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网络资讯  热点

2019社的新闻传播学著作 2020图书订货会 · 盘点②

  互联网和移动电话颠覆了我们对于自身和人际关系的许多传统认知。说起它们对生活的影响,我们既焦虑、又兴奋。在《交往在云端》中,南希·拜厄姆为数字媒体在人际关系中扮演的角色提供了批判性的思考框架。本书并没有太多劝诫性的寓言故事,而是以研究数据为基础,帮助读者理解日常关系中的这些重要变化。

  《交往在云端》将学术研究和生活实例相结合,回答了类似下面这样的问题:中介化互动可以是温情和私人化的吗?人们在线上会撒谎吗?在线上建立的关系可靠吗?数字媒体会破坏我们的其他关系吗?整体而言,本书强调,只有理解了数字媒体的特质,以及发展、使用它们的社会语境与人际情景,这些问题才能得到解答。

  《交往在云端》反映了社交媒体和数字技术的最新发展,明确了新媒体带给我们的困扰,同时也指出我们当下对于新媒体的评价与历史上关于早期通信技术的讨论其实并无两样。书中讨论了我们应该如何使用中介化语言和非语言行为来发展社区和社交网络,又如何去建立线上的新关系、维系线下的旧关系。

  对于媒体研究、传播学、社会学的学生和学者,以及那些希望更加了解数字媒体和日常生活关系的人们来说,《交往在云端》应该列入必读书目之中。

  自《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06》出版以来,《解析》每年出版一本,形成品牌,受到新闻传播专业师生和研究者的关注。书名冠以出版当年的年号,每年的《解析》都是对前一年我国新闻传播学各方面研究现状和学界业界热点问题的回顾,根据内容划分为章。《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19》对2018年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从学术层面、热点话题研究层面做了概述。

  书中不仅收录了多篇关于新闻传播学理论研究和新媒体研究的综述、研究报告,一册在手,纵览头一年学科发展前沿、重点难点问题解析;而且,书中多篇论文回顾新闻传播领域面临的老问题,展望新的研究方向,兼顾历史研究与前沿探索。

  自2003年试点到后来逐步推广,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化建设步入正轨。如今,新闻发布制度已经在各个地区、各个领域、各个机构普遍建立,新闻发言人正在成为一种特定的职业。

  《新闻发布实训》的作者涵盖业界和学界,均为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化建设进程中有着重大影响的见证者、亲历者和研究者。来自业界的作者既有曾经担任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新闻发言人的知名人士,也有国家级传媒机构的资深记者。他们结合实际工作讲述了新闻发布的特点与规律、原则与方法。

  本书是一部集知识性、故事性(案例)、实用性于一体的新闻发布实用手册。对于提升公众的媒介素养来说,它是一本知识型教科书;对于指导新闻发布、媒体采访、舆情引导、危机信息管理来说,它是一部应用型工具书。

  近些年来,一种新的纪录片类型——调查性纪录片备受人们的青睐。本书就是对调查性纪录片展开的开拓性的研究。

  在厘清概念的基础之上,作者运用叙事学、伦理学、传播学等理论,考察了调查性纪录片的社会功能、文本建构、生产机制、传播效果及未来发展。作品追踪历史上和新媒体环境下调查性纪录片的生产与传播,综合运用文艺学和传播学理论做跨学科研究,作品视野开阔,时有创见。

  在敏锐的问题意识和扎实的学术积淀之外,《调查性纪录片研究》体现了人文科学研究者应有的公共精神和人文关怀。

  《数字时代的媒介:连接传播、社会和文化》绘制了数字时代传播媒介的全景图卷。在这幅图卷里,图书、报纸、杂志、电影、广播、电视、网站、手持设备等悉数登场,并在数字时代发生着新的深刻变化。

  媒介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首先是语言,其次是文字、字母、手持媒介、图书、照片、报纸、电报、电影、广播、各种形态的电视、计算机和互联网。贯穿于本书始终的是,作者带领我们思考了媒介内容在个人和集体两个维度上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大众传播的影响是有益的、无害的还是危险的?我们将发现谁掌握了我们的媒介,他们如何运营媒介,他们如何通过媒介对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施加影响,其表现是否具有传播伦理和社会责任。

  《作为文化的传播》是文化研究领域的经典作品,精选了作者的论文和演讲稿,从文化角度研究传播手段和现代技术、媒介与社会。作者超凡的洞察和富有见地的评论,在学术批评家中是少有的。他在书中考察了美国新闻业的历史和现状,创造性地提出传播的传递观和仪式观,为美国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开辟了新路径。

