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网络资讯  热点

浅议新闻门户网站时政专题的主题设计和风格

  2011年的全国不仅是实现中国的平台,更因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而赋予了更深的含义,在本届上,事关改革、发展、民生等方面的话题成了各方瞩目的焦点。作为收集社会各方和观点的会客厅,网络媒体已从此前的单打独斗的弱势声音,发展到今天三屏合一的强势信息交流和发布平台。传统媒体纷纷上网,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快速占领信息高地。网络已然成为新闻传播的主会场,各大媒体竞相发挥各自的特色,通过优化自己专题网页来留住观众。网络媒体强调的是人们视觉上的感受,视觉上的美感是吸引用户注意力的“向导”。好的网页通过各种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和各种技术手段的介入营造出一个与表现主题相适应,为主题服务的意境。下面我将以主流新闻网站2011全国报道专题为例,分析新闻门户网站专题的主题设计和风格。

  人民网和借助其背后的官方报纸《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的强大公信力支撑,已成为政府和党的新闻信息发布平台。作为党和政府收集的平台,人民网和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布优势。因此,人民网和在报道专题的主页设计上,一个采用了图像符号,一个采用文字符号来强调其官方和权威特色,具有异曲同工之妙。2011年报道专题,人民网主页采用喜庆的节日红作为主色调,用代表国家的华表作为图案,华表在古代有提醒帝王勤政为民的意味,这与的意义不谋而合。同样的是,在色彩上也突出了节日的氛围,采用红色为主色调。但在图案的选择上,用的是自身的网标加“新华通讯社主办”等字体来显示自己的权威发布背景。两家媒体主页背景均采用人民大会堂天花板的五星背景,加上和政协的徽标,突出自己的官方发布背景。人民网专题的特色在于开办“G 族看”栏目,打通了手机移动网络和互联网,综合了手机报、手机互动、手机访谈、手机电视、手机原创、手机调查等多种报道形式和互动模式,使广大手机用户能更直接、更快捷地参与。“G 语总理专线 后为主的手机网友的参政热情,专线 万余条的网友留言。多个媒体、多种媒体技术的联动合作,既丰富了信息采集手段、传输手段、信息发布平台,又充分整合了信息、技术、受众等资源,有效地节约了成本。而在资源共享基础上,根据报纸、网络、手机媒体等不同载体特点和受众特点,最终加工生产出的“多样化新闻”提升了报道的广度和深度,同时更高层次地满足了受众大众化和个性化的需求。人民网2011年专题更是提供6个外文语种及5个少数民族语言版本,这不仅提高了国际传播的实力,也有利于与和各少数名族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则借助新华社的报道实力,在网上开通了“网上议政厅”,采用版主跑,视觉,小新小华跑等生动的栏目展示新闻图片,为了突出网上议政的特色,还开设了“观点交锋”栏目,让代表观点大PK,呈现出观点争鸣的景象。与去年相比,两家媒体的互动做的更加到位,在主页的栏目设计特色方面,两家媒体除了在第一时间发布关于的新闻信息外,均设置了最新的微博和手机互动版块,这也充分的调动了网络媒体互动的特性,弥补了传统媒体的不足。

  凤凰网和CNTV分别以凤凰卫视和央视为依托建立的新闻门户网站,它们借助电视媒体强大的报道能力,为网民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信息资源。2011年CNTV报道专题首次设置了主题“中国策”,作为唯一国家级的电视媒体,此主题显示了央视大气恢弘的风格,采用中国传统节为主色调,人民大会堂明亮的五角星为背景,显示出了央视的品牌实力。CNTV不仅发挥出了网络媒体时效性和互动性之外,还体现了“三屏和一”的理念,主页不仅有网络电视的链接,同时有手机电视,IP电视,移动电视的网络入口。手机视频、网络电视等体现媒介融合特色的新媒体样态实现了文字、音频、图像、视频、动漫等多种传播要素的联盟,丰富了新闻的呈现类型。作为电视媒体的网络平台,CNTV也要反映和跟进电视媒体的报道,因此报道专题也邀请了央视名主持过来助阵,如CNTV于期间举办的特别节目《普尔茶舍》,邀请央视新闻频道名嘴赵普与各界专家围绕会场内外焦点话题、民生热议问题,结合自身经历、观点,多层面、多角度深入探讨。名嘴多媒体频道的“泉灵看”“鲁健观察”“‘芮’观察”“小崔会客”“小撒探会”,均邀请央视名主持访问人物,就提案议案采访相关新闻人物,开通微博与网民在线交流,同时节目将在央视综合频道,经济频道,新闻频道,中文国际频道适时播出。重大事件加名人效应, 使得这些主持人的微博吸引了大量网民的关注, 几乎每则微博都有数百人浏览跟帖热烈讨论, 这些跟帖和评论又往往成为节目的报道素材, 真正实现了报道与受众的良性互动, 同时也在受众和代表委员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这使得网络媒体和电视媒体起到了相互促进的作用,电视媒体为网络媒体的栏目进行了广泛的节目宣传,提升了品牌影响力,网络媒体弥补了电视媒体的信息不足,将节目背景和资料上网,起到了节目的推广作用。而凤凰网走的则是简明,清新的风格路线,这也采用红色字体加纯白背景,主题是“进步需要你参与”,这显示了凤凰卫视一贯的简洁务实的风格。凤凰网在专题的设计上不仅抓住了当下热点的提案,如“看病难”问题,教育问题,房价问题,而且采用“十大热点人物”,“十大提案议案”,“十大热点言论”等栏目归纳梳理了繁多的议案,简单明了的把信息传递给了受众。于此同时,凤凰卫视作为一家面向两岸三地和全球华人的华文媒体,因此凤凰网在国际性特色上也有体现,其设置的“外媒看”集结了各大媒体和通讯社对于中国的报道,从国际视角为华人提供了一个全方位了解的平台。与去年的专题相比,两家网站在报道的新闻价值生产力和传播力方面均有大幅提高,策划的节目也更加贴近人民的生活,能够反映出当下群众的心声,新媒体互动方式发挥的也十分到位。

