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络科技  前端

千亿餐饮帝国,海底捞的抉择与超越

作者 | K先生

来源 | 菁财资本(ID:jcziben)

可以说,海底捞在中式餐饮行业,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并成为极致就餐服务体验的代名词。

据公开数据,海底捞火锅目前最新市值大概在1700多亿,如果加上颐海国际和蜀海供应链等关联企业,保守估计整个海底捞系餐饮帝国的市值超过3000亿。

当然,海底捞的成功有“天时”,有“地利”,但更有“人和”因素。

对于一般餐饮创业企业而言,可能没有天时和地利,而人和也有差距。更何况细分业态以及每个创始人性格特质的不同,因此海底捞的招式确实“学不会”,或者说“不必学”。

然而,以张勇为核心的海底捞管理层,对于战略、组织、人的思考,以及支撑其发展到今天的关键决策的底层逻辑,是可以学甚至是必须要学的。

正是因为张勇对自己和企业,有清晰的认知和未来视角,把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都想的很清楚,从而让海底捞少走了很多弯路。

在此,菁财资本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并结合自身多年赛道服务经验,帮助大家梳理了我们视角下,海底捞发展过程中六个最关键的战略抉择。以下enjoy:

做好服务才有前途

1994年3月,张勇和同学施永宏以及各自的女友创立了海底捞,一家只有4张桌子的普通火锅小店,就这样在简阳正式开业。

我们都知道,在四川最不缺的或许就是麻将和火锅店,但是,有过二次创业失败经历的张勇,还是选择杀入了这个“血海”市场。

然而火锅本身没什么技术含量,特别是由于四川火锅的重麻重辣,大多数人吃到最后实际上已分不出不同火锅店的口味,从而导致很多火锅店陷入价格战的恶性循环中。

既然口味牌没法打,价格牌不想打,最终,张勇在经过认真思考和实践后,选择打好服务牌:从给来吃饭的顾客免费擦皮鞋、涂指甲油开始。

就这样二十多年下来,关于夸赞海底捞服务好的段子遍布各社交平台,甚至有网友戏称,“海底捞的服务员就差帮你付钱了”。

说到这里,大家或许会有疑问:做好服务难道这么难模仿吗?为什么偏偏是海底捞,通过服务在激烈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并且成功把自己和“服务好”标签紧紧的绑定在一起?

不得不说,一个餐饮品牌能几十年如一日的做好服务,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有觉得做好服务不难的朋友,可以去尝试下每天12个小时几乎不间断的对人保持微笑,看看自己能坚持几天)。

毕竟时至今日,中国绝大多数的餐厅还都没什么服务可言,更别说是规模达上百家的连锁餐企,要想呈现出可复制的高服务水准,就更难了。

一直以来,都有餐饮老板抱怨餐饮业的员工管理难做:学历低、人效低、流动性大。因此,这么多年下来,效率低、流动性大、低薪酬甚至歧视,一直在行业内恶性循环。

根本原因是什么?

在海底捞的理解里:如果作为一线服务人员,从来没有被组织真正的尊重和激活过,那么期待他们持续做好服务,当然就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研究海底捞相关材料的时候,我们对有段话印象非常深刻:

18岁的张春义只是四川简阳农村的普通女孩,家里穷到建房子没有亲戚愿意借钱。父亲常年生病,作为家里独女,她初中就辍学工作,也没有过高要求,「只要能发出工资就行」。农村的艰苦她记忆深刻,下田时腿上会贴着吸血的虫,放学后还要掰玉米,脸上留下一道道生疼的红色。

进了海底捞她惊讶地发现有鱼头吃。肉卖出去,头是剩下的,她也很满足。当时,看到穿名牌衣服的顾客,她「会浑身不自主地抖,感到自己特别渺小,不敢上前搭话」。

(来源:《海底捞的女人们》,人物)

张春义就是中国非常典型的一线餐饮服务人员画像:她们并不想改变世界,她们只想改变家庭,让家里过上好日子。

孟子有言:君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其实,张勇自18岁起,就进入父亲当厨师的四川拖拉机厂工作了6年,从事生产、修理、开开拖拉机的工作,这也影响了他对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工群体心理的理解和感受。

于是,海底捞餐饮帝国的掌舵者张勇,开创了中国餐饮业的先河,让海底捞的“张春义们”感受到,她们内心的渴望真正得到了回应:生存、公平、尊重。

实际上,对于张勇推出的这些措施,我们都能在耳熟能详的改革开放决策中找到“影子”。

No.1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一个初中毕业的农村姑娘,经过20年努力获得30亿身家,正是海底捞的首席运营官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