  《作为文化的传播》第一版的中文版曾于2005年推出,作者从人类制造符号、建构现实、维系传统这样的文化角度重新构想传播与传播研究,为我们展开了一幅集壮观、有趣、人本、理想为一体的新画卷,得到不少中国传播学者的精神共鸣,对拓宽中国传播学研究的视野产生了深远的意义。

  本书探讨了一些持续争论的话题,这些话题长期困扰着报纸编辑、广播电视工作者、媒体批评家、教育工作者、普罗大众和美国其他关注大众传媒理论和实践的人。作者选取了媒体、传播和新闻领域内20个最具普遍、持久意义的争议话题。传统印刷媒体和广播电视媒体之间的界限已经被全新兴起的数字媒体抹除,在互动的多媒体时代,所有媒体都开始真正融合,成为巨型媒体公司。

  作者希望本书能激发学生和媒体从业者思考他们所面对的问题,多年以来,这些问题持续困扰并激励着新闻人。本书所讨论的话题旨在激励读者探索美国大众传媒的特征、使命和实际运行状态。一些话题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而另一些话题则只是街谈巷议。这些话题共同帮助我们理解传播媒体与社会相互影响的关系。

  无纸化办工、无现金购物、无边界沟通……我们生活的世界正在发生着巨变,沉浸传播现象无处不在,令我们重新思考媒介,重新定义人与媒介的关系,重新思考人类的生存。

  2012年,作者在专著《沉浸传播:第三媒介时代的传播范式》中首次提出“沉浸传播”的概念并对其进行理论建构,广为学界及业界接受和采纳。近几年,作者一直在探索“沉浸传播”从理论进入现实的路径,同时再从现实反观理论。

  《媒介化生存》用十章的篇幅,从沉浸传播的理论视角,重新诠释新闻传播领域出现的,用传统的媒介本体论、媒介价值观、媒介时空观不能全然解释的新现象和大问题。作者指出,边界消逝带来虚拟与现实的全面融合,沉浸传播重新定义了“人”、媒介与生存的概念及相互关系,人类的生存时空、价值观念、游戏规则和文化内核被整合重塑。作者提出了颠覆现有逻辑的“沉浸新闻模式”和“沉浸广告模式”;预见了“沉浸人”所代表的生物智能的未来,以及正在形成的全新泛在文明形态。本书是对沉浸传播理论的现实检验以及发展深化,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克莱普纳广告学》阐述的是美国广告界著名营销学者奥托•克莱普纳(1899—1982)的广告理念。克莱普纳先生因在广告教育上的突出贡献而荣获尼科尔斯杯(即现在的克莱恩杯)。克莱普纳先生的著作被美国广告界奉为“圣经”,人们说,无论遇到广告方面的任何问题,“克莱普纳”都是他们第一个想到的名字。

  克莱普纳去世后,本书仍在修订出新版。第18版整合了营销学、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以及社会科学研究的最新信息,并提供了大量最新的广告范例和数据资料,运用精彩的图片、生动的文案、巧妙的创意和精细的编排,将广告本身与其他营销传播因素之间的密切联系揭示出来,对广告的各个阶段做出了精准的描述,让人感受到广告行业所蕴涵的乐趣和挑战,揭示了新媒体时代广告策划和执行的巨大变化。

  《传播心理学》从心理学视角阐释传播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和议题,涵盖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范畴,兼顾新媒体传播中的新态势。

  主要内容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阐明传播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及理论流派,介绍传播心理学在国内外的发展历史与现状;第二部分介绍传播者心理,涉及传播者的自我意识、观察判断、印象管理、有效倾听、移情能力、情绪情感调控、创新应变等传播能力和素质;第三部分介绍接收者心理,涉及接收者的注意状态、信息处理、需求动机、心理发展、态度变化;第四部分介绍新媒体与传播心理,包含网络与人际传播心理、心理学视角下的网络舆情、谣言传播的心理研究等。

  本教材拓宽传播研究视野,除大众传播外,还对其他传播类型,诸如群体传播、人际传播中的心理现象进行分析梳理,填补了国内同类教材的空白;另外,专辟章节对社交网络等新媒体传播中的心理现象给予关注,具有时代感和前沿特征。

  本书以新闻本体论、新闻业态论和新闻关系论为基本板块,以新闻精神论为内在红线,建构了比较完整的新闻理论体系。教材写作上,注重普遍与特殊相统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基础与前沿相协调。