  作为网络媒体中的四大新闻门户网站,在的报道中,与其他新闻媒体相比,它们更加注重个性化和特色的展现,为网民提供不同的了解信息和交流的平台。2011全国报道专题,新浪网的主页色调采用的是具有现代感的金属银色,图案是彩色的传统建筑天坛,背景为墨色的现代高层建筑,传统与现代相辉映。新浪网报道主题为“公平的幸福--开启新十年的追梦”。对于主题的实践上,新浪网策划了众多反映社会公平问题的栏目,如“城长的烦恼”反映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公平的路径”探索实现公平的方法,“幸福的距离”呈现城乡教育和医疗差距问题,“乡村的背影”反映贫富差距的问题。新浪网在主题的表现手法上,每个主题都有自己独自的进入点,采用了FLASH展示,电子杂志,短视频专辑,视觉特效等先进的技术手段,使网络媒体的个性化特质充分展现。搜狐网的专题主页采用主题融入画面的表现手法,图案是一块石头上镌刻着“会”字,用温暖的鲜红色调凸显“会”上的部首“人”,石头右上角还刻着英文“WISHES(愿望)”。主题鲜活地显示了“”以为人本的实质,也表现了“”是人民表达自己愿望的平台。背景用飘扬的中国红绸缎点缀,既有节日气氛,也为主题增添了不少暖色。搜狐网在主题风格的诠释方面,重点放在关注“人”生活方面,如“调查”关注青年人就业问题,居民收入问题,电视相亲问题等。在“狐狐跑”和“素描”栏目中,搜狐网把网络媒体的活泼有趣特色发挥到了极致,采用幽默漫画的方式生动展现了新闻主题和提案议案,这也和主题形成一种形式上的呼应。

  对于主打青年人受众群的腾讯网来说,专题主页的设计则更加动感明亮和华丽。网页的主色调采用温暖的橘红色,背景是人民大会堂的五角星图案,加上明亮的主题“大国再出发”。可见腾讯网在十二五的开局,打的是青年爱国主义这张牌,表达了青年一代对于祖国强盛的期待。画面采用动画技术,在主题旁边有两个明亮的蒲公英,蒲公英的种子随风吹动,散落的则是一个个微博的图标和话语。这不仅让整个主页的画面充满了明亮华丽的动感,其实也表示人们的建言像蒲公英一样飞落开来,生根发芽,更为自己的微博做了推广。在栏目的设计上,腾讯网立足高端,通过对话省部级官员,商业巨子,代表委员来呼应主题。但报道的主题是要反映社会现实问题,因此腾讯网采用“问道2011”的方式,反映“春运难”,“物价高”,“入园难”,“户口迁移”等问题。与其他三个门户网站不同的是,网易专题则采取加强视觉冲击力的方面来争取受众。网易专题的主色调采用的是突出深度的深红色,加上日历突出每日主题,背景依然是代表的人民大会堂五星标志,主题为“中国式改革”。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活会议,对于推进中国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网易则选取这个角度进行报道。在主题的实践上,突出视觉冲击力,如“视觉”选取巨幅高清新闻照片,用近景特写的拍摄手法表现中的人和事;“主题人物”选取每日焦点人物加经典话语突出人物的表情和性格;“解读报告要点”采取大号关键词字体引入的方式加强感知度。

  在共同点方面,四大门户网站充分发挥了网络媒体的集纳作用,均设立了“报道矩阵”版块,将其收集的信息,以及主网站各个频道关于的信息,以大容量,模块条理化地置于网站的后部,这大大充实了网站的信息容量。同时,门户网站与各大新闻媒体的合作,也提升了新闻门户网站的报道水平,四大门户网站均设有图片报道,视频报道,媒体汇总,将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嵌入其中,从而更加全面地表现自己的主题。在网站的最后合作媒体一栏,几乎可以找到所有媒体的身影,这就充分说明了新闻门户网站巨大的信息集纳能力,任何人都可以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与去年报道相比,四大门户网站的深度报道和主题的阐释能力都有大幅度的提升,差异化的主题设定模式更是提高了受众的传播效果,栏目和话题的策划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网页的特色风格也进一步凸显。

  “”上网热,网上“”热,正是中国信息化快速发展的缩影。网络这个新兴媒体正日趋走向成熟。它为动员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做好十二五计划的各项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新媒体的参与,极大地丰富了信息的传播、发布和接收,无论在新闻

  信息的传播方面还是推进建设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新闻门户网站作为综合性的信息发布平台,应该发挥自己个性化传播的特色,满足不同受众群体对于新闻信息的需求,打造全方位交流的平台。不同媒体在报道中运用不同的报道手段, 关注同一主题, 聚焦同一热点,优势互补, 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 提升了媒体的公信力。在多种传播类型构建的传播网络中,受众不再只是被动地做个安静的旁观者,而是通过有着某种无形的情

  感契约的人际交流和基于某种共同志趣的群体内部的沟通互动,更加真实地加入到这个宏大而严肃的的事件中,并在对信息的不断选择、评论、交流中形成内化于自身的认知。(作者系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

  王晓宁 《2007年报道的创新与突破》,《新闻爱好者》 2007年5月上半月 P9-10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