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网络资讯  行业

2022年度中国消费舆情事件TOP30

  随着疫情的放开,2022年终于翻篇了,这是“后疫情时代”特点最鲜明的一年,经过三年的疫情洗礼,消费者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据埃森哲发布的《2022中国消费者洞察》报告,对超过1万名中国消费者的样本调研发现,2022年,中国消费者开始重新审视消费的意义、回归理性购物等。与此同时,从业者对未来的预期并未改变,奋斗仍是主旋律,垂直领域和下沉市场,将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

  那么,消费者到底关注什么?文轩财经基于大众舆情数据平台综合考虑事件性质、争议、持续时间和影响力等因素,制作了《2022年度消费舆情事件TOP30》,以供大家更好的了解消费动向和需求。

  从上图可知,多地烂尾楼盘业主抱团断供事件、315“土坑酸菜”事件、钟薛高雪糕疑似高温不化夺得了《2022年度消费舆情事件TOP30》的前三名,这三个事件涉及的商家、消费者众多,而且是日常生活中关注度较高的“住”“吃”方面,形成了舆情的聚合效应,影响广泛。

  2022年大部分消费者热议舆情事件,都与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相关。例如,多地烂尾楼盘业主抱团断供事件、知网涉嫌垄断事件、百度网盘陷用户照片人工审核风波事件、研究生网上留言差评遭考研机构起诉等,都经过大量、长期的热议发酵,无数人参与讨论,甚至推动官方决策的调整和落地。

  从中可以看出,消费者主体意识增强,很积极的维护自身权益,对所拥有的著作权、差评权和隐私等,毫不犹豫的出手维护。

  该事件从中科院停用知网,到知网被调查、被认定为垄断行为并罚款8760万,历时长达一年的时间。期间,大众对事件进展积极关注和推动,大v人民日报等也积极参与,改变了企业的不合理行为。

  分析来看,由于80后、90后、95后消费大军的崛起,他们大多都受过良好教育,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个性鲜明,对自身权益有很明确的维护态度和行为,以及多年“3.15”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的影响,消费者们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强烈。

  食品健康问题也是2022年消费舆情讨论的热门线“土坑酸菜”事件、钟薛高雪糕疑似高温不化、海天酱油双标门、好丽友双标门等舆情事件。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315“土坑酸菜”事件,曝光三日之内,讨论量达到最高点,尤其在短视频平台,其中以抖音APP平台在网络传播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例如bilibiliAPP、抖音APP、快手APP等,同时大量的新闻媒体如澎湃新闻、中国网等,其在抖音APP上也采用了短视频,获得了大量的曝光和网友互动。

  新浪微博在本次事件中依旧保持着最高的传播声量,其中@央视财经随着电视报道的同时,第一时间在微博同步,其中对于本次事件的微博评论量达到8.8万,点赞量125W等。

  钟薛高雪糕疑似高温不化事件,则是自2022年6月中下旬起,钟薛高就以“雪糕刺客”的代表品牌形象多次登顶各社交媒体热议线小时不化、打火机烧不化钟薛高的相关视频在社交媒体平台流传。钟薛高两次通过官方微博回应,助推线名,并一度高居热搜榜榜首。

  后疫情时代,健康成为了国人热点关注和首要需求,中国消费着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上升到了新高度,《全球消费者健康消费趋势》发现,中国消费者对健康的认知全面升级。95%的中国消费者认为健康包括照顾好自己的各个方面,健康消费也逐步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在“吃”这个方面,健康饮食成为选购食品的主要参考依据。

  表现在舆情方面,则是表现在李宁新品被指疑似侵华日军服、张小泉拍蒜断刀门事件等,消费者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将强烈的爱国情绪、民族信念附着于品牌,明确站位。

  ,于2022年10月17日前后,李宁新款服饰的图片开始在互联网发酵,因其时装秀中展示的“逐梦行”秀款部分产品设计似日本军服引发热议,10月19日,李宁在官方微博发布致歉声明,但消费者并不买账,不断发酵,李宁股价受到影响。同时,在

