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网络资讯  行业

网络声音要客观理性看待

  对于热点舆情中互联网上的各种声音既要高度重视,又要客观理性分析,才能在繁杂中,把握住趋势和重点,既不能被情绪化的节奏带偏离,又不能忽视各方的意愿诉求。

  不同人群看待问题的角度立场有差异,网络行为特点不同和表达习惯方式也是千差万别,这决定着网络上民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舆情引导中,要始终保持对网上声音的正确理解,就是对不同人群心理画像的过程,在热点舆情中,网络上表达群体的心理大体可分五种。

  这类群体确实是被事件本身所打动吸引,同情事主的遭遇,谴责违反公序良俗甚至是违规违法者的行为,希望事件能得到及时公正地解决,行为不当者受到查处,从而在网络上参与到话题讨论中,表达的想法也与自身真实意愿相契合。这类群体一般与事件当事人存在一定的身份相似性,从而产生感同身受的共情,比如性别、年龄、职业、生活区域,特别是如家长、打工人、旅游者这样的泛群体,因为某些共同的生活阅历、生活场景、压力感受的相似而去关心事件的发展和解决。这类群体设定的基本立场是从维护自身利益出发,“不想悲剧重复”和“究竟结果如何”的想法占主,前后表达基本一致,多在事件发端和出现结局时表达意愿更强烈,这类群体也是网络人群画像中的基本盘,因为总在社会价值观一致,他(她)们也更在意事实和结果,关注事件是出于真正的关心。

  这类群体的兴趣广泛乐于社交,多把热点事件做为自己在网上和生活中的谈资,“有个热闹你知道不”“我听说……”“这事不知道吧……”,热点事件只是个每天变化的聊天话题而已,且容易只被事件热度所吸引,而非真对事件本身有多大兴趣,往往对事件没有明确的本人看法,多在转发照搬自己看到的网络内容,“先入为主”和“热门观点从众”的心理较强。这类人群由于自身感受度弱,兴趣保持度低,热点接触得快,转移的也迅速,且多会依托于朋友圈式的圈群体传播方式,因此恰恰会成为让事件迅速升温的重要力量,且因为自身认知和表达能力有限,会成为各种传言和小道消息的传播者。但当事件水落石出之时,又因为热度已降,这一群体反而对结果结论没什么参与热情。其实对这一群体来说,舆情热点事件和各种养生保健知识、成课程没什么多大差别。

  这类群体是流量经济的拥趸者和受益者,是网络表达中的专业人士,严格的说应该分为正反两个分组。正向组里,是能够将自身的行业领域知识、网络表达技能技巧与热点事件相结合,做出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分析解读,逻辑清楚并有所依据,尊重事实事态的发展变化,观点有助于一般网民去理解看待某一热点事件,虽然也可能存在观点偏颇,但总的还是相对理性的表达,且这种表达会带给自身平台账号更高的关注度和经济利益。简单说,正向组是靠自身的专业知识能力在赚钱,做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传播,劳动获利无可厚非。

  反向组则比较可恨,这些人的第一目的甚至说唯一目的就是流量,就是想方设法变现挣钱。什么观点极端就说什么,什么最能刺绪就发什么,只要能有流量就可以随心所欲不择手段,哪怕他自己的观点自己也不信也无所谓,你夸他也行骂他也行,流量到手万般皆可。这类群体的常用口头语包括但不限于“快看,晚了就没了……”“某某事件……”“冒死发帖……”,其实这组人的网络制作能力并不强,多通过拼接二创的方式来极端化某种观点。这组人的命门也很明显,最怕平台的封号删号措施。

  舆情引导就是守护意识形态的阵地,因为确实就有实实在在的敌人,这一群体的核心目的就是抹黑攻击,白的说成黑的,好事里面要挑骨头,遇到坏事就煽风点火,个案个例总会往体制上引,是种种中国阴谋论威胁论的始作俑者,是唯恐中国不乱好从中得利的特定人群。

  这类人群的声音是隐性的,或出于职业限制,或出于性格习惯,或出于生活规律,这类人群虽然也在关注着网络,甚至有些还是互联网的深度用户,有着自身的判断和想法,但却不愿意轻易表达,更愿意做个安全的潜水者。其实对这些群体,应该鼓励他们发声,把想法显性化。

  此外,中国这么大,人口这么多,亦或工作繁忙无暇上网,亦或专注网络游戏不关注社会新闻,亦或仍然还在使用功能机的人群,这些也是网上的沉默者。

  对于网络表达的人群分类,主要还是强调一个观点,网络上的声音要客观分析,不能大而化之一概而论。哪些人在说话

  在说什么话,为什么是这种观点,有没有潜台词,哪些是真正的利益相关者,哪些是瞧热闹的吃瓜群众,哪些人的意愿没有表现出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