  第四版在保持前三版基本结构、基本内容稳定的前提下,补充了一些比较重要的新内容,更新了一些必读与选读文献,增加了导读论文目录,并对整部教材的叙述文字做了进一步规范订正。

  本书既可作为高校新闻传播学专业基础课教材,也可作为新闻业界人士和新闻学研究者、爱好者的参考著作。

  本书将我国宪法、民商法、行政法等各法律部门有关新闻传播活动的法律规范和政策加以集纳并予以体系化,论证了中国特色的“公民有自由、媒体归国家”的新闻体制以及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的权利和义务,并涉及维护和社会秩序、信息公开和特殊信息发布以及新闻与司法、“新闻侵权”、新闻行业管理、著作权、新闻产业和涉外新闻活动等诸多方面,引用我国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以及国际公约、条约等共约300件。

  本书自第一版问世以来,即成为新闻传播法教学的权威教材。新版增补了自2016年5月第五版以来我国法制建设发展涉及新闻传播的内容。新版同时增录了一批近年发生的有影响的司法和行政案例。

  本书既适合作为高等学校新闻传播专业和培训新闻从业人员的教材,也可以为在岗的新闻工作者、新闻行业管理者和媒介法研究者提供参考。

  《新闻编辑学》深入剖析各类新闻媒介的共同规律和基本原则,同时侧重于纸质传媒——报纸,以管中窥豹的方式阐述了新闻编辑的主要任务和作用以及技术操作层面的理论。第四版以全媒体新闻编辑业务为教学基本点,在各个章节的内容编写中都突出媒介融合进程中融合新闻编辑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更紧密地与当前媒体变革和新闻编辑业务改革实践相结合,更加注重对传统媒体编辑业务与网络新媒体编辑业务的兼顾、比较和整合。

  本书在理论和案例两方面都更加切合当下的新闻业发展需要,采用理论阐述与案例分析并重的方式,每一章都穿插了若干独立的案例及相关分析,并在每节之前对知识要点加以提示,在每章之后配有思考与练习题,并特别设计了贯穿全部教学内容的综合练习题,引导学生将新闻编辑业务的全部知识融会贯通,将编辑业务的各个环节整体串联,掌握从设计新闻产品、策划报道、选稿改稿到版面设计的全过程操作。

  《广告文案写作教程》紧跟广告发展形势,在阐述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列举大量案例,让读者广泛接触各种广告文案,并在理论指导下阅读、领会、欣赏、借鉴国内外优秀广告文案,提高鉴赏和写作水平。本书的总体特点是理论新、案例新、内容全。每章都有思考题和课堂训练,帮助学生在思考与练习中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

  第四版辟专章讲解自媒体广告文案写作,并对全书内容做了修订,删减了略显陈旧的广告案例和理论论述。

  《新媒体广告》针对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新媒体平台上的广告进行系统地介绍与分析,在把握广告基本规律的基础之上,立足新媒体广告的独特性,对新媒体广告的定义、形式、运作等各方面内容进行较为具体和全面的讲解。具体而言,《新媒体广告》以新媒体广告依托的媒体为分类,针对门户网站广告、搜索引擎广告、IM广告、SNS广告、视频网站广告、网络游戏广告、移动社会化媒体广告(微博与微信广告)的类型与特点、优势与不足进行了阐述,并分别就其运作环节中的调查策划、创意制作、发布及效果评估进行全面的分析。最后,介绍新媒体广告的不足、监管和发展趋势,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本书内容力图清晰、具体,理论与案例相结合,使读者了解新媒体广告的表现形态、技术基础和传播特征,掌握新媒体广告主要类型的运作技巧,把握广告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本书内容涵盖纪录片创作的理论和实务两个方面。全书主要分三个部分:第一编总论,主要介绍纪录片的范畴与属性、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我国纪录片发展叙略、纪录片的艺术特性及审美特性等;第二编为前期创作,主要讲述纪录片的选题策划、采访与拍摄、摄影造型、采访与录音等;第三编为后期创作,主要讲述影片剪辑、声音剪辑、解说词创作、音乐创作、后期合成创作及短视频等。

  第四版更新了一些案例、提法,新增了有关中国纪录片近几年发展的内容,新增了关于短视频的介绍。本书将中外传统影视教学中的采访、摄影、构图艺术、录音(音响)、写作、节目编辑制作等多门课程的相关内容综合为“纪录片创作”话题,为有志于纪录片艺术创作的新人提供了系统的整体思维框架。

