网民关注。案件从一起江歌被害的法律案件,逐步变成了与江歌遇害有关联的刘鑫应承担什么责任的社会道德案件,网友们在愤怒的情绪之下拷问刘鑫人性中冷漠与自私。

  舆论不能代替法律,所有的讨论也都应该基于基本的事实,而不是想象或者假定。刘鑫在这起恶性中,究竟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还有待于法律的最终确认,2019年10月江歌母亲也正式起诉刘鑫,在这之前,任何预设都有待验证,而江歌母亲公开刘鑫的个人资料,进而引发人肉搜索和网络暴力,显然与法律规则相违背。

  法律或者任何力量都无法避免偶然性的悲剧,重点在于我们该如何区别一起悲剧事件中的道义责任和法律责任。刘鑫可能没有法律责任但并不意味着没有道义责任,在案件未被公开审判前,公众都不应该先入为主先行审判,更不应该在未明之前要求当事人先谈道德、人性、宽容,冷漠对待救命之人不正义,网络暴力亦不可取,舆论绑架司法也不一定会实现真正的公正与法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