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络杂谈  自媒体

寒假班“换汤不换药”,要的就是给家长们这个感觉

寒假在即,各类校外培训机构又进入促销的旺季。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学科类寒假班是否真的销声匿迹?在亲身经历了校外培训机构的宣讲会之后,有家长“吐槽”,一些学科类寒假班改头换面,以素质类课程的名义继续招生。

在机构给家长组织的宣讲会上,程磊获知课程“变身”后的模样:“孩子本来报的有常规的语文课和数学课,安排在周中晚上,最近语文课通过宣讲会推销人文美育寒假班,数学课推销科学益智寒假班,每期都是7次课。号称是对老学员优先开放,有意向的话给老师报备,之后会发购课单。”

程磊得知,寒假班除了“换名头”以外,还会在上课形式上有所调整,“从给的示例照片来看,可能不是传统的授课模式,而是让孩子分组讨论,增加一些互动环节。”

仔细研究宣讲会上给出的寒假大纲,程磊发现机构对课程内容也重新进行了“包装”,“以科学益智为例,变成益智游戏、科学实践和活动探索等主题,确实更强调应用性,但过程中还是会运用乘法口诀工具之类的,任课老师也还是原来的数学老师,具体怎么上心里真没底,毕竟之前从没开过这种课。”不过,报班与否似乎容不得太多犹豫。“还没缴费呢,就已经显示部分寒假班已经报满,有的课新学员从外面还未必看得到,搞得神神秘秘。”

对于学科类课程的“变身”,程磊其实并不陌生。

“之前一直上的线下英语课改成了戏剧课,但上课内容跟之前都是一样的,算是‘换汤不换药’,仅有的区别就是上课不再让带书和笔,布置的作业不再检查。”程磊拿出之前上课让带去的书,“我问孩子,学的是这里面的内容吗?孩子说是,只不过把课文变成一张张图片,分角色朗读,跟之前也没多大区别。”

程磊意识到,自从更名以后,原本的英语课摇身一变成为非学科类课程,上课时间不受限制,无论周末还是节假日都可以自由安排,“寒假顶多也就过年前后休息一段,其他正常按课表来。”

同样,曹勇也在孩子报班的机构看到最新出炉的寒假安排。“冬季7天托管营据说是针对6到12岁青少年设计的技能素质双向拓展计划,其中包括思维益智训练、双语情景交流、口才与演讲等方面内容,这些本质上还是数学、英语和语文,很难说到底是不是在打擦边球。”

其实,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校外培训机构假借非学科类项目开展学科类培训,“打擦边球”逃避监管的案例屡见不鲜,以至于教育主管部门相继下发《关于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的通知》、《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项目分类鉴别指南》等指导性文件。但是,校外培训机构实现续班、招生势必需要与学科类沾边,这也就是宣讲活动中“透露”给家长一些学科类痕迹的原因。

事实上,对于学科类与非学科类的分类鉴别,即便专业人士也存在一定的困难。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薛海平说,“九门学科之外,现实中分类并不是那么清晰,素质拓展也可能需要应用学科知识。指向成绩还是指向能力,培训机构申报有疑惑,基层执法部门以及督导队伍会碰到难题不好判断,这需要比较通用的一些框架性的指导,面对很复杂问题的还需要一个专家队伍去判断、去裁定。”

在鉴定学科类与非学科类项目时,“培训内容”是最为重要的评审内容。目前,广东省教育厅明确提出:项目培训内容在“学科类培训项目培训内容范围”比例大于50%,视为具有学科类别属性特征,即做出学科类鉴定结果;培训内容在上述范围所占比例小于等于50%,则暂不视为具有学科类别属性特征,待其他指标衡量比较后做进一步鉴定。由此可见,在当前混合型校外培训课程中,并非以“一刀切”的方式剔除学科类校外培训内容。

因此,尽管有家长认为寒假班只是“改头换面”,但实质上还是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至于学生报读的寒假班有没有打“擦边球”,家长可以向相关部门反映,提请专业人士予以鉴定。

国六标准 http://www.xinzhiliao.com/sj/chunji/24978.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