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网络资讯  热点

网络暴力触目惊心重拳整治势在必行

  “生来即轻,还时亦静”,日前,河北寻亲男孩刘学州在微博留下遗书后不幸去世。刘学州出生时被父母卖掉做彩礼,4岁时养父母双亡,曾是校园欺凌的受害者。在寻亲成功后却被亲生父母再次遗弃,更因在网上公开自己被生母拉黑的截图以及“要求父母买房子”之类传言,遭来大肆谩骂。以至于无法承受各方面的压力而选择轻生。

  与此同时,我们看到了这样一条新闻:中央网信办将开展为期1个月的“清朗·2022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集中整治网络暴力、散播谣言等问题,正是重点之一。

  近年来发生了多起网络暴力事件,从德阳女医生案、杭州28岁女子被造谣“出轨快递小哥”到成都确诊新冠肺炎女孩遭受网络暴力。一件件触目惊心的事件让我们感受到网络暴力的“杀伤力”。

  网络暴力与一般的暴力相比,是一种“软刀子杀入”,借助网络的传播方式,向受害者进行言语伤害威胁、指责、人身攻击、恶意诋毁,将其身份姓名、家庭住址等个人隐私公布于众,进行“人肉搜索”,还有可能将这种伤害行为带到现实社会中,干扰正常生活,造成受害人“社会性死亡”,这些行为直接影响当事人的生活,为其带来精神折磨,有些受害者因此丢了工作,患了抑郁症,甚至身亡。

  网络暴力频发,与其行为的隐匿性与群体性有很大关系,每起事件固然有造谣煽动的“主谋”,但无数“吃瓜群众”在有意无意之间的随手点赞、一句评论,无意识的一次转发,都可能会成为暴力的“帮凶”。因为此种行为非个体所为,法不责众的心态消解了造成恶行的负罪感,网络的隐匿性增加了众多加害者身份识别的难度,这些都让网络暴力几乎没有法律成本。

  网络暴力行为已经不是一般的、开玩笑,造谣诽谤,严重侵犯他利的恶行,不仅严重侵害公民的隐私权、名誉权甚至生命健康权,而且还违背公序良俗,污染网络风气,其中有些已经超越道德范畴,构成了违法犯罪。必须出手整治。

  近期,有关部门加大了网络暴力行为的惩治力度,依法对施暴者追究法律责任。备受网友关注的“女子取快递被造谣出轨案”宣判,两名被告郎某、何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德阳女医生遭网暴”案件也有了结果,三被告人均以侮辱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半、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两年和有期徒刑半年的刑罚。这些判决提高了网络暴力行为的违法成本,向社会传递这样的信号:网络并非法外之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的言行,一旦超过言论自由的合理边界,对他人的人身权利造成伤害,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付出法律代价。

  整治网络暴力,除了依法严惩,还需职责部门加强日常监管,铲除“网暴”滋生的土壤;网络平台压实压紧主体责任,承担起审核监督的把关责任,更需要广大网民提高网络素养,理性平和包容,有独立的认知,不盲从不跟风,不做网络暴力的“帮凶”。

  相信随着相关法律的日益健全以及专项治理的不断推出,随着更多的人认识到网暴的危害和法律后果,全社会将会凝聚起网络暴力的强大合力,形成浓厚氛围,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网络生态。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