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网络科技  未来

菲利普·迪克科幻小说何以“反主流”?科技狂飙突进他却在唱衰

  菲利普·迪克是美国最早一批使科幻严肃起来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相继被改编成电影 《银翼杀手》 《少数派报告》 《全面回忆》 等。他把生命中认识的人,放到极端的科幻场景中,写出这些微不足道的人们的惊恐和忧虑,以及他们内心深处不放弃的梦想。迪克总是把大观念与渺小的人类个体相结合,这使得他那些灰暗、郁郁寡欢的作品充满人性的力量。

  我知道菲利普·迪克这个人很晚,1996年去美国逛当地的科幻书店,都不晓得他。后来大概2003年才知道,当时迪克已经死了二十一年。以前都以为阿西莫夫和克拉克最牛,不知道还有个迪克。

  他是一个迟迟被承认的天才作家。关于迪克的生平,如今人们介绍得已经很多了,大致是这么一些情况:他生于1928年,卒于1982年,只活了五十四岁。他作品中的不少人物,差不多也都命不长。他活着时,几乎是个失败者。他结过五次婚,都离了。成年以后,他严重依赖安非他明,经常陷入神经中。他有人群恐惧症,不能与人正常交往。他还患过抑郁症,曾尝试。他在1970年代后,沉湎于,着迷于玄学和。

  他只短暂地上过一年大学,在大学伯克利分校读哲学。他基本上是自学成才。他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从1952年开始写作,到1982年去世,创作三十年,写了四十部长篇小说,以及一百十多篇中短篇小说。他常常为挣稿费养活自己而拼命写,因为他没有其他工作。他的个人经济状况很窘迫,在1950年代,一度连图书馆借书的过期罚款都交不起。他简直是一生潦倒。

  后来好莱坞根据他的 《仿生人会电子羊吗》 改编成 《银翼杀手》,这电影是科幻电影排行榜上的冠军,没等到公映,迪克就死了。他死后,他的书不停地再版,评论界惊呼这是我们时代的一位伟大作家和前卫作家。他的小说频频被翻拍成电影,除了 《银翼杀手》,还有 《少数派报告》 《全面回忆》 等。

  2005年,美国 《时代》 周刊评选了1923年界最佳百部英文长篇小说,其中就有迪克的 《尤比克》。而科幻三巨头阿西莫夫、克拉克和海因莱因都没有作品入选。

  我读了迪克的书,有这么一种印象:他的文字、混乱、恐惧、战栗、怪诞、、疯狂、压抑,常常是梦呓般的对话,主角也像是活在别人的梦里,世界随时会发生翻转,还弥漫着神秘和错位,叙事常常不连贯,是东文化碎片的混杂。常常很难读。他的书中,有着各种文明、文化以及、商业的交替穿插,甚为丰富、复杂而混乱,像一个装满垃圾和珍宝的大型地下室,而其中又出一种至简至纯感。

  迪克的文风粗犷、简洁、凌厉、迅猛,有时会没有主语,有时两个名词就构成一个句子。终其一生,他喋喋不休地讲述他对这个迷界的迷惘和困惑。他是一个反叛者和失落者,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他的主人公以及其他角色总是像黑色的影子或者鬼魂一样飘来飘去。他是一位超现实主义大师,像达利一样,绘出了一幅幅的幻象。他与当时美国科幻的乐观主义主流格格不入。但他的悲观中,又有一种对人性力量的。他的主人公都在单枪匹马地与命运不懈奋斗、。

  迪克是美国最早一批使科幻严肃起来的作家之一,他赋予科幻以复杂的文学性、心理深度以及社会警示意义。在他拼命码字的岁月,科幻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阿西莫夫、克拉克、海因莱因等大师级的科幻作家活跃于英语文坛。到了迪克的创作高峰期1960年代,正是科技文明狂飙的时代,人进入太空,登上月球,探测和火星,混沌理论提出,售出第一批工业用机器人,BASIC语言发明,英特尔公司成立,生态意识……人类张扬着开拓边疆和潜入原子内部的雄心勃勃。这些也在主流的科幻小说中得以集中反映。迪克却不那么主流。他仿佛对这一切成就感到迷而不解。他的笔下是一个的世界,是文明没落,科技沦陷,是人类的异化和商业化,是整个的碎片化和化。他的小说似乎预言了“9·11”事件或者攻占华尔街。评论界有一种观点,认为“迪克的大部分作品,就是一张充满的罗网”,“他感到不断萎缩的、被遗弃荒废的世界里充满了痛苦,所有的人也逐渐失去了方向。”在他的小说中,我们看见了一个有问题的、混乱的人生和时代,人们渴望救赎,却不可得。这种气质,跟同时期的垮掉的一代如出一辙。

  这种情绪,来自迪克个人生命的投影,他所有的书,写的是他本人,也写他身边真实的人们。他作品中的主角通常是物,他把生命中认识的人,放到极端的科幻场景中。这些微不足道的人们惊恐和忧虑,无法共享出彩的人生,却又在内心深处不放弃梦想。迪克对他们的命运满怀同情,他总是把大观念与渺小的人类个体相结合。正是这个,使得他那些灰暗、郁郁寡欢的作品充满人性的力量。

  迪克写的不是一般的科幻小说,他是边界的者。他的 《高城堡里的人》,被很多评论家称作他最好的小说。这是迪克第一部被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小说,这个故事设定的背景是轴心国赢得了二战,美国被肢解成三部分,东部归治理,中部算作非武装的自治区,西部到太平洋沿岸由日本管理。整个世界被德日分割,两个国家既有合作也有矛盾。故事开始时,元首已经疯了,内部爆发了之争。迪克似乎暗示了一个不好的未来,他笔下的美国全面失败,是无尽的和。他要讲的,是文明的溃败,而普通人的命运是不确定的,也是压抑的。

  《高城堡里的人》 跟当时的美国主流科幻很不一样,这是一本关于人和人的关系的小说,讲人们之间的隔阂、猜疑,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别人是谁,都在互相打量,讲着暧昧的对话,陷入两难的困境。在一片的中,出现了 《易经》。像虫子一般活着的人们,从爻辞和卦辞中寻找答案。这是小说的核心所在,它与的机械不一样,东方思想成为人类寻找救赎的希望。通过 《易经》,人们发现了另外一个世界,一个与我们的世界平行的、更美好的世界。

  小说里有本“书中书”,高城堡里的人写了一本小说 《蝗虫》,记载了他根据 《易经》 推断出的那个世界的故事。这成了一本,但在地传,人人争读。迪克借 《蝗虫》 告诉读者,虚构的才是真实的,而我们天天生活的“现实世界”,则是虚假的。然而,仔细看,虚构的也不是真实的。在《蝗虫》 中,同盟国胜利了,德意日失败了,但它并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那场二战,很多细节已经不一样了。那么,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 没有答案。那些爻辞和卦辞彼此矛盾,《易经》 最终给出的,是一幅幅无法确认的多重图像。迪克把东方古典文化与现代物理学相融,阴和阳的两个世界,但这个世界之上,是混沌,是无。

  《高城堡里的人》 可能是此种类型科幻中最著名的一部。它想说的是:假如这样,又会怎样? 让人疯狂地去思考,去假设。迪克写作的价值,在于他给出一个可以与我们现在的世界相比较的世界。这本书里描写了大量的商业活动。商业的侵略性像黑洞一切。迪克描写的,大概正是他死后多年,今天为我们熟悉的这个被、被超级公司的时代。似乎迪克在1962年独步当时地说着,咱们走着瞧吧。(作者为科幻作家)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