  《算法新闻》由两位不同专业背景的作者联手完成——具备计算机专业背景的塔娜老师,从浅显易懂的角度揭开算法的“黑匣子”,告诉广大内容生产者,在每篇新闻的内容经由算法平台分发到用户手中时,计算机都做了什么,是怎么做的。而具备多年媒体实务操作经验的唐铮老师,则站在内容生产的角度,告诉内容生产者要如何更新操作理念和写作方式,以便更加适应算法平台上的推送原则,更加符合新媒体背景下移动终端用户的阅读需求。

  《新媒体概论》(第三版)对新媒体的理论与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最新研究,探讨了新媒体的优势、类型,用户特征,新媒体的宏观管理、微观经营,网络谣言及其管理、新媒体及其应对原则等。

  第三版对数据、案例等做了更新,反映了国内外新媒体研究的最新成果。本书适用于新媒体研究者、教育者、从业人员及新闻传播专业各类各级学生,亦可用作在职培训教材。

  《数据新闻概论》围绕“什么是数据新闻”“为什么要做数据新闻”“怎么做数据新闻”这三个根本问题,对数据新闻的操作理念和规律进行系统研究。全书梳理了数据新闻的特征、兴起背景和发展历程,剖析了数据新闻的制作流程和团队构成,讲解如何做好数据新闻的选题策划,并着重探讨如何在中国的媒介环境下采集、整理、分析和呈现数据。

  第二版除去删除第一版中大量资料性和知识陈旧的内容,对所有章节均进行了知识更新,对一些概念和提法做了相应的修改、补充和完善,特别增补了数据新闻领域中涉及报道伦理的内容,包括采集数据的注意事项、数据清洗中的数据脱敏等。本书促使我们思考,我们不能仅仅知道怎么做,还应该知道为什么这样做,特别是哪些不能做。

  《出镜报道与新闻主持》顺应当今新闻媒体实践发展的需要,着重培养兼具“出镜报道”和“新闻主持”能力的新型传媒人才。以“能主持的记者,能采访的主持人”的培养目标为主纵线,阐述出镜报道与新闻主持的基本理论、技巧与方法,以案例分析、专项实训等内容为横线,以应用为目的,坚持理论适度超前、能力与行业同步,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典型案例,强化实训内容。

  本书将传统的“电视新闻”概念拓展为“视频新闻”,更好地反映视频新闻报道的现状和未来发展,不仅涵盖传统媒体的视频新闻报道,也关注新媒体视频新闻报道的最新动态。

  《广播电视新闻业务》专精于广播电视新闻业务层面,对采、写、编、拍、说等进行更深入的讲解,采取个案分析的方法,将业务操作、规范和技巧讲清说透,兼有理论解释力和操作实用性。鉴于新媒体或新技术语境下广播、电视业务操作的新变化,本书专设两章分析互联网音频与网络视频这两类与广播电视关系密切的网络衍生品,重点讲解传统广播、传统电视如何与新媒体进行业务融合,在具体的采编播实践中做出适应性改变。

  《时评要领》是基于新的时代背景(包括媒介生态、表达方式)写就的全新时评写作教材。全书体例完整,语言生动,案例丰富,包含时评概论、时评选题、时评架构、时评论法、时评类别、时评声像、时评文风、时评投稿等内容。本书读者为大学本科生,也适宜社会上有志于在时评写作方面求发展的人们阅读,实操性很强。

  如果你是门外汉——这本书将带你一探公关世界的奥妙。本书没有枯燥乏味的理论阐述,没有“裹脚布”般的长篇大论。本书简要地介绍了公关的历史、今日的公关实践,让你更深入地了解什么是公关,什么是好的公关,明了公关与新闻、与广告、与市场营销的区别,大量贴近生活又丰富多样的案例和图片,让你轻松地学,灵活地用。

  如果你是专业人士——这本书将使你的专业知识更加“立体化”,本书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再是一句空话。除了介绍公共关系学的主要概念和相关实践,本书每章以自测题和实践案例开篇,讲解公关知识的运用、行为准则、行动策略等,探求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时代公关业面临的新挑战,让经过专业学习的你通过本书的学习吸取更多的知识营养。

  全书共分18讲,从最基本的“什么是公共关系学”开始,讲解公共关系的功用(解决竞争与冲突问题)和构成要素,今天的公关实践,讨共关系涉及的与劝服、伦理与法律、各种各样的受众、互联网与社会媒体等,详细列出公关技巧,分析公共关系在娱乐、体育、旅游、政府与、非盈利组织、健康和教育等领域的应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