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网络资讯  行业

宜人贷后又一互联网金融公司赴美IPO 已递交招股书

  互联网金融在经历了几年跑马圈地后,又传出了上市的风声,多家互金公司近期相继传出正在筹备IPO。业内人分析指出,互金企业上市首要是受政策性因素影响,盈利能力亦受投资者关注,而审计和信息披露问题也成为困扰P2P上市难的因素。

  昨天晚间消息,互联网金融公司“信而富”已于周五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IPO(首次公开招股)招股书,拟赴美上市,股票代码为“XRF”,预计筹资额为1亿美元。招股书信息显示,摩根士丹利、信贷、Jefferies为本次上市的承销商。

  根据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截至2016年12月31日,信而富作为网贷信息中介平台,借款人超过140万,撮合借款交易笔数突破1000万笔。

  实际上,信而富自2014年以来一直在研究IPO的可能性。但该公司选择在更长一段时间内维持非上市状态,去年7月在一轮私募融资中筹得3500万美元,由私募股权公司Broadline Capital领投;2016年11月融资2000万美元,当时估值为10亿美元。一名相关人士表示,上市融资将用于扩大中国市场。

  2017年2月,彭博社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信而富计划今年在美国IPO,最少融资1亿美元。对此,信而富表示不予置评。

  公开资料显示,信而富成立于2001年,总部位于上海,但注册地在美国。2011年展开互联网放贷业务,通过手机向超过5000万用户提供预先核准贷款。

  据公开资料,信而富自2001年起即开始为金融机构提供信用风险管理服务;2010年转型专注做网贷业务,为投资人和借款人提供网络借贷信息中介平台。

  信而富要IPO的消息可谓是一波三折。2014年的时候,信而富就被爆出准备赴美IPO;2015年也有爆料称公司将于2016年上半年在纽交所上市;2016年有消息称信而富在美上市的流程已进行到最后一步。

  此次终于落实,也将成为继宜人贷之后第二家赴美上市的互金公司;同时也成为第一家于2017年在美上市的互金公司。

  除了信而富之外,拍拍贷和趣店均有计划在美国登陆资本市场,并被外媒传出已分别在农历春节前后向纽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很显然,2017年已成为互金企业赴美上市的黄金期;而选择在美上市,最重要的原因应该就是美国的资本市场并不要求企业必须要实现盈利,且无须如国内一样排长队等IPO。

  信而富平台出借人包括富裕人群、高净值人群、机构投资者等。过去三年,出借人在信而富平台获取了稳定可观的投资收益,平台历史平均年化收益率为10-13%。

  目前行业中普遍面临着征信覆盖不足的难题,如何有效防范欺诈、控制逾期率直接决定了平台核心实力,而科技能力则是网贷平台的主要核心竞争力。从招股书来看,信而富在过去16年间,利用自主技术陆续为包括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国内商业银行开发信用评分、风险管理系统。信而富的预测筛选技术通过分析借款人的丰富线上数据,可以低成本获取高质量借款人,而自动决策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化决策每一笔借款的额度、费率、期限等。信而富通过自主研发的评分系统,将生活方式类(Lifestyle Loans)借款人分为1-7类,1类为最好,7类为最差。

  数据显示,信而富自2014年不断增加高评分的优质借款占比,2016年1-3类借款人借款金额合计占比近90%。信而富生活方式类借款(Lifestyle Loans)平均年化逾期率为7-8%。而现金消费类借款(Consumption Loans)2016年年化逾期率为2%。

  招股说明书披露,信而富采用“Low and Grow”策略,向首次借款人提供较低的初始借款额度,通过借款人的重复借款培养借款人的信用记录,逐步提升其借款金额并满足借款人生命周期中的消费信贷需求。针对金额更大、期限更长的借款,借款人需要通过信而富在全国超过100家线下数据验证中心进行信息验证。

  其实,这就是现金消费类借款(Consumption Loans)到生活方式类借款(Lifestyle Loans)的。据招股书披露,信而富单个现金消费类(Consumption Loans)借款人获客成本仅为17美元,在低获客成本下实现了借款人价值链的充分挖掘。招股书中显示,一般来说,信而富平台获取的借款用户在四到六个季度的成长期内,信而富平台收取的总费用可以覆盖其获客成本,自第二年起实现单位盈利并持续获得借款人的长期价值。2016年,信而富现金消费类贷款的总费用收入仅占总成交额的1.6%,如此低廉的收费标准也决定了信而富并不是一家以谋求短期暴利作为盈利模式的公司,而是通过提供费用低廉的借款产品、致力于与借款用户建立长期关系的平台。

  总结:一直以来,P2P热潮只增不减,多个网贷平台加入上市大军,不过信而富能否在2017年互金行业一众上市队列中拔得头筹,率先登陆美股市场,尚需拭目以待。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分析,诸多企业“抢着”去美国IPO,原因来自于投资方的压力和同行竞争的压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