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络资讯  行业

教培OMO转型,一部分在“扯淡”,一部分并不扯

【编者按】新冠疫情之后,OMO是教培业最火爆的风口。火爆之下,正是OMO逐渐被玩坏的起始点。

本文引自“传习邦”,作者Bugle X,经亿欧编辑,供业内人士参考。


连日来,国内教培行业最火爆的话题,莫过于OMO。

疫情期间,美股上市公司精锐教育率先宣布all-in OMO平台化战略,顺势整合旗下在线资产,推出精锐在线。转型15天时间,精锐便已揽入1亿元的线上收入,据精锐创始人兼CEO张熙透露,2019财年,精锐的在线收入2亿元,2020财年将突破10亿元,达成400%以上的增长。正是精锐的火线转型,引爆了全行业OMO热潮。

01 教培业OMO转型,潘欣直斥“扯淡”

出于疫情的倒逼,线下全线停课的线下机构,被迫平移在读生,全线转为线上教学,蓦然发现:有了第三方云计算平台、第三方直播应用平台,在线化并非难以逾越的门槛。疫情发生两个月,绝大部分线下机构平稳过度线上,并未发生大规模掉链子的案例。

“在线”不是门槛,云计算、直播技术的第三方平台早已成熟多年,只要决心到位、组织到位,危机状态全线在线授课、在现有师资+教研的基础上组建一个在线事业部,甚至搭建一个本地化的在线网校,对大多数地方教培龙头企业而言,并非难事。况且,精锐5年投入6亿元,转战OMO早已为行业积累下宝贵的经验,斩获第一笔丰厚的红利。榜样在前,线下机构集体的OMO转型冲动,便成为疫情之后一股无法阻遏的风向。

当然,选校的声浪中,必定泥沙俱下。同为OMO转型,有真,也必有假。面对行业“精彩纷呈”的OMO乱象,新东方在线前COO潘欣撰文《为什么说当下教培行业的OMO是扯淡?》,直指一部分线下机构“OMO转型”的虚妄。

在潘欣看来,OMO之于当下的教培行业大概两个模式,一是面授课程混入在线课程或线上测试,目的在于提升毛利率;一是在线机构打着互联网的旗号“赋能”小型线下机构,实际是在“卖加盟”。

02 不讲“疗效”,虚假OMO确实在“扯淡”

应当说,作为行业资深人士,潘欣的批评由产品端出发,一定程度上切中肯綮。在第一种所谓OMO产品模型中,线下仍为主菜,线上无非调料,设计产品的“初心”在于提升单一学生的ARPU值,急功近利、但求速成,无非是所谓“混合式教学”的死灰复燃,毫无新意可言。第二种所谓OMO产品模型,代表性企业就是充满争议的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勇气点数怎么获得
  • 编辑:唐志钢
  • 相关文章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