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网络资讯  新闻

安天移动安全:守护未成年人网络安全“安鉴”在行动

  发现:随着短视频、直播与陌生人社交的兴起,一些人打起了莘莘学子的主意,利用“高薪”、“软”等,配合之手段,将涉世未深的未成年人变成

  清朗2022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启动仪式现场

  7月18日,中央网信办、国务院未保办(民政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举行“清朗2022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启动仪式。作为此次专项行动的整治重点,社交、直播等平台上频现的教唆、胁迫、引诱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行为,也将成为此次监管部门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设备的普及,未成年人接触网络机会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低龄化,利用网络侵害未成年人的的案例呈高发严峻态势。据最高检发布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2021)》数据显示,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增幅达57.4%,其中,未成年人参与网络犯罪活动案件,同比上升6倍。

  据移动安全领域专家,安天移动安全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日常检测发现,诱导未成年人违法违规的犯罪行为不仅仅存在于直播平台,也广泛存在于婚恋社交平台。以直播交友为代表的社交应用中的安全隐患不仅严重侵害了广大用户权益,也极大破坏了移动生态的良性、健康发展。

  由于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认识能力和自控能力低,自护能力不足等特点,极易被不法分子以“高薪”、“软”等手段,诱骗至各类直播、社交平台,参与未成年人直播,或成为“一掷千金”的盲目打赏者,甚至落入网络的全套中。

  2020年5月22日,播州区受害人钟某通过社交软件认识一网友,该网友以“高薪”为诱饵,诱骗钟某淫秽视频。经人举报后,遵义市公安局播州分局直接以“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立案侦查。

  经办案民警对该线索扩线分析研判,判定为团伙犯罪,通过直播软件为载体,以未成年少女为作案目标,诱骗未成年少女淫秽视频,嫌疑人获得视频后通过网络社交群宣传后点对点贩卖牟利。而为了降低成本,嫌疑人通常会在社交软件上联系同行人员合伙出资,获取视频后再共享给合资人员。

  很快警方就锁定了四名犯罪嫌疑人,分别是:李某甲、李某乙、罗某、虞某。查获涉案网盘储存的未成年少女淫秽视频共计1054部,扣押手机5部、电脑4台。最终,判李某甲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李某乙有期徒刑两年。

  2021年9月份,江津区反诈中心接到线个在江津区登录的直播平台主播账户,冒充直播平台退款客服,专门针对未成年人进行诱骗,让其充值并打赏在嫌疑人的直播间内,实施。

  经调查,该犯罪团伙在直播平台上寻找用父母账号刷礼物的未成年人,冒充客服谎称系统检测到其是未成年人充值刷礼物,导致其父母的被冻结,需要交付押金解冻,并恐吓被害人,称不交钱将会被公安机关拘捕,对未成年人实施,被骗者达49人,多为8至12岁,非法牟利超30万元。

  以社交应用陌xx友为例,安鉴风险检测预警平台发现:平台方将提前录制好的文件,主动向用户发起视频邀请,给到用户近乎真实社交的体验。一旦用户“上钩”,将引导充值消费。一旦未成年人接触到此类社交App,非常容易被,从而产生消费。

  根据监管部门要求,主要应用平台通常都会设置青少年模式。但由于是非强制性使用,“青少年模式”在各网络平台上的具体设置并不完全相同。

  安鉴风险检测预警平台发现:“青少年模式”存在极大的漏洞,比如,切换至青少年模式后,平台内容无明显变化。更有甚者,“青少年模式”如同摆设,根本无法开启。

  安鉴风险检测预警平台发现:利用未成年人懵懂无知、好奇模仿、盲目攀比炫耀等心理,不法分子操纵唆使未成年人在直播平台搞、露体直播,利用未成年人性暗示短视频引流。

  “青少年模式”形同虚设,诱导未成年付费打赏,甚至引诱、唆使未成年违法犯罪的行为也是屡见不鲜。来自社交、直播等平台的“高薪”与“软”陷阱,已经严重威胁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2022年5月7日,中央文明办、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等4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规范网络直播打赏 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见》。再次强调,严禁平台方为未成年人提供各类打赏服务,并且不得为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主播服务,进一步优化升级网站平台“青少年模式”等七方面具体工作措施。

  同时,为了更好的支撑监管部门展开违规违法应用的监管与治理工作,安天移动安全全面开放“移动安全风险应用检测预警平台”,重点针对低俗软、诱导以及不良价值观等App常见违规问题,帮助开发者深度挖掘潜在风险及源头,力争快速完成合规整改。另一方面,为监管快速全面掌握开发者信息,发现App背后隐匿的开发者关联关系,从而实现快速追踪违法、违规等侵害用户权益的应用,多举并措,共同守护未成年人网络安全。近一年来,安天移动安全配合监管部门已治理风险应用2366个,其中应用市场下架726个,惠及5.7亿用户。

  安鉴风险检测预警平台实践证明,只有多方形成合力,才能筑牢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防护网”,确保孩子们享有一个清朗、安全的网络空间。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