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网络科技  未来

园区:用想象“画”未来

  “人类社会的组织形成,很大部分就是源于人类共有的——想象力。我们今天一起创作歌曲的主题就是‘想象力’。”几位音乐创作人的“头脑风暴”在此刻汇合。其中一位摊开了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

  近日,一部时长5分55秒的苏州园区最新宣传片——《以想象创未来》,一跃成为了很多苏州人微信朋友圈的主角。才华横溢的画家,专注从容的苏绣传承人,澎湃的交响乐指挥,知识渊博的作家,远瞩的城市规划师,充满自信的科技领军者,一位位见证园区崛起并发展壮大的行业精英纷纷出镜,他(她)们在无人机拍摄的梦幻建筑图景与孩子们的无邪笑容以及青少年憧憬的目光之间,讲述自己对这片梦想乐园发自肺腑的人生感悟。

  除了如数家珍的强大经济,《以想象创未来》传递给我们的另一层信息是——辉煌的想象力,灿烂的笑容,无限的可能性,以及不拘一格的创造力和无处不在的人生机遇——所有这些温暖的情感力量,将会在园区未来高质量发展的中扮演越来越关键的角色。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男耕女织的漫长岁月,园区所处的富庶水乡,一直作为辛弃疾笔下柔美江南的一块无足轻重的拼图,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仅仅充满生活气息而已。

  但星光下的中国和苏州,永远都是缔造发展奇迹的沸腾之地。1994年,“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的古城东翼,一水塘农地被国务院批准设立为我国首个中外合作开发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中国和新加坡的旗舰级合作项目,工业园区注定生而不凡,将作为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而置身全球化时代中国叙事的最前沿。

  如今的园区已实现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六连冠,并以苏州3%的面积,创造了全市约15%的GDP和规上工业总产值,贡献了16%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至于进出口,更是“三分苏州有其一”。

  苏州是世界最大工业基地之一,而苏州工业园区则毋庸置疑是世界产业链和供应链网络中一簇坚韧节点——来自中国和全球的资源与财富在这里集结、中转、消化并创造持久繁荣。

  高耸入云的九龙仓和恍如时空之门的苏州中心遥隔着秀美的金鸡湖威武对望。雄峙其间的桃花岛苍翠欲滴而又楚楚动人。河湖布列,水陆交错,鳞次栉比、功能各异的现代建筑群正延伸矗立并渗透进园区的地下、路面和天空,营造出一座充满工业化和音乐感的花园大都会。无论是阳光普照、烟雨朦胧抑或每每入夜后的华灯初上,园区总能迅速编列出属于当时独特意境的城市乐章。

  “人家想象工业园区大概有很多工厂。其实(园区)整个就是座大花园,工厂正点缀其间。”著名指挥家、苏州交响乐团音乐总监陈燮阳一语中的。

  强大的制造业硬实力,是园区崛起与繁荣的基石。但园区的魅力和未来,更取决于高质量发展时代的思维路径。想象力,创造力,自由宽松和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温婉体贴并付诸真金白银的人才政策,皆是铺就这条新发展路径的鹅“软”石。

  人才,是想象力与创造力最终转化为文明成果的枢纽。园区的成功,归根结底是人才驱动战略的史诗性胜利。

  得益于厚重的产业底蕴和非凡而卓越的软实力,园区正加速成为群英荟萃的创新与人才高地。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例,通过“十年磨一剑”,目前园区已集结了超过2000家生物医药企业,总产值迈上千亿级,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增速。无论是综合竞争力,还是产业、人才、技术三大专项竞争力,园区生物医药产业都在全国独占鳌头——比如在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内,就有近3.5万名高层次科技人才分布于55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中。

  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和人工智能三大新兴产业,园区已累计集聚了逾9000家创新企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2021年,园区坐拥2000多家有效国家高企,累计培育独角兽及独角兽(培育)企业137家。

