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移动互联

代表委员热议抢占农业科技创新制高点_农业滚动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农业部有关负责人在解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时指出,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就是要做到“”。“顶天”,就是要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农业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力争界前沿领域占有重要;“立地”,就是要产业需求导向,从现实紧迫需求出发,着力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彻底解决科技经济“两张皮”的问题。

  什么是农业科技创新制高点?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大?P委员认为,国际上的主流看法就是指高新技术,从长远看,大力发展以生物育种为代表的现代农业技术是大势所趋,也就是利用生物学的手段改善品质、提高产量。

  种子是农业科技的最重要载体,种业竞争力决定了农业竞争力。“农业科技创新要大力发展现代生物技术,促进优良品种的研发。目前我国的农作物育种技术还不错,尤其是小麦、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品种,但在畜禽品种和一些高端蔬菜品种方面,还要大量依靠进口。”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晓山代表告诉记者。

  黄大?P委员告诉记者:“我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集基因克隆、基因、基因控制、生物安全评价等为一体的转基因研发和监管体系比较健全的国家,发掘了大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开发了不少好产品,比如水稻抗虫转基因研究世界领先。”

  “中国种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在于品种繁育时间长,由于育种方法上的差异,国外大公司一年可繁育多个品种。”广东省农业厅副厅长程萍委员认为,“全基因组育种技术是全球育种的发展趋势,日本每年拨出2亿美元用于水稻的基因定位研究,美国大力支持玉米等作物的研究。中国有必要快速建立国家级的全基因组育种平台,面向所有育种专家,以加快育种步伐。”

  从育种起步,农业科技创新贯穿整个产业链。“农业科技创新不仅应该关注农产品生产领域,也要重视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方面。农业科技创新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向就是农产品的高值化。”浙江省杭州市化工研究院院长姚献平代表认为:“日本在农产品高值化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大家都知道的纳豆,其实就是日本的农产品。我国在农产品深加工领域的科技支撑力量还是太薄弱了,现在的农产品大都是粗放式生产,精加工大有潜力可挖。”

  “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到‘完善科技评价和励制度’,这说到科技人员心坎里了,现在的评价多由行政和同行评价,市场和社会的评价几乎没有,规则少,潜规则多。”西南大学生物技术学院院长夏庆友委员说道。

  如何让科学家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民进主委尚勋武委员认为:“我们在‘仰望星空’这方面做得还不错,但是‘脚踏实地’方面做得还很不够。农业科技研究与实际生产脱离,许多研究都是停留在实验室里,很难真正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这与我们当前的科研体制是紧密相关的,在现有的考评机制下,科研工作者们只关心自己发表了多少论文,论文发表在哪一级的上,但是对于研究的并不重视,影响了农业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力。”

  “科研和生产‘两张皮’的最根本问题在于人才评价问题。目前科研人员还要根据论文、获情况来评定职称,导致很多论文、课题脱离生产需求。农业科研从根本上讲是产业科研,因此必须要立足产业需求。对农业科技人员职称评聘进行,人事部门只应对科研单位下达职称数量,不再组织对科技人员的职称评定和发放职称证书。”全国代表、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岳德荣对记者说。

  “科研经费的分配现在主要靠,行政管理人员组织编制项目指南、组织专家评审,因此不得不与这些行政管理人员搞好关系。重大项目以官为本,973项目70%以上主持人都是带‘长’的,这些行政官员大多没有太多时间搞科研,却挤占了大量科研资源。”中国林科院林产化工研究所研究员宋湛谦委员说。

  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李成贵委员提出:“要改变科研项目的支持办法,提高农业科研投入的效率,营造科研人员潜心研究的政策,让科研人员从‘全能人才’回归到依个人特长、兴趣和价值发展,专心从事基础性研究。这里要说的是,基础研究一定程度上只有第一,没有第二,且不少基础研究最后会以失败告终,所以必须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

  “做好科技创新离不开科技协作,即产学研企一体化。现行的科研体制条块分割,单位所有,相互,互不协作,不利于科研大协作和联合攻关。”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副所长刘凤之委员提出:“应尽快建立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明确国家和地方农业科研机构的业务关系,明确科研、教学单位之间的协作关系,主持单位与参加单位及协作组内部的关系,明确各自的权责利,力求从体制、机制和制度上保障科研大协作的开展和正常运行。”

  “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私人企业投资农业科研的比例很低,而且主要集中于农作物。”浙江衢州市农科所所长汪惠芳代表,“应鼓励企业、农民等社会多渠道、多层次投入,逐步建立多元化、全社会参与的农业科技投入体系。要制定激励政策,发挥私人投资在应用研究等领域的作用,集中财力用于私人资本和农业企业不愿进入的基础性、前沿性的研究开发领域。”

  山东冠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方才臣代表也持相同看法:“国外80%以上科技人员在企业,国内大部分科技人员积聚在科研院所。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那么国家应该出台政策鼓励项目、资金向企业流动,人才向企业流动,优质资源向企业流动。”

  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委员认为:“应产业需求导向,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培育以企业为主导的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推动科技方面,中央大型涉农企业应更好地发挥自身规模、资金、管理、品牌等方面的优势,通过采用以订单农业为代表的多种创新合作模式,加快科技的应用和推广。”

  “近年来,明显感到科研氛围比以前好了很多,主要得益于国家对‘三农’的重视。但是,中央财政还应特别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科研投入及基础条件建设,欠发达地区也应采取更多有效措施留住人才。”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武委员说。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