  ,消费者对张小泉引入“洋菜刀”理念的行为表示反对,表达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和传承。2022年7月14日,#张小泉客服称菜刀不能拍蒜#登上热搜,引发风波。7月18日,#张小泉总经理称中国人切菜方法不对#的话题一度冲上热搜首位。在品牌方不断的解释回应中,关于“张小泉”的风波却越来越大。拥有近400年历史的老字号“张小泉”陷入漩涡。

  近年消费者的爱国情绪高涨,强烈的爱国之情、民族自豪感,这也是中国日渐强大,生活条件越来越美好的必然结果,很多国货品牌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火起来的。

  人们更倾向于购买本国生产的商品和服务,这对于我国本土品牌将是一次重要的机遇。而人们对经济形势的担忧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因此各行业和品牌需要制定新的策略以突出产品的价值,服务消费者对‘物有所值’的期待。

  ,为多地业主因楼盘延期交付宣布停止还贷,有机构统计,自行停贷的楼盘已达百余个,而且,全国各地仍不断有停工楼盘的准业主加入,一时掀起风潮。单是新浪微博平台,就有1.5亿次互动,3777人发布原创内容,2.1万次讨论。强烈的冲击,也引发了管理层的积极处理,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的回应,表示将引导金融机构市场化参与风险处置,加强与住建部门、中国人民银行工作协同,支持地方政府积极推进“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

  则是致力于“保市场主体”,房企获得流动资金的曙光在望。2022年11月,监管部门先后向房地产业射出“三支箭”,即分别在银行信贷、债券融资、股权融资等方面给予支持。此后,随着银行对部分大型企业重启授信,以及部分民企申请债券发行,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正式“破冰”。

  年度消费舆情事件评选出来有30件。我们不妨作了一点粗略的分类。其中涉及食品安全的有5件。涉及广告营销的有6件。涉及市场管理的有4件。涉及市场信用的有11件。涉及其他消费方面的有4件。

  不难发现,关注最多的是市场信用方面的事件。例如烂尾楼断供、水滴筹抽成达七成、唐山一养老院护理人员殴打老人、张小泉菜刀拍蒜断刀等事件,都涉及到市场主体是否合理地承担了相应的契约责任。这种关注说明,消费者有多么期待市场契约关系的规范化。

  另一方面,关注度不低的就是市场管理方面的舆情事件了。受到关注的原因无非是一些地方的管理部门粗涉市场主体的交易自由、违规执法等情形。

  两类事件相加占了全部舆情事件的一半。而这两类事件背后聚焦的则是同一个问题——公共权力如何为市场契约关系保驾护航?为了促成市场主体严格遵守和履行契约责任,就需要公共权力作为第三方更客观和公平地介入及规制契约关系;同时,为了确保市场运行规范和良好,也需要公共权力自身也做好规范。换言之,在与市场打交道时,公共权力还需要不断地“归位”,既不该任性地不作为,也不能任性地乱作为。

  而有关钟薛高等食品安全方面的事件则属于完全不同的另一类性质。仔细了解这类事件,会发现它们大多都事出乌龙。究其原因无非是信息不足,或传统偏见,或传播过程中的信息扭曲。在新媒体主导的时代,拟态环境中出现这类情况实属必然。这要求消费者要提高理性判断力和媒体修养,也需要当事企业做好传媒风险的防范和敏感。

  当然,也不乏有些企业抱着浑水摸鱼的心态来利用这一缺陷凸出的拟态环境。这种投机心态导致了多达6起广告营销方面的舆情事件,实在也能反映不少企业的鸡贼。

  市场远比个人和个别企业要高明和复杂得多的存在。不论是权力、个人还是企业都应该对它有足够敬畏,而不是仅仅以机会主义心态对待。不能于我有利就上,于我不利就退。市场经济内在的道德要求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去年的舆情事件折射了我国市场发展方面的不足,也提醒我们,建设一个规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任重道远,不可懈怠,不可大意,更不可懵懵然。有关市场的观念明灯还需要燃得更亮。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