  引进一个高端人才、带来一个创业团队、培育一个新兴产业、打造一个创新集群。如今,园区已引育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专家219名,其中创业类占全国7%;省双创人才(团队)333名,累计集聚了海内外高层次人才6万人。

  通过人才驱动打造创新高地,进而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以产业创新集群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企业、创新与人才等科技要素的全流通。园区正以“一区两中心”建设为支撑,构建立体、网状的产业发展格局,让科技要素“跑起来”。同时,通过龙头企业引领,以创新体系支撑全链条孵化体系,实现创新链、人才链和资金链等互融互通。

  “我们企业一直在探索研究新药,去攻克目前还无药可治的疾病。园区具备了实现我们想象力的所有条件。”博瑞生物董事长袁建栋说。

  “人类的发展离不开想象。江南文化给了我好多的想象力,让我的作品真正有了江南的灵魂。”著名画家杨明义对于洋溢着江南文化的园区源源不断地给予自己创作灵感非常感激。

  遍布试剂的医药实验室,纤尘不染的机器人车间,数码悦动的计算机大屏,孕育并激发的是现代工业与未来科技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充溢园区空气的并非只有“工科生”这一种诱人气息。园区还是融苏州古典之美和当代时尚新潮流的多元文化之都。

  “园区这件双面绣,它一面奔赴着我们的未来,另一面又紧紧地拥抱着我们的过去。”青年苏绣传承人姚卓坚信园区是连接苏州过去与未来的“中枢神经”。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芭蕾舞演员;挥汗如雨、唯快不破的外国拳击教练;劈波斩浪、奋勇向前的赛艇选手;“脑洞”大开、思维敏捷的数字特效师;挥毫泼墨、写意人生的洒脱画家;还有诚品书店内如饥似渴、乐以忘忧的一批批读者······高雅艺术和时尚主义的惊人想象力与无敌创造力在园区生成、扩散、碰撞、融合,无数追梦者热爱与憧憬的星星之火,点燃了他们脚下这片才28岁的新兴经济体,并使其看上去分外生机勃勃。

  “希望这些具有江南特色的芭蕾能够代表园区、代表苏州、代表中国——走向世界!”望着光影交错间一位位翩翩起舞的艺术家,苏州芭蕾舞团艺术总监李莹渴望一展雄心。

  截至2021年底,园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已达226亿元,占全区GDP6.79%,增加值总量和占比均排名全市第二。园区拥有文化企业超8000家,吸纳就业近5万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苏州市优秀新型业态文创企业有23家位于园区,占全市45%。

  统计数据,只不过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理性化后的冰山一角。但想象力和创造力终究无法进行纯粹的理性表达——它们是理性与的化合物,园区的时代精神正是其“化学反应”的终结呈现。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园区某间整洁的咖啡屋内,思绪飘飞的小说家正穿梭于迷宫般惊心动魄的情节中,而屋外敢作敢为的青年舞者们正编排着极具感官刺激的街舞;不远处的产业园大楼内两位医药学者正热烈讨论着最新的胶囊配方,此时楼外林荫大道上正好路过这儿的几位销售顾问则商量着更为高效的商务方案——几乎一切追求美好生活并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不愿放过园区每一块方寸之地,并编织成网、筑就天堂。

  “我觉得天堂无非就这三种——物质、进步和精神。今天,以及未来的苏州工业园区,就是我心中的天堂。”纪实文学《万鸟归巢》的作者、中国作协第七、八、九届何建明感慨万千。

  7月初,苏州市委会专题调研苏州工业园区工作时,要求园区围绕打造四个“一流”、推动加快建成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这为园区本就走在前列的高质量发展树立了更高的目标,也为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自由飞翔打开了更广袤的天空。

  一张蓝图绘到底。28年前的想象已不折不扣甚至“超额”演变成了今日令人叹为观止的现实,那么今日的想象会在28年后的本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结成怎样的璀璨硕果呢?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